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中国纪录片在电视荧屏上取得可喜突破。但纪录电影在高度商业化的电影市场环境中,从前期融资、内容创作、宣传营销到院线发行仍面临重重困难。
近日,由北京国际纪实影像创意产业基地(BIDC)和首都纪录片发展协会(BDDA)联合举办的跨界圆桌会议在京召开。本次会议以“纪录电影市场化破局”为主题,首次敞开官方和民间制作的对话空间。
清华大学清影工作室雷建军认为,全面实现纪录片市场化是不现实的,纪录片的艺术审美特质决定其只能实现部分市场化,纪录片人应该有的放矢,认清定位。但如果涉及纪录片进院线的话题,就应另当别论,必须考虑市场因素。
北回归线天使基金会负责人戴年文从投资方的角度,对纪录片制片人的定位发表了看法。他认为,优秀制片人应全方位发掘纪录片商业价值,多形式实现影片价值,不能仅依靠观众的票房回报。
北京普兰缘起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其寒表示,纪录片可以走工业化流程,情感不影响生产,有秩序的生产可以让导演情怀得到释放。从投资到创作再到发行,每个环节之间最重要的是互相信任。她认为纪录片市场的破局关键就在于此。
在案例分享阶段,《乡村里的中国》导演焦波、《看见台湾》制片人曾琼瑶、《三十二》《二十二》导演郭柯等多位纪录片人分享了经验。
来自台湾的曾琼瑶表示,尽管《看见台湾》通过影展邀约、巡回放映、观众众筹以及跨界演出(注:举办《看见台湾》跨界音乐会)等多种形式,在台湾获得票房和声誉双收的好成绩,但是在进军大陆银幕如何取得龙标(注:电影片公映许可证)方面还缺乏经验。她希望能够与大陆纪录片人士和政策领导多沟通交流,了解具体流程和政策,尽快解决“取标难”问题。
对于《三十二》《二十二》《乡村里的中国》等纪录电影而言,宣传发行是当前最大困难。焦波去年在争取全国院线上映未果的情况下,重回淄博老家,与当地影城合作,得到各方媒体大力支持。但对后续推广计划,焦波表示仍有待开拓更多思路和机会。
会议期间,新影联院线副总经理魏兰甫与首都纪录片发展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军签署了战略合作伙伴协议,该协议标志着制作方与院线方的进一步合作。
魏兰甫告诉记者,新影联院线正在筹备开辟专门播放包括纪录片在内的艺术片的放映厅,有望让更多优质纪录电影通过大银幕走进市场,面向观众。对此,首都纪录片发展协会会长刘晓霖认为,面对院线方给予的支持,结合国外纪录片院线放映经验,首都纪录片发展协会应联合首都各纪录片制作单位向政府相关部门提出申请,要求给予播出纪录片的电影院线长期补贴的政策优惠。
雷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CEO海天表示,“正如一颗鸡蛋,只有由内向外地冲破外壳才能新生。此次圆桌会议正是纪录片制作方探求自身出路、探索市场化破局的一次尝试,希望借此契机呼吁纪录电影行业部门、发行团队、投资团队等各界力量联合起来,为纪录电影市场化破局谋划更好明天。”
文/陈巍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