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与保健品网购监管
- 来源:直销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两会,保健品,网购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4-29 12:18
严格查处水货客、电子商务立法……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就商事制度、改革、自贸区改革、网购、水货客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也触碰了直销企业的神经,因为电子商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直销企业所接纳,也因为保健品网购正处在舆论口诛笔伐的中心。
保健品网购漏洞
“两会”期间,《南方日报》健康周刊、《南方日报》微服务和南方网行业频道联合推出“e购无忧--3.15特别报道”,讲述了消费者保健不成,钱财却被骗光的典型案例。与此同时,《南方日报》网端三大平台联动展开“有奖问卷调查”,针对网购保健品这一热点问题,推出了网络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了保健品网购的诸多弊端:买到手的保健品,夸大宣传、无效假冒和存在副作用的比率颇高;受骗之后,消费者的维权行为又被繁琐的退货、投诉手续所阻隔,甚至遭到推诿责任、拒绝处理的现象。
一时间,保健品网购成为网上热议的焦点。
事起自有其因,琳琅满目的保健品选择、购买优惠和快捷方便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将消费者的目光从实体保健市场吸引到购物网站上来,造就了保健品网购的兴盛。据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透露,保健品的销售渠道有直销、实体店、会议以及邮购等,邮购包括网络、电话、电视等渠道,其中网购在近几年的增长是最快的。
但当一种现象发生及其普及的速度超出了政策监管的范围所及,其间的真空地带就成为了不良现象滋生的温床。保健品网购的种种乱象,究其原因,便在于我国互联网管理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药品信息、交易服务的监管手段并不完善。目前我国虽然已经有对诸如《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对网上销售药品的监管条例,也有《食品安全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等对宣传、销售有所规范,但是这些法律法规都更像是网络销售保健食品的“近亲”,对它的影响常常是微乎其微。
再加上在实际操作中,有些规定并没有得到严格遵守,网上违法宣传、销售药品等法律明文禁止的违法情形较为普遍。目前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兜售假药和保健品,采取“点对点”的消费模式,直接邮售给消费者,营销人员不与客户直接见面,不直接收取货款,配送与收款均由第三方物流完成,隐蔽性、欺骗性极强。
所以,对于保健品网购的监管,依然需要一个明细的法规,并且树立一套直通到实地的执行通道。
监管之道
在《南方日报》网端三大平台的问卷调查中,还有一道“保健品网购如何放心”的问题,37%的受访者期待专业部门加强监管,26%的受访者认为产品厂家的信息要全面公开透明,在此之外,也有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和行业自律的呼声。在今年的“两会”上,网民的提议也被提交上了议程桌面。
“两会”期间,中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张茅表示,网络交易不是法外之地,要加快法治建设,积极推进电子商务立法,同时,要完善监管方式,也要和电商、互联网企业更好地沟通,既听取他们的意见,也要求他们进行自律。
自己平时也网购的张茅,对于网购过程中出现的素有听闻,他也坦承,工商总局作为网络购物的主要监管部门,传统的监管方式已经不完全适用了,需要新的,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法规出台,来营造让人放心的网络消费环境,为网购族加道“防火墙”。
“在处理网购问题时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工商总局已出台了《网络交易管理办法》,但还不够完善,我们要加快这方面的法治建设,现在正在积极推进电子商务立法。”张茅的这一席话,让网购族,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尽管早在2013年的福布斯电子商务发展论坛上,就有知名电商高管坦言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开始面临多方面的巨大压力,但是电子商务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过程的巨大推动力则无可厚非,作为新兴经济体,电子商务依然会是中国未来经济体当中增长最快,最有活力的一部分。以阿里巴巴为例,每年的“双十一”盛会,阿里巴巴疯狂的交易额都会成为节日中的一道亮彩,2014年的571亿是最新的数值巅峰,而不是最终。中国电子商务企业,正处在一个最好的发展阶段。也同样是阿里巴巴,经过了“双十一”的疯狂不久,便被工商总局发布的淘宝正品率浇了一身冷水。面对人们因之而生的“互联网企业发展和监管制度之间是否存在原则性的矛盾”的猜测,张茅表示,第三方交易平台要对网店切实负起责任,要促进网络购物的发展,必须加强政府和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共同破解这个难题。
直销企业启示录
如今,电子商务以其年轻开拓的社会代言和与时俱进的观念代表身份,被越来越多的直销企业接纳为销售产品、拓展市场的又一有利渠道,这些直销企业所面临的,既有互联网所带来的新机遇,也有随之而来的新挑战,比如,当下雾笼在人们心头上的保健品网购问题。保健品是中国直销企业最主要的经营产品,电子商务接入之后,也将成为保健品的主要销售渠道。如此,保健品网购的是非舞台上,便少不得直销企业的几分戏码。
目前在我国,直销企业布局电商的方式多种多样。既有风华致远将“实体店与虚拟点上结合同步进行”的O2O模式,也有康美中药网e药谷试将“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相结合”的B2B模式。而诸如三生、隆力奇、绿之韵、罗麦等直销企业则以运营电子商城的方式进行电商业务,并且其中大多数商城是直接以直销企业的名义在运作,一般为直销企业的子公司,比如绿之韵集团旗下湖南绿之韵天成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6月开发成立天城网,可谓是将电子商务与直销行业完美融合。
今年1月4日,中脉筹备已久的中脉天猫旗舰店成功上线,实现了直销企业与电子商务B2C模式的结合。在这种模式下,直销企业寄托于为消费者所熟知的第三方网购平台,也可谓是一条阳关大道。但也正是这种模式,最易成为滋生保健品网购问题的温床,商家鱼龙混杂,假冒伪劣产品与正牌真品同时上架,消费者一再火眼金睛,冒牌商家便一再使用障眼大法,孰真孰假难辨,这也是B2C模式的软肋,需要直销企业苦心经营。
直销行业正在迎来大数据时代,保健品网购也就成为直销企业的话语,因此,今年“两会”上那些关于“保健品网购监管”的声音,也关乎着直销行业的发展未来。
文/赵闯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