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家:让孩子们贴近自然,感受世界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教育,游学
  • 发布时间:2015-05-11 13:49

  中国教育若能够根植于传统,盛开于国际,怎么能够远离最自然、最纯真的教育模式呢?在楼房越来越高,天空却越来越小,道路越来越宽,车速却越来越慢的都市里,让孩子回到乡野,了解土地,亲近自然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

  时间走得很快,转眼间2015年的步伐已经走过近半。对于很多人来说,时光流逝让记忆变得沉甸甸——尤其是在孩提时代里无数迷失在自然里的时光:趴在河床上聆听河流的声音;伫立在山间静候日出;在暗夜细数漫天的星斗;在雨后,收集树叶上的珍珠……这或许是很多六零、七零甚至部分八零后的集体回忆。

  只是这样的回忆在如今孩子们的记忆中会变得越来越少——中国大多数孩子们接受的教育和成长的经历都是这样的:从幼儿园开始直到大学,十五到十八年的时间里,生活的场景无非就是家,学校,课外班——孩子们几乎都在被圈养,被限制,被拔高;被各种欲望和不确切的期待捆绑着,他们不知道自己真实的愿望,在一场又一场考试中丧失了最初的欢乐。

  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可以拉近国家与国家间的距离,却在缩小这些中国孩子们的生活空间。

  走出去,让心回归自然

  “我要用自己仅有的影响力去传达一种根植于自然教育的理念——让孩子们能够学会户外生活,让他们能够在大自然中找到自己的天性和快乐。让更多的父母愿意花时间陪孩子们一起走进森林,走近河流,走上高山,在路上,和孩子一起成长。”作为漫游家文化传媒公司的创始人,张哲有着这样一个做“漫游家”的梦想。

  这个梦想源于张哲对于教育的思考:在都市中长大的孩子,他们能够回忆起什么?沉甸甸的书包,做不完的作业,比不完的分数。我身边的每一位家长包括我自己,都在不断质疑,究竟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合适的教育?而教育的衡量标准如果不只是分数的话,我们到底哪里走偏了?

  在2014年的暑假,张哲接待了一个来自美国中部的男孩,短短的一个月,他给了张哲最好的答案。

  “这个男孩一个人来到有着陌生语言的国度,但无论什么样的环境,他都可以立刻适应:去海边,他能游泳;去山里,他能攀岩;看见落日他会欣喜,等待日出他放弃睡眠;他捕捉人际交往中所有令人感动的细节,并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感激与感谢。”这个男孩让张哲看到了太多国内同龄人身上看不到的东西。

  “他独立包容,兴趣广泛。他说他们家门口的田野,他的成长中有无数关于自然的记忆,和我的童年有点相似。所以我们有很多回忆的话题。他没有关于考名校的梦想,只想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专业。他说他喜欢透过别人的眼睛看到不一样的世界,所以他的理想是做个与众不同的导演。”看到这些,不用去理会这个孩子的家境怎样,成绩如何,因为他是快乐的。

  这个经历,让张哲意识到中国教育若能够根植于传统,盛开于国际,怎么能够远离最自然、最纯真的教育模式呢?在楼房越来越高,天空却越来越小;道路越来越宽,车速却越来越慢的都市里,让孩子回到乡野,了解土地,亲近自然才是最明智的选择——这也是漫游家的理念,即让心回归自然。

  去游学,体验别样世界

  对漫游家来说,贴近自然可以让孩子们的心更加纯真快乐,而游学,可以让孩子们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平添更为新鲜的知识,让他们变得更加独立与坚定。

  这一点张哲深有体会:因为她曾经费尽周折才说服高中的儿子去美国游学,起初她还在担心自己的儿子因为语言不通、环境不熟悉而一度不适应,但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她就收到儿子的来信说:“我要留在美国!”——这是一个属于儿子自己的决定,张哲尊重这个决定,因为自己的儿子如今感受的正是那个曾经让她兴奋而又佩服的美国小男孩所生活的环境。

  无疑,张哲的孩子是幸运的,因为对于中国大多数孩子甚至家长们来说,游学这个词既遥远而又陌生。其实,追溯起来,游学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形成一种传统,孔子就曾游历各国。所谓“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古人早就把“游历”作为治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是我们现在丢失了这样的传统。

  正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所说:“游学的中国传统在当代几乎被中断了,这是一个非常可惜的现象,非常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中国的青少年现在非常缺乏体验,中小学生的天地非常狭窄,课业负担很重,体验的机会贫乏。我甚至认为,现在青少年的体验活动可能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尤其是对于许多家长而言,“学”就是坐在课堂里学习英语或其他知识。其实不然,孩子们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大部分都是间接经验。但他们特别需要一些直接经验,一个人没有足够的直接经验,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是表面的。只有体验过了以后,你才知道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游学”中“学”的真正意义是“在经历中学习”。与狭义的课堂学习相比,游学更加强调全方位的成长,在对不同文化接触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独立人格精神、领袖精神等素质的培养,这些都是“学”,而且更为本质。所以,游学是一种很开放的教育投资。

  游学最主要的人群是九岁以上中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成长期,如果家长一味地帮助孩子设计未来,可能会抹杀孩子的童年甚至使其产生逆反心理。但是,如果通过游学孩子自己能够树立人生目标,或者产生学习英语、出国深造的理想,就更可能让孩子自发地转换成为自己的努力目标。

  让孩子贴近自然,重归纯真,游学国外,感受世界,在经历中成长,这或许对多数家长来说感觉不如让孩子上上学习班来得直接,但这就是“漫游家”所倡导的,也是张哲2015年最切实的愿望。

  周一/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