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研究

  • 来源:时代金融
  • 关键字:服务体系,创新,三农
  • 发布时间:2015-05-08 13:07

  【摘要】农业是我国的第一大产业,而人均耕地少是我国农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随着城乡经济二元化发展趋势的逐步加剧,农民与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日益扩大。这一系列不利条件都会成为“三农”良性发展的阻力与瓶颈。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与城市金融服务体系有着明显的差别,其主要服务对象就是“三农”经济,因此,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有助于推动“三年”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 服务体系 创新 三农

  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内涵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我国金融服务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是推动农村发展的主要力量,一直都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一部分。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与农业的稳步发展通常需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同时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国家整个金融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内涵是指在一定社会制度的环境下,农村金融的各种交易主体、金融市场、农村金融的调控、金融工具以及农村金融的监管等多方面的互相联系所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这一内涵主要包括五个要素,即金融的教育主体、金融市场、监管、制度与调控。同时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由多个要素所组成的极其复杂的层次较多的一个综合体,从理论角度去分析,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主要有宏观层面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间层面的农村金融组织机构体系和微观层面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体系。

  二、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

  当前我国的农村金融服务还未形成多样化、多层次、合理竞争的完善体系。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涉及农业的金融机构改革不深入,随着农村商业金融的不断发展与增强,实现商业性金融机构服务好“三农”经济并做到可持续发展成为改革的重点与难点;二是涉农政策性金融分配不均,我国政策性金融的分配领域与需求量大、层次多的农业金融需求现状极不协调,急需全方位的科学调整;三是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增长速度缓慢,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种类不多,服务产品也相对单一,使得金融服务能力十分有限。

  (二)农村金融机构创新力度不够

  就目前而言,农村信用社是县域经济中在金融支农领域的主力军,但其主要的业务种类仍然采用的是存款、贷款、结算等落后的传统业务,加之其软硬件设备建设条件与社会经济发展差距较大,使得金融结算的渠道非常不畅通,并成为限制其发展的主要瓶颈,而现代化的网上银行、票据业务、银证通等先进业务发展很缓慢。

  (三)农业金融投资缺乏风险管控

  农业项目因受自然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金融投资的收益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针对这些客观风险因素,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在风险管理方面缺乏应有的创新,缺乏必要的保险与担保管理机制,甚至对一些政策性较强的支农性贷款存在的风险也有金融机构所承担,没有与之相对应的风险补偿体制。因为农业保险存在高风险、高赔偿的特征,致使市场上的农业保险价格远远高于普通农民的实际购买力。虽然农业保险的缺口非常大,但因为保险产品的供给和农民需求的不匹配,以致一直以来农村的保险市场都不够活跃。

  三、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议

  (一)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意识

  现代化的农村金融服务意识主要应从三方面努力:一是改变以往静止看待农村金融市场的眼光。当前的“三农”正朝着现代化、规模化、多样化的方向前进,因此,要想做好现代农村的金融服务工作,就必须深入基层进行实践,这样才能精准定位“三农”的发展方向与特点;二是改变用服务城市的金融思路开展农村的金融服务,认真探究农村金融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建立健全符合“三农”特征的层次多、覆盖广、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三是改变过度依赖市场的农村金融服务做法,应综合运用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功能,更加全面的解决农村金融问题。

  (二)创新农村金融机构

  当前的农村金融机构迫切需要加快金融创新的力度与速度,改变以往的落后服务方式,逐步提升整体的金融服务水平。尤其是农村金融机构的全面改革,需要彻底突破落后的经营方式与思路,确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理念,增强市场竞争意识,争取各方面的主动权,坚持以市场调节和配置为基础,紧密结合自身的条件与特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金融创新行动。主要手段是拓展传统的业务范围,转变观念,改变落后的经营方式,凭借创新特色产品取得成功。

  (三)创新农村金融产品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可以说是农村金融体系创新的首要任务,具体操作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及时推出适合农业现代化、产业化与规模化生产的信贷服务产品和支农贷款品种,以解决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其次要大力拓展农村在消费信贷领域,设计与农民消费水平、消费特点等相适应的业务;第三要扩大支持公益事业的贷款力度,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大环境;第四要建立现代化的农村支付系统,为广大农村用户提供高效率、多层次的清算支付服务;第五要着力对农村信用社的信通卡支付功能进行创新,争取实现“一卡通”的目的。

  综上所述,根据我国目前农村经济的发展新形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整体目标,加快实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创新,为我国现代化的“三农”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构建全国范围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在市场经济为引导的环境下,微观市场主体的经济利益追求可以说是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的根本动因,因此,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在创新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利益引导体制,以此激发农村金融参与主体的动力,实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和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凤梅.完善新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思考[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2]王润平,刘万涛,杨清明.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农村金融创新[J].经济研究,2010(12).

  [3]陈晓红.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6).

  作者简介:张海红(1972-),女,河南省许昌市人,本科,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教师,研究方向:金融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张海红 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