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民生经打好组合拳——衡阳市白沙洲工业园区金龙坪街道抓建设促民生纪事

  湖南衡阳有一个著名的白沙工业园,是国家级重点工业园区,是省政府为了承接深圳等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而特设。2006年才成立的金龙坪街道隶属白沙洲工业园区管委会,承担了为大批项目进驻园区而清场挪地的重任。在征地拆迁过程中,该街道没有发生过一起强拆,更没有因拆迁发生一起伤亡事件,做到了“群众满意,上级放心”。特别是2010年以来,各种荣誉更是接踵而至,呈现“井喷”之势:连续三年被评为衡阳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多次被衡阳市评为“平安乡镇街道”、“禁毒工作先进单位”、“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天大地大,老百姓的事最大

  “昔日茅叶滩,十年干旱九年荒,养女莫嫁茅叶滩,十个男人九个光(光棍),如今大变化,百姓住进了小洋楼,人人都把腰包鼓,老光棍都娶上了小媳妇……”笔者见到今年73岁的曹大爷时他正在跟他的老伙伴们展示他的“打油诗”,朗朗上口的“打油诗”,让大家纷纷亮起了大拇指。曹大爷的“打油诗”道出了园区老百姓的心声:白沙工业园座落在原来的衡阳市雁峰区茅叶村,辖区内沟壑交叉纵横,道路崎岖难行,居民收入普遍较低,有好多男子娶不上媳妇;而如今,环境优美宜人,百姓安居乐业,很多人家住上了小洋楼,人人都有存款;园区企业集群入驻,吸引了一大批诸如富士康、欧姆龙、亚新科、共创光伏、中钢衡重、华菱重卡、南岳制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企业不断入驻,人口频繁动迁,老百姓的民生大事成为街道党工委一班人最大的挂牵,为此,街道领导要求街道全体干部职工,园区企业增多了,工作任务更重了,但对老百姓必须做到“三个不能变”,即对老百姓的真挚感情不能变、对老百姓的办事态度不能变、对老百姓的服务质量不能变。为解决百姓出行难,街道协助园区先后规划修建了金叶路、白沙大道、工业大道、富园路、富康路、兴业路等10多条道路,并全部实施了绿化、亮化和油化;为改善百姓住房条件,最大限度地让居者有其屋,投巨资建成了金龙、金叶两个安置小区,规划了金茶安置小区。多年来,街道党工委一班人始终重视民生工作,不仅为老百姓谋大局、想大事,在具体的小事上也“主动找事”。金桥村老符一家近5口人蜗居在不足30平米的住房内,生活极为不便,街道领导得知后,协调园区规划建设、社会事务、行政执法等有关部门多次到现场察看,拟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让老符和全家人倍感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因故意伤人获刑的小王回归社会进行社区矫正,一直无正式工作,妻子常年有病,生活压力极大,街道领导知情后又专门协调有关部门,为小王在社区内批建了一个报刊亭,解决了他的生活难题,让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他感动地说:“是街道和园区的干部帮了我,使我在人生低谷时,翻开了生活的新一页。”

  拆迁千难万难,依法依规就不难

  金龙坪街道组建以来,主要职责是承担白沙洲工业园的征地拆迁任务。有人说拆迁是天下第一难事,而金龙平街道却找到了破解这一难事的智慧钥匙,让难事不再难。自2010年来,街道共完成征地任务10000余亩,整个过程中,没有发生过一起强拆,没有激发起一起矛盾,被业界视为拆迁工作中的“奇迹”!街道党工委一班人思想上非常重视征地拆迁工作,始终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依法依规打出了一组漂亮的组合拳:一是党工委议征。凡是年度的征拆计划、实施步骤、项目负责人、时限要求等问题,必须经党工委集体讨论决定,决定后不得随意改变;每周汇总征迁工作进度,每月分析征迁工作形势,研究解决征迁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确保工作样样落到实处。二是领导亲自带头。征地过程中,街道领导时时处处身先士卒,总在第一时间出现在征迁工作的第一线,直接跟拆迁户面对面地做工作,具体讲就是做到“三心”。其一是“用心”,就是事先要有准备,对谈话内容、方法步骤要用心设想,从而提高谈话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二是“交心”,就是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与拆迁户平等交流,使他们有平等感、亲切感和信赖感;其三是“耐心”,就是要有不怕有反复、不怕碰钉子、不怕费口舌的韧劲和耐心,坚持长谈、多谈、深谈、细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三是严格征迁标准。坚持按照上级规定的征拆标准实施,执行过程中要一把尺子量到底,杜绝人情世故,不以关系而偏重,不因人情而走样,防微杜渐从拒收一根烟一瓶水开始,所有工作人员不接受打招呼、递条子和说情电话,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吃请。四是针对重点突破。对一时思想没转过弯的拆迁户,发扬“5加2”(即一周七天)和“白加黑”(即白天黑夜)的拼命三郎精神,对拆迁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将道理讲透、将工作做实、将思想做通。

  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征地以后,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如何让他们走出“不工、不农、不商”的心理误区,如何让他们的收入成为长流水、不断线等诸多问题是摆在金龙坪街道党工委面前的一道道难题。为此,街道书记、主任在多次调查研究、多次碰头协商后,做出了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的重大决策:一是凡是政策规定许可的相关费用都按实际足额发放到位。仅2014年就对184户、350名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15.8万元;对5名五保户发放五保供养金1.6万元;大病救助65人,发放大病救助金19万元;临时救助40人,发放救助金8.2万元等。二是积极引导失地农民参加医保社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让他们病有所医、看病方便、费用不愁。三是鼓励失地农民把闲散资金存进“白沙投”和商业银行,让他们每年有10%的特别政策利息,不仅解决了“钱闲在手里,易节外生枝”的问题,而且还持续保障了他们的后续生活;四是支持有经营能力的失地农民经商办企业,辖区内失地农民先后创办了生活超市、餐厅、网吧、修车洗车行,年轻人大多进了园区企业打工,月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辖区居民陈奶奶高兴地对笔者说,现如今游手好闲的少了,忙于创业的多了;找政府“麻烦”的少了,自食其力的多了;姑娘外嫁的少了,招上门女婿的多了。

  文|邱伟成1 熊厚松2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