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干预终结萧条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08-11-14 11:48
  《投资者报》记者:李剑 林密

  股票狂跌,资产缩水,银行倒闭,愁云爬上投资者的额头,人们露出无助的眼神……这些历史上的衰退画面,一如潘多拉的盒子,反复打开。

  1929年10月24日,这是所有美国股民最难忘的日子。当日,道.琼斯指数一泻千里,跌幅达22%,创下了单日跌幅最大百分比。

  这次股灾之后,美国进入了长达4年的经济衰退。当时美国总统胡佛信奉传统的市场自由经济理论,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为私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政府对经济事务的干预应保持在最低限度。但他信奉的理论在经济萧条面前却无能为力。

  罗斯福临危受命

  正当美国大萧条最严重的时刻,富兰克林?罗斯福临危受命,站在了经济“大萧条”的风口浪尖之上。1933年3月4日,富兰克林?罗斯福成为美国第32 任总统。

  用“成者王侯,败者寇”来形容当时罗斯福的处境最为恰当不过。如果他成功,将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但若失败,则是最糟糕的总统。

  当时,罗斯福自己却说:“如果我失败,我就是美国的末代总统了。”正是严峻的经济形势,使罗斯福下定决心施行“新政”,挽救濒临绝境的美国经济。罗斯福宣誓就职以后,大刀阔斧地开始了改革,旋风式的“新政”运动席卷全美。

  罗斯福“新政”主要由两个“百日新政”构成。

  第一个“百日”是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主要目的在于复兴,所采取的措施包括维持银行信用、实现美元贬值、维持农产品价格、规定协定价格以减少企业间的竞争等。

  第二个“百日”始于1935年5月,主要目的是改革,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兴建公共工程、以工代赈、以扩大就业来提高社会购买力,改革税制,使受益者范围广泛。

  首先复活金融体系

  “新政”首先在当时濒于崩溃的金融体系大刀阔斧地展开。

  1933年3月3日,罗斯福援引《对敌通商法》,宣布全国银行从3月4日起一律休假三天。这是他采取的重建金融和经济结构的第一步,实际上是通过法律形式向公众表明政府将越过联邦储备局,从幕后走向前台直接干预处于困境中的金融。三天后银行再开业时,不但治安没有进一步恶化,而且挤兑开始消退。美国整个银行系统,因此免于垮台。

  为了遏制银行因挤兑出现的倒闭风潮,3月8日,联邦储备局宣布,凡在2月1日以后向各银行提取过黄金、而到下星期一为限不退还储存的,银行将公布他们的姓名。在规定的期限内,那些在危机中浑水摸鱼、大量提取黄金囤积居奇的人在各银行门前排起了长队,归还黄金和兑换券以及再存款。银行在几天之内就收回了价值3亿美元的黄金和兑换券,以此作为储备又可发行新钞,于是金融开始复活。

  随后,国会通过对银行业进行整顿的《紧急银行法案》,决定对银行实行个别审查颁发许可证制度,对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允许尽快复业。不出一周,13500家银行(占全国总数3/ 4) 恢复了营业,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电锣声,纽约股票价格猛涨15%。既没有发生币制混乱,也没有实行银行国有化,金融恐慌立即被制止了。

  另外,罗斯福在1933年推动黄金涨价,更是可圈可点,这被以后的金融界称为“挽救金融危机”的一步好棋。因为美元相对于其他货币而言贬值,有利于美国的出口;贬值的另一个重要效果是提高了黄金的美元价格,从而使美国的货币基数从40 亿美元增加到近70 亿美元,货币扩张了近一倍。

  调整产业结构

  金融领域危机的消除,为罗斯福在其他领域推行“新政”创造了有利条件。

  罗斯福对农业和工业领域,分别实施了方向不同的政策。1933年5月12日,国会通过了《农业调整法案》。其核心是利用政府的奖励及补贴,来缩减农业耕地面积,以达到减少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与抑制农业生产不同的是,“新政”中有关工业的法令的主题是:复兴工业,刺激工业生产。刺激工业增长的目的是为了带动就业和收入的增加,最终使经济走出衰退的泥潭。为达此目的,罗斯福放弃了反垄断法,对工会作出让步以获取支持。

  接下来《国家工业复兴法案》获得通过。该法案的“工业复兴”部分中止了反托拉斯法,允许企业家团体制定自己的竞争、生产和销售的准则,即“公平竞争法规”。该法还规定了最低工资额和最高工作时数,宣布工人有权签订集体合同和组织工会。

  “劫富济贫”的财税政策

  经济“大萧条”直接导致了高失业率,1929年至1933年间,美国失业率从3%升至25%。

  为解决这一难题,尽快使美国经济从危机中摆脱出来,罗斯福决定实施部分财政扩张措施。

  1933年4月10日,罗斯福建议实施田纳西流域工程,成立由国家控制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其职责是负责搞好电力生产、防止土壤侵蚀、植树造林、监督使用田纳西电力的工业部门等。田纳西河流域工程是极为成功的,它防止了河水侵蚀300万英亩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这个工程解决了私人企业无法解决的问题,是为加强国家资本主义而进行国家干预的最早实践。

  罗斯福“新政”时期实施的是平均化的税收政策,目的是将钱从高收入者手中转移到低收入者手中,对国民财富进行再分配。基于当时贫富差距加大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观点,“劫富济贫”式的税收政策就自然产生了。

  发展对外贸易

  1929年至1933年,美国的GNP下跌了三成。

  罗斯福认为,萧条是美国经济崩溃造成的,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鼓励国内企业发展对外贸易。因此,罗斯福推出了一系列鼓励外贸的措施。1934年颁布的《贸易法》,是危机期间美国对外政策中唯一的贸易法规。

  《贸易法》规定,在签订贸易合同时,可根据总统的决定互相降低税率50%,以利于美国工农业的发展。这项法案的目的是增加出口,为美国开辟国际市场。

  对于实行关税保护主义的国家来说,《贸易法》是一项革命性的措施,它降低了贸易伙伴国之间的税率,从而刺激了进出口的发展。相对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而言,美国经济复苏是比较慢的,但是《贸易法》对美国尽快摆脱经济危机无疑起了促进作用。1935年末,美国与14个国家签订了贸易协定。从1934年到1939年,美国的出口每年几乎增长10多亿美元,而进口只增加7亿美元。

  “新政”是有成效的。第二个百日“新政”结束后,失业人数比1933年初减少了400万,至少提供了600万个工作岗位。1935年,农民的全部现金收入从1932年的40亿美元上升到近70 亿美元。1936年工商业界倒闭厂家数目只有4年前的三分之一。联邦储备委员会所发表的工业生产调整指数,1932 年是58,1936 年上升到121。各保险公司资产总值增加了30亿美元。银行业早已渡过难关。国民收入和公司利润增加了一半以上。道·琼斯股票指数上升了80%。

  加强社会保障

  经济危机期间,社会保障成为威胁社会稳定的严重问题。政府要求联邦批准各州直接进行失业救济。随后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案》,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并授权复兴金融公司,通过联邦紧急救济署拨款5亿美元,以贷款和赠款的方式补贴各州,用来解决农业问题。联邦每补助1美元,州里需补助3美元。联邦紧急救济署是后来根据“新政”向失业者提供救济和就业机会而成立的许多机构的前身。

  美国政府还建立了《社会保险法案》,这项法律创立了现代社会保障体系。该法规定向65 岁以上的人提供退休金,向老年人和穷人提供财政资助,并提供失业和残废保险以及遗属抚恤金等。而保险金的来源,一半是由在职工人和企业主支付,另一半则由联邦政府支付。

  这一措施的深远意义在于,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种安定因素,而且有利于保证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劳动力的再生产,在危机发生时既可缓和危机的破坏作用,也有助于在市场上保持一定的购买能力,促使整个经济早日从危机中摆脱出来。

  1929年经济危机期间,罗斯福采取的通过政府在非常时期干预经济的措施,在今天看来是极为平常的做法,在当时却需要非凡的勇气。

  后来人民评价他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他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美国总统之一。因为他改变了胡佛无所作为、一筹莫展的局面,果断地干预了美联储,使美国的银行系统免于崩溃。

  至1937年初,“新政”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产出从1933年后期回升,到1937年恢复到危机前最高点。

  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总在危机之后忘记历史之痛,不停地为我们的健忘埋单,吸取教训,才能找到解决危机的法宝。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