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辉煌致敬

  • 来源:摄影之友
  • 关键字:父亲,绘画,摄影
  • 发布时间:2015-05-18 14:35

  虽然笔者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但却对这个时代没有太多的记忆,而对上世纪80年代的认识是来自于一些书籍、电影。我看到张艺谋在上世纪80年代的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看到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看到了北岛与顾城的诗歌,看到“四月影会”的影像宣言,也看到罗中立的绘画《父亲》撼动着中国艺术界,这些辉煌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过,却被他们的举动所感染。

  当编辑部决定做这样一个关于上世纪80年代文艺启蒙的专题时,我的内心还是多少有一些激动的,这样的一个专题不再是以摄影为结论,而是将摄影作为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论点,去诠释这样的一个时代,那么它又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我们带着疑问开始了选题的策划与执行。摄影师肖全自上世纪80年代拍摄的文化人物如今已成为一部经典,它成了我们这个选题对文化启蒙回顾的线索,我们翻阅着肖全镜头下的面孔,又从他的文字中读到这些名家大腕在那个年代的经历,仿佛一幕幕电影在眼前闪过。当我打通法国摄影家阎雷先生的电话时,他回忆起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所见、所闻、所感,那个让他迷恋的国度也已经完全变了样子。摄影家任曙林30多年间依然住在离他成名作《八十年代中学生》拍摄地171中学不远的地方,这里是他永远的回忆。

  当你翻阅此专题的时候,或许你并不熟悉这10位影像工作者的面孔,他们肖像中叠加了多重曝光的效果,而这重曝的素材,也正是与他们的职业、人物属性、经历息息相关的影像,将如今他们的面孔与这些影像叠合,也正是为了凸显时代的烙印。

  在专题中,我们怀着向这个辉煌年代致敬的初衷,通过10位不同领域的影像工作者回顾他们眼中的上世纪80年代,虽然10个人的切片尚不足以来完全诠释时代的方方面面,但其代表的精神却是那个时代所独有的,他们所经历的正是时代背景下独有的,时代是土壤,让这些中国思想文化的再次启蒙与复兴在土壤上生长,我们谨以此专题,向那个传奇而生动、激情而执着的时代致敬。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