《琅琊榜》:网络文学的正剧改编思路
- 来源:综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琅琊榜,改编,网络文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4-29 11:58
改编网络文学《琅琊榜》,制片人侯鸿亮和导演孔笙的决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琅琊榜》制片人、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侯鸿亮表示,改编《琅琊榜》的理由很简单——“小说本身的内容打动了我”。
制作《琅琊榜》的经历也给侯鸿亮团队带来新思路。2015年5月,孔笙监制、侯鸿亮制片的搜狐视频网络剧项目《他来了,请闭眼》即将开机,该剧也改编自网络人气小说。侯鸿亮表示,目前在其工作中经常接触网络小说,而判断一个IP是否有价值,在他看来应回归创作本体——小说的人物和故事能否打动人心。
书迷牵线
2007年,《琅琊榜》开始在起点中文网连载,持续数月居点击榜首,截止目前《琅琊榜》实体书第三次再版,豆瓣评分8.8分。侯鸿亮团队与网络小说《琅琊榜》结缘,缘于粉丝牵线。
侯鸿亮回忆,2011年左右,经常有书迷跑到单位推荐这本小说。一次出差前,公司策划将小说交给了侯鸿亮,希望他能够看一看。
刚开始阅读时,侯鸿亮并不投入,但随着故事展开,逐渐欲罢不能。“不眠不休读完《琅琊榜》后,我才发现自己被久违的愉悦感包裹,在层层推进、惊心动魄的情节里情绪一直涌动着、激荡着。”侯鸿亮在《琅琊榜》再版序言中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江左梅郎,麒麟之才,得之可得天下。”小说《琅琊榜》由享受武林至尊地位的梅长苏卷入朝堂夺嫡之争开始,讲述了主角以病弱之躯拨开重重迷雾,智博奸佞、昭雪沉冤、扶持新帝,最终还复政治清明和朗朗乾坤的故事。
“海晏将浩气给了萧景琰,将仁恕给了萧景睿,将旷达给了言豫津,将荣光给了霓凰,将疏狂给了蔺晨,将纯粹给了飞流,最后将一颗不灭的赤子之心给了林殊(主角梅长苏的另一身份),人性的漆黑夜色里,这一盏心灯如月。”在序言中,侯鸿亮深情回顾了《琅琊榜》中主要人物。在他看来,书中描绘的“纵然风雨如晦也始终跳荡着一股勃勃生机的王朝”正是文艺作品能够带给理想主义者的慰藉——“总有一些是非曲直是百折而不弯,总有一些悠悠情怀是雨打风吹不去”。
《生死线》《钢铁年代》《父母爱情》《温州一家人》《北平无战事》,侯鸿亮出品的很多电视剧都给人以“主旋律”的印象。“我所理解的主旋律,不仅在于题材上是否足够鲜明,更在于表达上是否具备深度和广度,能否体现时代关怀、人生思考,能否催发观众向上的情感和精神。在侯鸿亮眼中,《琅琊榜》也是一部“主旋律”作品,虽然带着“网络文学”“架空历史”“权谋复仇”的标签,但“关乎兄弟之情、家国情怀、正邪抉择,《琅琊榜》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
看完小说之后,侯鸿亮直接飞往成都找到作者海晏,顺利拿下小说的影视版权。
严肃改编
拿到版权之后,侯鸿亮团队开始项目筹备,原著作者海晏执笔创作剧本。选择毫无编剧经验的海晏担纲编剧事出偶然。原定的编剧因身体原因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剧本,侯鸿亮便大胆鼓励海晏尝试,结果令侯“非常惊喜”。“海晏是一个逻辑思维能力特别强的人,而且长期受美剧熏陶,对于故事结构、情节节奏以及人物的把握,我觉得比成熟编剧还要好。”
在剧本改编过程中,主创团队最大的纠结在于是否改变原著架空的设定。历史架空不利过审,但若将这个故事纳入具体朝代不仅有损小说内容,也不易做到尊重史实。最终,侯鸿亮决定保持架空背景,“历史文艺作品可以虚拟,但核心价值观必须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琅琊榜》所体现的精神气质以及价值取向与传统文化是一致的”。
层层叠进的情节、立体丰满的人物,原著小说为改编剧本打下了坚实基础,《琅琊榜》剧本重新梳理并细微调整了故事逻辑、人物逻辑和情感逻辑。在原著中女主角仅出现了三分之一篇幅,且在中途将感情转向了男主之外的第三人;但在剧本中,女主戏份大大增加,刘涛饰演的女主与男主的感情线索贯穿始终。
《琅琊榜》整个剧本创作从2012年10月中开始,2013年4月完成全部初稿,之后配合剧组筹备的情况进行了一些修订。海晏表示,相比原著,电视剧的还原度在80%以上。
正剧制作
2014年2月,《琅琊榜》剧组在横店开机,导演孔笙、李雪带队,胡歌、刘涛、王凯、陈龙、高鑫等一众青年演员担纲主演。
胡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进组之前曾有犹豫。“孔导、侯总之前作品一直以严肃题材为主,《琅琊榜》项目他们希望能往商业化方向靠拢;但我一直在非常商业的领域,希望尝试正剧,我不知道彼此双方能否找到平衡点。”
关于严肃表达和商业需求之间的平衡,导演孔笙自认为把握得很好。“网络小说《琅琊榜》包含很多年轻观众喜欢的元素,我们会保持其作为网络小说的基本特性,同时增强作品的价值表达和历史质感。”除一众高颜值的演员外,原著中较为轻松搞笑的主角日常生活以及江湖元素、武打场面均有保留。但在整体格调上,制作团队希望能够符合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想象。
虽维持架空设定,但剧组在美术设计上参考了五代十国历史时期的美学风格。开机前半年,美术、道具等部门开始工作,剧中小至家居摆设,大至人物居住和活动的厅堂、卧室和书房等均为实景制作。“我们喜欢小说的一个原因是其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同时情节密度和情感故事抓人,如果能营造良好的历史氛围,也能吸引中年以上的观众。”
拍摄开始后,胡歌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摄制的考究体现在细节中。有记者探班时发现,即便微小如屋内的蜡烛也为剧组悉心“呵护”。为避免剪辑后长短不一,工作人员会在镜头需要扫到时点燃蜡烛,不需要时赶紧熄灭
侯鸿亮透露,55集电视剧,单集成本200万元,其中制作投入超过了演员费用。孔笙表示,现场动用了包括艾丽莎在内的6台拍摄设备,起用了包括武术组在内的3个班底,拍摄规模庞大。原著中不少恢宏的战争场面的描写,制作团队也进行了忠实还原。“有一场攻城戏我们拍了10天,除了配备城墙、攻城梯子等大场景、大道具,还需调度大量群众演员,协调十分困难。”目前,《琅琊榜》仍在制作后期,孔笙表示特效量同样庞大,金陵城、琅琊山、猎宫城场景都是通过电脑完成,而大规模战争场面同样需要特效支持。
曾有电视台购剧人员在看完样片之后,对侯鸿亮说,“侯总,您把一个架空小说拍成了正剧。”目前,《琅琊榜》的播出平台与档期已经基本敲定。“首轮播出会在一线卫视,暑期是最理想的播出时间,但因为政策调控等因素,档期随时会变。”2014年年底,《琅琊榜》手游和网页游戏已经先后上线。未来,侯鸿亮希望能将《琅琊榜》建设为一个品牌,继续推出系列电视剧和电影。
网络小说改编四点原因受青睐
首先是题材拓展,素材增多。我国职业编剧数量有限,成长也需要时间,追不上影视行业的迅猛发展。天马行空的网络小说,大大拓宽了影视创作的素材库。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会长尤小刚认为,网络小说IP成为影视改编热门是时代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电视剧创作上无形的限制、禁区比较多,网络小说创作空间相对大一些。”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化学者张颐武认为,“网络小说发展了十几年,提供了大量文学资源,开创出以往影视作品中较少出现的类型,比如盗墓、穿越、青春怀旧等。”
第二,大批年轻人成为电影以及互联网视频消费的主力军,电视观众年龄也有下滑趋势。网络文学吸引的正是年轻读者。晋江文学城副总刘旭东表示,“移动互联网使网络小说读者与电视剧观众重叠。”
第三,互联网公司介入影视业,进一步扩展影视剧市场,尤其是网剧市场,给网络小说带来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
第四,网络文学的商业性更强。它是最直接面对受众的创作,连载模式,每天更新,读者付费阅读,随时反馈意见,有的意见甚至可以影响作者的创作。慈文传媒旗下视骊影视制作有限公司CEO、资深编剧与制片人白一骢强调,“相比纯文学,网络小说可能欠缺深度和厚度,但商业性更强,更吸引人。”
对话侯鸿亮:选择网络版权应回归创作本体
《综艺》:你如何判断一部网络文学作品是否有改编影视剧的价值?
侯鸿亮:网络小说参差不齐,并非所有IP都有改编价值,制片方在选择网络文学时应回归到创作本体,判断人物与故事是否能够成立,能够打动观众。虽然有大量的网络小说点击率极高,但若影像化改动量可能会很大,存在改编风险。
《综艺》:你如何看待当下网络文学的改编热潮?
侯鸿亮:形成这股热潮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编剧原创力越来越低。资本大量进入影视圈,大家不由自主地被资本裹挟去赚快钱。目前很多项目都追求速度,编剧赶着写,写完之后抓紧投拍。有的编剧甚至一年能写三四部电视剧。说实话,这样的剧本质量也会相应受损。制片方在原创剧本中找不到自己想要的项目,自然会将目光转到网络文学等其他方面。
此外,从营销角度来说,热门网络文学经受了读者考验,拥有一定的读者基础,将其改编为电视剧也会较受关注,这点很重要。而在《红楼梦》《三国演义》等经典文学被不断翻拍、“瓜分殆尽”时,网络小说自然成为一种选择。网络文学在文学价值上可能不如传统文学,但也有其优势,如贴近时代和读者。现在很多年轻人已经不看传统文学了,阅读更多来源于网络。很多网络小说基于年轻观众而产生,群众基础比原创电视剧要好很多。
《综艺》:制作公司纷纷转向网络文学也推高了版权价格,在你看来,合理的版权价格应该处于什么区间?
侯鸿亮:价格仍是应该交给市场。如果是一个强IP,价格高也无所谓;但一个性价比不高的小说,版权价格一旦提高,投资成本也会相应拉升。一剧两星时代,制作成本是每个公司尤其要慎重考虑的事情。要买到真正好的网络小说并不容易,现在有些公司可能不考虑网文质量,只是将点击排名靠前的小说一股脑儿全部买下,我觉得这并非明智之举。
文/陈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