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龙:体长9米的食肉恐龙

  • 来源:天天爱科学
  • 关键字:牛龙,白垩纪,阿根廷
  • 发布时间:2015-05-15 10:01

  距今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在阿根廷西南部一片靠近大海的平原上,一群小贵族龙正在悠闲地进食。作为鸭嘴龙家族的一员,小贵族龙张开扁平的嘴巴,每一口都能咬下大片的树叶。当食物进入嘴巴中时,小贵族龙并不急于把它们吞下去。它们的嘴巴活动着,开始有滋有味地咀嚼起食物来。顿时,空气中弥漫着树叶被压碎后散发出来的清香味道。

  在距离小贵族龙不远处的一座小土丘后面,一只食肉牛龙正在虎视眈眈地盯着它们。寻找目标的食肉牛龙一动不动,嘴中时隐时现的锋利牙齿表明它是食肉动物。作为这片平原上的顶级掠食者之一,食肉牛龙是小贵族龙的最大敌人。

  头上长有一对尖角是牛的典型特征,不过在恐龙家族中也有一种恐龙的头上长角,它就是食肉牛龙。与以草为食的牛不同,食肉牛龙可是不折不扣的肉食性动物,它们生存在白垩纪的南美洲,以猎杀其他恐龙为生。

  食肉牛龙很快锁定了目标,那是一只还没有长大的小贵族龙。趁着猎物没有察觉,食肉牛龙越过土丘,径直向目标冲去。食肉牛龙的突然出现吓了小贵族龙们一大跳,它们本能地转过身子开始逃跑。但身体壮硕、四肢有力的小贵族龙在奔跑速度上竟一点优势也没有,很快就被食肉牛龙追赶上了。食肉牛龙冲入逃命的小贵族龙群里,它环顾左右,很快发现了那只年幼的小贵族龙。经验丰富的食肉牛龙不断向目标靠近,很快就来到了目标身后,一口咬住它的尾巴。尾巴被咬住的年幼小贵族龙一下子失去了平衡,重重地摔倒在地。当它正努力想要爬起来时,映入眼帘的却是食肉牛龙扑向自己的血盆大口。

  食肉牛龙的发现

  1985年,在阿根廷西南部巴塔哥尼亚高原的一个牧场中,牧场主人安塞莫·萨斯特罗在一次放牧时发现地上有化石。萨斯特罗立即联系了古生物学家并描述了自己的发现,这引起了古生物学家们的很大兴趣。不久,一支发掘队伍来到了萨斯特罗的牧场,他们通过发掘找到了一只恐龙的化石。化石中不但保存了比较完整的骨骼,而且还有恐龙皮肤的印痕。这些化石很快被发掘出来,并被运往位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阿根廷自然历史博物馆。在那里,古生物学家何塞?波拿巴对化石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在观察化石外形的时候,波拿巴注意到这种恐龙头骨上有一对儿向两侧长出的角,于是他将这种恐龙命名为食肉牛龙。食肉牛龙的学名是“Carnotaurus”,意思是“食肉的牛”。

  小短手与大长腿

  食肉牛龙是一种体型较大的肉食性恐龙,它体长9米,高约3米,体重1.5吨。食肉牛龙的块头儿与一辆公共汽车差不多大,它们虽然不粗壮,但是非常健美,身体表面还长有像鳄鱼一样的鳞片。与9米的体长相比,食肉牛龙的头短小,长度只有0.6米。在食肉牛龙的嘴中长有两排细长弯曲的小牙齿,这些牙齿明显不如常见的肉食性恐龙的牙齿那样厚实锋利,这似乎显示了食肉牛龙的捕食能力并不像它的外表看上去那么强大。在食肉牛龙眼睛上方长有一对儿角,这是它们的标志性特征,也是名字的由来。食肉牛龙头上的角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古生物学界并没有统一的观点。有人认为它们可以作为武器用来撞击敌人和猎物,也有人认为它们可以作为力量的象征来赢取异性的芳心。无论这一对儿角的作用如何,它们的确让食肉牛龙看上去相当有气势。

  食肉牛龙的脖子较长,身体健壮,身后有一条长长的尾巴。食肉牛龙的前肢出奇的短,甚至比暴龙的还要短,长度还不如人类的手臂长。与小短手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食肉牛龙的两条大长腿;其后肢的长度竟然是前肢长度的7倍,如此长的后肢在大型肉食性恐龙中是非常少见的。长而健壮的双腿加上较轻的体重,可使食肉牛龙的最高奔跑速度达到每小时56千米。看来它们不但拥有公共汽车的长度,而且还具备了公共汽车的速度。

  小贵族龙的化石。小贵族龙曾经与食肉牛龙生活在一起,可能是食肉牛龙的主要猎物。食肉牛龙的骨架,其大长腿非常明显。

  在食肉牛龙的头骨化石上可以看到眼睛上方的一对儿角和嘴中的小牙齿。食肉牛龙的模型与人的对比。食肉牛龙可是非常恐怖的家伙。

  最后的霸王

  食肉牛龙生存于距今7000万年前至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的南美洲南部,活动地区是滨海平原。广阔平坦的滨海平原上覆盖着大片的森林,来自海洋的水汽带来了丰沛的降水,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动物。从目前发现的化石来看,与食肉牛龙生活在一起的动物包括小贵族龙、几种哺乳动物和海龟。随着未来更多化石的发掘和研究,我们将认识更多食肉牛龙的邻居。

  从时间上看,食肉牛龙是南美洲最后的恐龙,同时也是当时体型最大的肉食性恐龙。因此,它也成为当地的顶级掠食者。就在食肉牛龙统治南美洲时期,著名的暴龙正统治着北方的北美大陆。食肉牛龙的前肢短小,牙齿也比较弱,但并不能掩盖其恐怖杀手的真实面目。游荡在平原上的食肉牛龙依靠良好的视力能发现距离很远的猎物,然后迈开长腿进行追赶。当来到猎物面前时,食肉牛龙会不断撕咬猎物的身体。尽管没有暴龙那种一击毙命的能力,但它通过不停的攻击仍可以咬死猎物。食肉牛龙会在猎物的身上留下大量的伤口,从而致使猎物失血过多和惊恐疼痛而死。

  食肉牛龙的发现,不仅让我们了解到恐龙时代南美洲最后的霸王真面目,它们极具特色的外形也让大家耳目一新。正是由于头上的小角,很多人记住了食肉牛龙。在2000年,迪士尼公司推出的动画电影《恐龙》中,它们更是被塑造成恐怖凶悍的掠食者,成为电影中当仁不让的大反派。

  文/江泓 责任编辑/何庆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