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哪有什么一鸣惊人 都是偷偷用泪浇出的花

  • 来源:新报
  • 关键字:贾樟柯,戛纳电影节,冯远征
  • 发布时间:2015-05-25 09:50

  我有个初中同学是个美女漫画家,当年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整天不是抱着漫画就是在画着漫画或是写着小说的倔强少女,初中毕业之后大家分道扬镳,她的去向对我来说也成了个迷,直到3年后上大学前的同学聚会上,又再次见到了她。那时的她已经是个小有名气的作家,十多岁就只身前往北京用自己的小说换来上万版税,这对一个循规蹈矩上了十几年学却开始为前途迷茫担忧的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可当我听完她这“消失的”三年所经历的故事(出于对她隐私的保护我就不细说了),再看看她书架上那些关于宇宙、哲学和心理学等各种理论书时,我内心也悄悄地释然了,我所羡慕甚至嫉妒的一鸣惊人,是人家走过三年炼狱般的磨砺才换来的,是荒废了青春期的我无法理解的。没有感受过刀刀割肉的痛楚,那还有什么狗屁资格去悲春伤秋呢?

  就这样,我突然就明白了那些能一鸣惊人的家伙,笑得越灿烂的人背后的伤痕或许就越多吧。

  所以这周看到贾樟柯被授予戛纳电影节的终身成就奖时,我并不会因为他只有45岁就能拿此重奖而感到惊讶,17年前他在柏林电影节上挨家挨户给嘉宾门缝里塞《小武》的邀请函时就已经为如今的成就埋下了伏笔,如今高冷的你绝不会做这种看起来很Low的事,当然,高冷的你也没有被在某一方面获得终身成就的肯定。

  能一鸣惊人的人都有一种默默的“狠劲儿”,他们能一边理性地给自己规划一个明确的目标,另一边则能感性地为了这个目标坚持一些固执的想法,比如贾樟柯永远固执地用赵涛当他的女主角,永远固执地做一个纪实风格的作者导演,这种坚持了17年的固执才是他一鸣惊人的源头。

  早上看了一篇冯远征的口述稿,讲述了他当年是如何在人艺被德国格洛托夫斯基表演学派嫡系传人梅尔辛邀请前往德国学习格洛托夫斯基派的经历,虽说故事本身是讲述他的异国之旅,可从那段短暂的经历,也能算作冯远征后来给人留下心理阴影的安嘉和这个变态角色的源头。没有当年那些固执己见的勤苦练习,又哪里有他作为这个学派当年在中国首个传人的地位,和他一鸣惊人的表演?

  以上这些一鸣惊人的人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突然的名声大噪而沾沾自喜,而是表现出一点点理所应当和许许多多的平和低调。贾樟柯拿了奖之后只是说“这个奖来得很及时,是对他过去17年的肯定以及对他未来的鼓励”;冯远征也十分大度地和公众一起调侃“安嘉和”。在这种非常有逼格的宠辱不惊面前,那些常常秀自己有“多努力”的人就显得实在是low爆了。

  文/彭芳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