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农垦老兵意外胜出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08-11-14 14:16
  《投资者报》记者:勾新雨

  在蒙牛、伊利弯弓射大雕一般的凌厉攻势下,在先抢市场、再抢奶源供应的新模式下,有着50多年历史的三元股份(600429.SH,以下简称“三元”)更像一个恪守职业传统的老兵,不喜欢张扬和冒进,保守甚至不思进取,固守北京区域市场,有多少奶源生产多少奶。

  正是这样的谨慎策略,塑造了三元在此次“奶粉事件”中质量过硬的辉煌。但也正是这样的定位,让三元在过去近10年失去了鼎盛时期占北京80%牛奶市场的地位,被伊利、蒙牛挤出了第一阵营,而且自2003年上市以来连续亏损,一度被戴上ST的帽子,面临退市风险,上任公司总经理也因此而更换。

  “奶粉事件”,成就了三元牛奶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刻,也似乎是重新杀入第一阵营的最后一次机会,这一次,三元能够抓住吗?

  就在记者发稿前,三元发布公告称:接有关部门通知,公司须研究相关并购事宜,自9月26日起停牌。对此,业界普遍认为三元有可能收购三鹿公司。

  老兵新传

  9月22日在北京郊区见到张场长时,他正骑着自行车在草料场上巡视,古铜色的脸庞,大嗓门,除了米黄色的工作服和满口的畜牧专业术语以外,你很难发现他和当地农民的区别。

  张是北京三元集团公司三元绿荷乳业养殖中心南郊农场德茂牛场的场长,有近30年的畜牧经验,负责1100多头奶牛的规模化饲养。

  正是有了分布在北京各远郊区县的近30家规模化奶牛养殖场,保障了原料奶的品质,三元集团在9月11日爆发的三鹿奶业危机中,才能独善其身,成为迄今为止国产品牌为数不多的奶粉和液态奶中不含三聚氰胺的企业,而业界领先的蒙牛、伊利、光明,无一能够逃出三聚氰胺的阴影和丑闻。

  受此利好消息影响,三元连续涨停,股价已经从9月11日的3.44元上涨到了9月25日5.59元,眼看就要翻番。

  “因为我们一直都是国营企业”,张场长对这点颇为自豪,他说国营而不是国有企业,这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词汇,张场长对《投资者报》记者说,良心决定我们不掺假,我们受的教育就是要讲信誉。

  虽然有着50多年乳制品的加工历史,但三元还是轻易被后来者蒙牛、伊利所赶超,2007年,三元股份主营收入11亿元,不足蒙牛、伊利的十分之一;在奶粉产量上,三元是1万吨左右,而伊利和三鹿都是9万到10万吨的规模;在液态奶上,三元日加工量只有几百吨,而伊利、蒙牛是1.5万~2万吨,光明和三鹿是五六千吨的规模,“三元的产量是大企业的零头”。

  北京艾格东方农业咨询公司的分析师陈连芳对《投资者报》记者说,加不加三聚氰胺,除了企业的良知以外,更取决于总量的规模,如果总量非常大,必须要散户奶才能满足需求,都可能存在这样的问题。

  目前,三聚氰胺的添加主要发生在养牛散户和奶贩的环节,因为缺乏自有的农场,三鹿和伊利、蒙牛等都在收购奶源的环节出了问题。

  “三元的规模这么小,规模牧场提供的奶源就能满足其加工需求,肯定不会有问题,光明也是一样,如果只做上海本地市场就没事,就是因为在外地扩展奶源不够,要买散奶”,他说。

  由此来看,在目前的乳业发展中,质量信誉和规模似乎是一个无法调和的矛盾,这看起来也是三元发展速度过慢的一个客观原因。不过,三元自身体制的局限性应该是制约其规模扩展的主要原因。

  意外的上位机会

  门口的影壁上有大红的标语“发展是硬道理”,在北京市大兴区的三元绿荷乳业养殖中心总部,处处可以看到这家三元下属企业的老农垦风范。三元集团网站的董事长致辞中表示,今天的三元集团是“经过几代农垦人的辛勤耕耘”的结果。

  “我宁可卖低点价钱,也不往里面掺东西,你掺假了,也许这个牛奶就是你和你的家人喝”,张场长告诉《投资者报》记者说,三元不收外地的散奶,收也会直接收奶农的,其他企业有可能从奶站收奶,农民送到奶站,经手越多掺假越多,“我们是生产出鲜奶直接送三元”。

  目前这个牛场1100头牛,每头产量16.5吨,规模在三元中不算大。

  据张场长介绍,此次毒奶粉事件中,很多都是饲料环节在掺三聚氰胺,这样能量蛋白高,有益高产,“这不光是养牛问题,饲料厂也有掺的,三元的饲料是大批集团采购的,质量都过关。”

  三元绿荷乳业养殖中心一位负责人说,这里是三元的独资子公司,国有独资企业,规模化的养牛确实成本比从奶农手里收奶要高一些,但质量控制比较好。

  三元的母公司三元集团的前身就是北京市农垦局,有50多年的历史,1998年改制时翻牌成为了三元集团。三元集团从计划经济时代继承了大而全的生产模式,旗下不但有乳品,还有种业、养殖业、石油公司、出租车公司、房地产甚至酒店业,还持有北京麦当劳的50%的股权。

  农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难以描述的混合物,以农业生产为主,但包含企业和政府的各项职能,在1998年之前,张场长所在的乡镇政府也在北京农垦局的管辖之内,鼎盛时期拥有10万职工。现在,三元集团仍有2万名职工。

  在中国的乳制品行业中,上海光明、黑龙江完达山和重庆最大的乳品企业天友公司都出自农垦系统,都有自己的农场,自有奶源比例很高,这是后起之秀伊利和蒙牛所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

  但农垦企业遗留下来的很多制度却难以适应市场的竞争。这次“奶粉事件”,伊利、蒙牛、光明都榜上有名,短期内销量受很大影响,而三元则多次脱销。

  陈连芳对《投资者报》记者说,关键看三元现在有没有出台一个好一点的、新一点的发展战略,要有个规划,现在只是个临时的机遇,这是蒙牛、伊利、光明腾出来的市场,一旦这三家恢复市场占有的话,三元还是原来的样子,前景还是不乐观的。

  规模扩张之限

  目前乳业已经到了规模竞争阶段,行业利润非常薄,有了规模才能摊薄成本,而三元的奶粉产量只是伊利的十分之一左右,鲜奶日加工能力只有伊利、蒙牛的十五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三元目前主要市场还集中在北京地区,外省的市场都做得不甚理想,甚至是在收缩的。2008年上半年,三元股份毛利率继续下降,只有18.24%,远低于光明32.04%、伊利29.24%、蒙牛22.50%的水平。

  陈连芳说,三元的营销、品牌定位和对外埠市场的拓展水平不够,它的形象代言人是葛优,伊利、蒙牛请的是港台当红的歌星,葛优年龄比较大,一看定位的就是中老年人,老北京人,而伊利、蒙牛是全国时尚人群。

  据了解,因为是从农场管理局转变而来的,在体制问题上,计划经济和官方模式对三元的影响很重,比如决策制定特别漫长,需要层层审批,甚至有个夸张的说法,领用一盒打印纸也要盖十几个章。而乳业已经完全市场化了,竞争非常激励。

  据相关资料显示,2008年上半年,伊利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比例为70.77%,而三元的比例为81.59%(这一比例从2004年到2008年呈逐年上升趋势)。

  而主营业务利润率三元却一直低于伊利,今年上半年三元主营业务利润率为18.37%,伊利为28.74%,另外,三元的管理费用率也一直高于伊利,在前几年甚至高出伊利好几倍,其中人工成本高于某些竞争对手两倍以上。

  “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你还用行政的那一套手段肯定不行,又不是国家垄断的水电暖通信石油等行业”,陈连芳说,三元在北京市场赚钱的机会多了,奶业好像只是个维持,别的行业挣钱比奶品挣钱多了,这次三元中报赚钱了,不是主业乳品,而是投资麦当劳等业务。

  要是追上伊利、蒙牛,先要打开市场实行规模扩张,而规模扩张的前提就是增加奶源供应,现在自有奶源增长不可能很快,散奶收购领域却早已被蒙牛、伊利等分割完毕。

  所以三元似乎只有自建奶源一条路,而这条路也不平坦。前几年,三元到北疆办了一个奶源生产基地,但后来因为牛奶的杂质超标而放弃。2003年,三元又到澳大利亚建立奶源基地,但没想到由于汇率变化及澳大利亚干旱,鲜奶的价格并不低,只好又放弃了。

  上述三元绿荷养殖中心的一位负责人9月22日告诉《投资者报》记者说,乳业扩张规模最大的制约就是奶牛,而奶牛的规模不是随便扩大,奶牛的数量不是工业品,加几个班次就出来了,一头牛一年只能生一胎,怀孕才能生,每年的增加是有限的,就算能进口也不行,世界上的好牛是有限的,进口价格很高。

  而三元即使想学当年蒙牛先找市场再找奶源的模式也不行了,因为这不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现在新项目必须要有三分之一的自有奶源。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