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硕士丛慧敏:10年围着牛舍转 我对青春不愧疚

  • 来源:生活+
  • 关键字:青春,奶牛养殖业,畜牧
  • 发布时间:2015-05-25 09:10

  看上去弱不禁风的丛慧敏,却“爱”和体重上千斤的奶牛打交道——自主开发奶牛管理软件,实施数字化管理,建立标准化的奶牛疫病诊断和饲料化验室,与国际先进的养殖技术接轨。凭着对事业的执着,十多年来丛慧敏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在奶牛养殖事业上挥洒青春热血。

  一定要吃得了这份苦

  2002年,畜牧专业研究生毕业的丛慧敏来到牛场,望着无尽的田野和远处渺小的村庄,她常想:多年寒窗,追求的到底是什么,难道就只能在城市的边缘生活、工作吗?但很快好强的心理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奶牛养殖业,就一定要吃得了这份苦!

  于是她深入生产一线,广泛了解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攻克生产技术难题。她利用无数个宁静的夜晚,编写了“三元奶牛养殖技术标准”、“三元奶牛养殖技术资料汇编”和16期“奶牛繁育专刊”。2006年她参与的“奶牛生产智能化和网络化管理系统”项目获三元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她参与主编的《原料乳生产与质量控制》已于2008年1月正式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2008年,丛慧敏被派到“中以”示范牛场任副场长,当时牛场生产状况明显低于2007年同期。为了尽快找到原因,她一方面放弃午休,与以色列专家交流探讨;另一方面每晚等孩子入睡再回到牛场,在资料室里呆到大半夜。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在短时间内掌握了以色列先进的工艺和技术,建立了科学的饲料配方评价体系,实现中国以色列奶牛饲养技术对接。2008年“中以”示范牛场成母牛头年单产突破10吨,居全国首位,2009年单产突破11吨。

  2010年10月,丛慧敏被调到北京奶牛中心任副主任,分管种牛饲养管理,主管良种场工作。2013年至2014年,良种场生产工艺面临全面的改造升级,延庆气候寒冷、施工期短、改造施工项目多、人员车辆进出频繁,很容易带来致命性的疾病。她要求进一步加强消毒,指定外来人员进出路线,规定工作区域,安排值日表进行监管施工。自己每天吃住在场,一边保证生产的有序进行,一边保证施工的安全、不延误,经常是转完牛棚继续盯施工现场,晚上熬到一两点是常事。经过一年,机器人挤奶设备、粪污的固液分离设备安装完毕,并使良种场成为全国首家真正把机器人挤奶用于生产的牧场。

  家庭是最坚强的后盾

  2008年被派到“中以”示范牛场任副场长时,孩子刚满周岁,父母已经年迈,工作压力巨大,加上每天近100公里的奔波,丛慧敏一度筋疲力尽。经过商量,她毅然选择了在牛场附近的村庄租房,把自己刚装修住了不到一年的房子租出去。单位离家近了,爱人离家远了,使得这个小家周末才能团聚。即使如此,她的爱人没有半句怨言,相反却安慰她:虽然住宿条件不好,但他有精力把家人和工作做个合理的安排。

  2010年被调到德茂牛场任场长时,牛场防疫形势十分严峻,必须在两天内进入封闭管理,这意味着所有职工吃住全部在场。等她花两天时间把宿舍改造完毕、职工安顿妥当,她才想起还未告知家人。父母和丈夫都能理解与支持她,但3岁的孩子哪能这么快接受没有妈妈的日子,开始上火,双眼红肿,拒绝用药及接听电话。她让丈夫抱着儿子到窗前,邀请儿子一起玩找妈妈的游戏。在电话里问,她说:“儿子,看到红旗了吗?”“看到了!”“那是妈妈牛场的五星红旗,再往前看是什么?”不等她再问,儿子已经喊起来“爸爸,爸爸,你快看,那儿有草,有大奶牛。妈妈,我可以看见你了”。孩子的反应多么的简单直接,此刻电话那边的孩子高兴了,而电话另一端的她却泪流满面。

  十几年的风吹日晒,造就了她黝黑的皮肤;简单快乐的牛场生活,造就了她爽朗的性格。她远离热闹的城市,与家人聚少离多,为实现“快乐养牛,健康生活”的梦,她与她的团队不断学习,积极探索,乐在享受“牛人”追梦带来的快乐!

  “我对自己的选择不后悔,对自己的青春不愧疚。”

  摄影/李大为(北京弘毅传媒) 执行/乐乐 编辑/ Winry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