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地球的心脏——海洋

  • 来源:天天爱科学
  • 关键字:海洋,保护,鱼类
  • 发布时间:2015-05-15 09:57

  当我们描述人类生活的地球时,总是会说“蔚蓝色的星球”。“蔚蓝色的星球”是从人类进入外太空之后才有的称呼。世界上已经有过许多宇航员离开地球,进入遥远的太空。在他们从太空看地球时,地球就像是一轮蓝色的满月。

  为什么在太空看地球会是蓝色的呢?这是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都被海洋覆盖着,而海水在太阳的照射下,呈现出蓝色,所以地球就是颗蓝色的星球。

  的确,地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水球。全球海洋的平均深度约3.8千米,覆盖了地球表面70%的面积,海洋构成地球上最主要的环境。作为太阳系里唯一拥有液态海洋的行星,地球也是我们目前所知唯一能够孕育生命的星球。水对生命至关重要,而生命很可能就起源于海洋。海洋的存在,使陆地上出现生命成为可能。所以,没有海洋,人类也不可能存在。

  世界海洋日

  2008年12月5日,第6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自2009年起,将每年的6月8日定为“世界海洋日”。设立“世界海洋日”是希望借此机会让世界各国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的海洋,发现海洋所蕴含的丰富价值,同时也审视全球性污染和对鱼类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给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带来的不利影响。2015年的世界海洋日的主题是:健康的海洋,健康的地球。

  为什么地球上有海洋?

  地球上有海洋是一系列幸运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使得地表温度刚好使水以液态形式存在。地球的大小和地心引力强度,使地球能够保存住大气和水蒸气。大气和水蒸气在空中形成了一个保温层,使海洋里的水不会完全蒸发或完全冻结成冰。

  在我们庆幸地球幸运时,再看看太阳系里其他不幸运的星球吧。

  来自太空的水

  除了来自地球内部,地球上的水还有一部分来自太空的彗星。彗星是有规律地进入太阳系的轨道飞行的星体,经常会被人们称作“脏雪球”,它的主要成分是冰和尘埃。据推测,在地球的早期,许多彗星都曾撞击过地球,同时它们所含有的冰也会溶解并流入到地球的海洋中。一些科学家认为,这些来自太空的水中含有大量成分复杂的分子,而这些分子正是地球上的早期生命形成的种子。

  海水从哪里来?

  最初构成海洋的海水大部分自来地球内部。大约在45亿年前,地心刚刚形成时,地球几乎所有的水都来自于火山喷发。火山爆发时喷出大量的水蒸气和其他气体,这些混合气体曾经构成了当初的大气。混合气体在适宜的温度和地心引力的共同影响下,形成雨落到地面上,最终形成了最初的海洋。在大约40亿年前,海洋曾覆盖整个地球。最初海洋里的海水非常不纯净,包含了很多溶解在其中的气体和矿物质,这些物质使海水具有咸味。海洋同时也含有许多构成生命分子的化学物质,很有可能就是地球生命的摇篮。

  世界上的海洋被大陆分割成五大洋,它们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其中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又在南冰洋融为一体。每个大洋都有其独特的风貌,但它们的海水是相通的,并且在各大洋之间不停地流动。

  咸味的海水

  由于阳光的照射,海洋中的水不断地蒸发成水蒸气。在空气中,这些水蒸气会与大气中分解出的其他气体混合在一起。当这种混合气体遇冷的时候,它们便会凝聚起来形成云。云会引发雨的形成。当雨落到地面后,又会流回海洋,同时也会将地面上的矿物质、泥沙和其他杂质带到海里。矿物质在水中非常易于溶解,而溶解后所产生的化学物质则成为海水的组成部分。这些化学物质包括碳、氧、氮、磷、钙和铁等对海洋生物非常重要的化学元素。你看这只小龙虾,它就可以利用这些化学元素构建身体和为身体供给能量。海洋中的化学元素大部分存在于海底的沉积物中,当有强烈的洋流来到时,它们才会被搅动起来溶入到海水中。

  从陆地上流入河流的水中往往含有盐分。我们通常认为河流是淡水,那是由于河流中的盐分含量比较低。但是在热带地区,河水被蒸发后通常会留下厚厚的一层盐,像一些内陆盐湖的边缘那样。蒸发在海洋中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经过了几十亿年后,海洋就像今天这么咸了。海洋中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这与我们在餐桌上使用的盐是一样的。

  海洋这颗地球的心脏产生是如此的幸运和不容易,它又是如此的宽广和包容,以致我们曾经认为,似乎无论做什么都对海洋产生不了影响。人们认为海洋能够吸纳所有我们排放进去的东西,从污水到核废料,并且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任何破坏都会因海洋物种的丰富而得到迅速恢复。不过,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和环境无度的开发和利用,海洋变得疲惫不堪,它生病了。它的病情主要表现在海洋生物栖息地被破坏以及过度捕捞和气候变化。

  世界上的海洋

  地球上海洋的总容量大约为13.3亿立方千米,几乎是海平面以下所有陆地体积的一千倍。在海洋中,各种生物无处不在。不像在陆地上,生物只生活在地表或者在靠近地表的空间里。与陆地相比,海洋中的生存空间是巨大的,那里才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栖息地。

  世界上海洋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种很极端的情况是在热带地区,海洋里接近地表的水域温暖而洁净,其中孕育的生物种类很多,令人眼花缭乱。另一种极端海洋环境在地球两极地区,海洋表面在一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都处于冰冻状态,只有几种动物如企鹅、北极熊等才能够应对这种生存环境。

  栖息地被破坏

  海洋中生活着物种最为丰富的动物和植物,但是随着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和海岸开发的加剧,许多海洋栖息地正逐渐被破坏并且导致了栖息地生物的死亡。在部分海洋地区,这种破坏已经严重到不可挽回的地步了,曾经在这里繁荣一时的海洋生物已经彻底灭绝了。

  处境危险的鱼类

  鳕鱼

  鳕鱼作为一种主要的捕捞对象正逐渐从世界上两个最主要的渔场——北海和大浅滩渔场中消失。虽然一只雌性鳕鱼每年都会产下几百万个鱼卵,但是许多鳕鱼还未等到产卵就被捕捞了。

  金枪鱼

  金枪鱼是一种食肉鱼类,它的数量相对较少。成千上万的金枪鱼被从海里捕捞出来并制成罐头,这使得本来数量就不多的它们变得更加稀少,一些种类的金枪鱼现在甚至面临灭绝的危险。

  鲨鱼

  人们在将鲨鱼捕捞上来之后,通常会将它们的鳍切下来做鱼翅汤,然后会在它们还活着的时候把它们扔回海里。这种残忍的捕捞活动使得这种本来繁殖速度就很慢的海洋动物变得更加稀少。

  石油污染

  经常会有石油泄漏到海洋里的事件发生,它们有的是从失事的油轮中流出来的,有的是从坏掉的石油钻塔里漏出来的。这些泄露出来的石油会污染海滩、破坏海边栖息地和毒害海洋生物。海鸟粘上石油后,虽然人们可以将它们外表的油污清洗干净,但海鸟误吞下的石油还会要了它们的命。

  过度捕捞

  海洋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大粮仓。但是,由于现代商业捕鱼活动进行得过于频繁,导致了很多鱼类逐渐变得十分稀少,以海岸附近的鱼类所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与此同时,一些其他海洋生物也因捕鱼而受到威胁。有时候,人们在捕鱼的同时也将海龟、海鸟、海豚、海豹和本不该被捕捞的鱼类等捕捞上来。

  世界人口的急速增长给一些自然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这其中也包括海洋鱼类。另外,现代先进的鱼群定位技术和围网的使用使得一次性捕捞到整个鱼群成为可能,这更容易导致一个种群的灭绝。过度捕捞使鱼类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如果照此形势发展下去的话,世界上绝大部分的鱼类资源将会在2050年被捕捞殆尽。

  赤潮

  有时候我们会看到陆地附近的海域变成了红色,那就是赤潮。赤潮是由被排进海洋中的未经处理的大量污水造成的。这些污水里面含有大量的有毒微生物,并且污水还会刺激海中浮游生物的滋生,从而形成有毒的赤潮。赤潮中密集的浮游生物群死亡后尸体逐渐腐烂变质,在这个过程中,它们会消耗掉所在海域海水中大部分的氧气,从而夺去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命。

  对海岸的破坏

  旅游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会对沿海栖息地造成很大破坏,这种情况在热带地区尤为严重。为了开发沿海旅游区,红树林被砍伐得一干二净,这样一来,海岸上就没有任何抵挡物可以抵抗海洋风暴的袭击。由于没有了红树林的庇护,海岸上的沙土会被暴雨冲到海洋里从而对海洋造成污染,这些沙土还会被冲到附近的珊瑚礁和海草床上,将它们的表面覆盖得严严实实,从而影响它们的生长。

  废塑料污染

  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废塑料进入海洋,由于它们不会像其他垃圾那样慢慢地腐烂分解,所以它们会一直存在海洋里。废塑料还会危及海洋动物的生命,你看这只受伤的海豹,它被一个塑料圈紧紧地卡住了。许多海龟的胃里都会有很多塑料袋,因为这些袋子看起来太像它们的主要食物水母了。

  农药和杀虫剂污染

  当农药和杀虫剂随着河流流入海洋的时候,有毒化学物质就会像杀死庄稼地里的害虫一样杀死海洋生物。由于很多化学物质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分解,所以人们在几乎所有的海洋生物体内都发现了有毒化学物质存在。

  被破坏的珊瑚礁

  潜水者、潜艇的锚和游船都会对热带珊瑚礁造成破坏。除此以外,人们对一些海岸地区的野蛮开发也会污染珊瑚礁。在印度尼西亚,当地渔民为了捕获在珊瑚礁中栖息的珊瑚鱼,将剧毒氰化物喷到珊瑚礁上来熏晕鱼。这种做法受害最大的是珊瑚礁。

  被误捕的海豚

  海豚经常跟随在捕捞金枪鱼的渔网附近,如果金枪鱼被捕捞了,那么海豚也有可能会被捕捞上来。尽管人们设计了很多装置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但是每年还是有成千上万的海豚因此而死亡。

  重金属污染

  汞和铅是海洋中本身含有的两种金属元素,但是含量十分微小。而工业废物中汞和铅的浓度就要高很多了,当它们被排放到海洋中后,便会对海洋生物产生毒害作用。如果人们食用了被污染的海洋产品也会重金属中毒。

  没有繁殖的时间

  一些像橘刺鲷(diao)这样的鱼类要到它们几岁大时才会开始繁殖后代,而且繁殖速度非常慢。由于人类过度捕捞,它们的数量急剧下降。如此下去,过不了多久,它们可能就会灭绝。

  被禁止的捕鲸业

  看到鲸鱼的命运,人们就能知道过度捕捞具有多么大的破坏性了。过度的捕杀曾经几乎使大蓝鲸这样的鲸类从地球上消失,所以,从1986年开始,捕鲸便被严令禁止。尽管如此,直到今天,大蓝鲸还是非常稀少,那是由于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们繁殖速度缓慢的缘故。

  气候变化

  相比海洋栖息地被破坏和过度捕捞,全球变暖的气候变化影响范围更大,对海洋的影响尤为严重。全球气候变暖使极地的冰川逐渐融化,海平面上升,一些地势较低的地方被淹没。全球气候变暖使海洋的洋流陷入混乱,随之而来的是更加频繁猛烈的海洋风暴。全球气候变暖也使海水的温度逐渐提高,这使很多海洋生物面临灭绝的危险;如果海水温度进一步升高的话,存在于海底的甲烷将解冻逸出,这对地球来说将是毁灭性的灾难。

  冰川消融

  不断上升的温度使得南极洲和格陵兰岛上的冰川逐渐融化。流入海洋的冰水提高了海平面的高度,并且使极地海洋的盐度下降。在夏季,北冰洋表面的冰雪覆盖面积已经缩减到历史上的最低点,这对于像北极熊这样生活在冰面上的北极动物是一种巨大的威胁。如果海洋上的冰面消失了,北极熊也会随之灭绝。

  风暴加剧

  海洋的温度越高,风暴的破坏性就越强,所以,海洋的温度升高会增加风暴的发生频率。在海洋温度最高的地方,这种情况就更严重了,而且还会波及其他地区。2005年登陆美国南部的卡特里娜飓风是世界气象史上破坏性最严重的一次。

  海平面上升

  在不断有极地冰融化成水流入海洋的情况下,据推算,在22世纪结束时,全球海平面的平均高度将会提高1米,甚至更多。这对一些经常遭受大潮和风暴潮侵袭的地区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像中国上海这样的海边城市可能会发生巨大的洪水。另外,像孟加拉国的一些地势较低的地方将会被海洋淹没,而个别岛国,如马尔代夫,甚至可能完全消失。

  洋流紊乱

  大陆上的冰川融化成水流到附近海洋中后,会降低海水的盐度和密度并且使表面海水不易下沉。这会造成洋流中的下沉流减弱,而该下沉流会促进暖流的进行。如果洋流陷于混乱,它会严重地影响其经过地区的气候,甚至整个世界。

  珊瑚的白化

  热带的造礁珊瑚是靠寄居于它们体内的微生物所制造出来的食物存活的。这些微生物无法在温度较高的海水中生存。如果海水的温度高到它们无法忍受的时候,它们会从珊瑚体内迁走,这样,珊瑚就失去了食物的来源,继而颜色变白,甚至死亡。这种白化现象在1998年造成了世界上四分之一的珊瑚死亡,而且演变成一种逐年发生的现象,这样会逐渐将世界上这一物种最丰富的栖息地之一——珊瑚礁生态系统彻底摧毁。

  危险的甲烷

  导致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并不只有二氧化碳,还包括甲烷。在海洋底部的沉积物中,含有大量的冰甲烷。如果持续上升的海洋温度将冰甲烷解冻的话,它们会变成气泡从海面上冒出来并溶入到大气中,这将会大大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

  被人们排放到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都被海洋吸收了,这大大增加了海洋的酸度。酸会腐蚀蟹和蛤这样的甲壳类动物和软体动物的白垩质壳,也会破坏珊瑚的石灰质骨架。如果酸化问题继续恶化的话,那么全世界范围内的珊瑚将会死亡,并会导致大量有壳类海洋动物的灭绝。

  海洋酸化

  对于海洋,我们很珍惜它为我们带来的美丽风景和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人类的未来生存也许还要更多地依赖海洋的健康。人类生存需要食物,可一旦占20%蛋白质供给的鱼类资源消失的话,许多人可能就要挨饿了。如果海洋生态系统遭受破坏,我们没有办法知道这将会对其他生物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为了不让这种情况发生,保护海洋迫在眉睫。保护海洋也许不会对目前棘手的气候变化问题做出什么改观,但是,如果我们保持海洋的健康,海洋也会使整个地球健康。

  目前,许多渔业活动都被国际协定严格控制,这能对过度捕捞加以阻止。在一些地方,部分海域已成为保护区而被隔离,这能保护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向附近海域的扩散。捕捞技术的改良,也能确保只捕捞目标鱼类而使其他生物不遭到破坏。许多海岸发展建设也开始严格遵守规划法,这能保护美丽海景并减少污水排放。在一些沿海地区、城市和旅游区,有效的垃圾废物处理也减轻了污染,保持了海滩的清洁,并减少了对海洋生物的危害。

  除了捐款和给予支持,大多数的人并不能为海洋保护做些什么。但是,我们所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这个问题则是每个人都能够帮助改善的。比如说,我们可以尽量减少能源的使用,这样就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海洋健康了,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才有美好的未来。

  文/晓峰 责任编辑/杨朝旭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