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韩台P-3C反潜巡逻机联盟

  • 来源:兵器知识
  • 关键字:日本,飞机,美军
  • 发布时间:2015-06-02 15:52

  作为西方世界最为成功的反潜巡逻机,从首架洛克希德P-3A“猎户座”(Orion)交付美国海军至今,已经服役超过53年,总产量超过700架,目前仍有超过两百架在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充当一线反潜尖兵,而这中间有一多半分布在亚太地区。像每两年一次的多国“环太平洋”演习,几乎成为美国及其盟友进行P-3飞机“联欢”的机会,如今装备P-3反潜机的客户有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泰国和台湾,未来还有越南加入,美国海军的P-3更活跃于西太平洋每个角落(逐渐由P-8A取代)。这些P-3飞机中,尤以驻日美军和日本海上自卫队的飞机活动最频繁,美军P-3C多数装备有AN/APS-149型濒海监控雷达系统(LSRS),具备强大情报侦察、搜集和识别目标能力,即使是陆上诸如轿车大小的目标都能精确锁定和追踪。英国《战场飞机》杂志指出,美国希望构建基于驻日美军、日本海自、韩国海军以及台湾空军的“P-3连线”,构成围堵中国大陆潜艇进出“第一岛链”的“隐性屏障”。

  日本

  当新一代P-8A反潜巡逻机陆续交付美国海军航空兵换装后,许多人以为P-3机群已到了生命周期的尾声,可事实上美国洛·马公司仍在满负荷运转,满足海外P-3用户的需求,现役机群要坚持到2025年没有太大问题,只需要做适当的升级与改装即可。洛·马公司已在2015年3月5日重开P-3的机翼生产线,为智利和加拿大的P-3CMLU型反潜巡逻机的升级项目提供主要配件。

  日本拥有全球最庞大的P-3机群,其使用的P-3都是本国川崎重工获授权生产的,总数达107架。除最基本的巡逻型P-3C外,日本自卫队还有诸如电子侦察型EP-3、侦察照相型OP-3C、装备实验型UP-3C、电子战训练支援型UP-3D(美军也有UP-3,但那是拆除专业设备的通用运输型,自卫队采用U型命名是为了掩饰该机真正用途)等。日本海自现有73架反潜型P-3C和其它衍生型号10余架,最大作战半径2380海里,可覆盖日本列岛周边全部水域。除隶属总教育航空集团的训练机群和负责测试评估的厚木第51航空队的飞机,其它P-3使用单位还包括航空集团司令部、鹿屋基地第1航空群、八户基地第2航空群、厚木基地第5航空群、那霸基地第5航空群、岩国基地第31航空群,分别面向俄罗斯、朝鲜、中国大陆和台湾,尤其中国大陆机舰在日本周边活动时都会受到海自P-3的严密监视。

  不可否认,日本自卫队拥有最齐全的P-3家族,承担着各种各样的任务。隶属日本海自第31航空群第81航空队的EP-3电子侦察机,共有5架,编号从9171至9175,视任务需要进驻各自卫队基地,其中停放在厚木基地的一架EP-3已在2014年2月的一场大雪中因场棚被积雪压塌被毁,确认无法修复而报废。EP-3的外型很好认,机背和机腹分别会有三个和两个覆盖电子监听设备的整流罩,其中许多敏感设备是受美国控制的,以确保与美军自用的EP-3E(2001年4月中美南海撞机事件中的同型机)保持技术代差。该机舱内设有多个电子情报管理工作站,对电子情报进行综合处理和转发,另外还设有通信情报工作站,负责通信情报采集、分析和翻译。

  负责侦察照相任务的OP-3C是由P-3C改装而成,拆除包括机尾的ASQ-81磁异探测仪(MAD)在内的反潜装备,机鼻下方安装高空远程侦察照相吊舱(LOROP),机头前下方两侧加装机载侧视雷达(SLAR),必要时可在机翼下挂载UTCDB-110型侦察照相吊舱。DB-110是美国空军现役性能最好的侦察照相吊舱,具备实时联机功能,能把经由红外拍摄的图像实时回传,让后方指挥控制部门或其它友军实时掌握侦察对象的情况。目前,五架OP-3C隶属第81航空队,机号从9131至9135。

  UP-3C是专为机载新型装备做飞行试验的机型,只有一架,成员只有五名,机号9151,隶属第51航空队。UP-3D是作为电子作战训练所改装的支援机型,原本有三架(9161、9162、9163),都在2014年2月的大雪灾中遭受不同程度的毁坏,虽然官方没有直接说明,但似乎是报废了。在2014年6月25日至7月16日举行的美日海军“关岛”演习(GUAMEX)中,有第31航空群第91航空队的UP-3D(机号5073、5087)参演,已经不是原先改装的那批飞机。UP-3D的机背和机腹加装大型天线罩,内有无线电干扰器,装有干扰电子信号的金属箔条散布器,以及担任拖靶机任务的拖曳装置。

  驻日美军

  美国海军驻日本的P-3C机群,是由位于厚木基地内的上濑谷通信设施的第72特遣舰队(CTF-72)巡逻侦察部队指挥,是第7舰队专职反潜巡逻的海军航空部队,下辖两个巡逻中队、三个分遣队和一个电子侦察分遣队。这些P-3C都是由美国本土轮调到日本,也就是说没有固定的中队派驻当地。两个巡逻中队部署在厚木基地(上校指挥官)和三泽基地(上校副指挥官),由CTF指挥官和副指挥官分别领导,其它分遣队则在嘉手纳基地执勤。顺便提一下,上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期间,当时还在使用水面舰的CTF-72下辖有一支“福尔摩萨巡逻部队”(Formosa Patrol Force),之后改名为Taiwan Patrol Force,直到1979年撤消,任务是监视台湾海峡。

  美军目前仅有一支部署在华盛顿州惠德贝岛海军航空站(NAS Whidbey Island)的第1舰队航空侦察中队(VQ-1),是美国海军唯一使用EP-3E的电子侦察中队。该中队只有15架EP-3E,负责全球所有电子侦察作战任务,无论任何时候,该中队都有分遣队在海外执行任务,而以日本为中心实施的西太平洋巡逻任务则称为“远东分遣队”任务。美军的EP-3E的外型与日本自卫队EP-3有明显不同,外界常根据EP-3的美军简称“ARIES”翻译成“白羊座”2,其实那是“机载侦察综合电子系统二型”的英文简称。通过前机腹装有被机组人员戏称为“M&M巧克力”的雷达罩,机身后段接近垂直尾翼的狭长独木舟形天线罩,还有遍布全机各处的天线、各种如刀锋般锐利的传感器等等,负责在国际空域截收地平线外的电波,为美军标定各种雷达或无线电信号提供便利。例如美军作战平台的雷达或电子战系统要锁定对方是什么武器发动攻击,就全赖EP-3E在平时收集这些电子情报,这些突出机外的整流罩可说是EP-3E的“武器”。在战时,EP-3E能为友军提供实时战术电子侦察,让友军躲避威胁并锁定目标。

  除了飞行机组成员外,EP-3E还包括电子战操作员、密码技术员、侦察设备专家、语言专家等,总计18名人员执行任务。如果赴南海方向侦察,EP-3E飞机通常从冲绳嘉手纳基地起飞,在海南岛以南、菲律宾以北的国际海域活动。通常机组在晨曦时分起飞,然后展开九个小时的行动,在夜幕降临之际降落在本场或其它备降场。至于执行针对俄罗斯远东滨海边疆区、朝鲜、中国东北方向的任务,美军则出动部署在三泽基地的EP-3E飞机。

  韩国

  韩国海军共分两批买入16架P-3系列飞机,第一批P-3C-Ⅲ+型是在上世纪90年代洛·马公司关闭生产线前一年下单的,1994年6月28日完成最后一架的组装工作,并在1995年12月全数交付,取代韩军当时使用的S-2A/F反潜机。这批机号从950901~950909的P-3C,是洛·马公司最后生产的P-3,最后一架的出厂序号为165105。这些反潜机隶属韩国海军第6航空联队第61大队第613中队,部署在西岸的浦项基地。与美军P-3C不同的是,这批飞机采用APS-134雷达和ASQ-212中央计算机系统。

  到了1999年,韩国政府打算再添购一个中队的P-3以淘汰剩余的S-2。美国国会在2002年7月通过这笔军售项目,但由于P-3C生产线已经关闭,因此只能从美军封存飞机中寻找适合的机身加以改装升级。当时美军封存的都是P-3B,结果韩国人挑中090910、090911、090912、090913、090915、090916、100917、100918等机号的飞机。首架委托给美国L3公司改装,剩下的七架是韩国国营航宇公司(KAI)依样画瓢,自行实施升级改装,工程包括完整的传感器组件、先进的数据管理系统、航电和导航系统、地面支援系统、机体结构加强等项目。这批飞机升级后改称P-3CK,但由于L3公司在系统集成方面进度落后,使得交付时间推迟了一年半。

  8架P-3CK自2010年起陆续返回韩国,目前部署在济州岛基地,隶属韩国海军第6航空联队第61大队第611中队。在这笔采购中,韩国还多买一架机号为152728的P-3B,该机没有运回韩国,而是作为用来拆卸零件的备用机存放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戴维斯-蒙森空军基地的AMARC中心(目前是美军第309航空维护与重建联队的露天堆放场)。附带提一下的是,韩军P-3CK具备挂载“鱼叉”Block2反舰导弹的能力,并拥有与韩国空军KF-16战斗机进行数据链连接,分享战术情报的功能。

  2013年5月,有报道称韩国海军打算购买20架新型反潜机取代P-3,候选机型包括空客C-295MPA、波音P-8A、洛·马SC-130J“海力士”等。同年10月,韩国国防部又提出打算采购18架美军在2005年退役的S-3B反潜机,以加强黄海方向的反潜能力。上述计划都因韩国国防预算调整而被推迟,可能要等到2020年以后才能提上议事日程。与此同时,韩国海军现役P-3机群的升级工作还在进行之中,目前实施的是8架P-3C升级到Lot2的规格,也就是把最早购入的第一批P-3C-Ⅲ+型升级到跟后来买入的P-3CK同等水平。改进重点是航电系统,驾驶舱采用罗克韦尔·柯林斯公司的Flight2航电系统,包括安装“通信、导航、监控/航空管理系统”(CNS/ATM),使飞行员具备更完善的情况感知和通信能力,以及全新的驾驶舱仪表,包括液晶显示器、飞行管理、通信器材、导航设备等。监控系统则包括可以探测地面上静止和动态目标的多用途雷达、高分辨率光电/红外摄像机、数字音响分析设备和新的磁异探测仪。所有的升级工程由美国L3和韩国航宇公司合作进行,部分子项目转包给罗克韦尔·柯林斯公司、通用电气公司等,整个项目计划在2016年完成。

  台湾

  台湾“国防部”于2007年启动“神鸥项目”,向美国采购12架P-3C反潜巡逻机,它们也都是从美军封存飞机中挑选出来,经翻新改装后交付台湾军方的。比较特别的是,当年采购P-3C虽然是用的是海军预算,但由于“国防部”把固定翼反潜机部队从海军划给空军,因此是由空军执行接装、换装训练作业,基地建设经费也都由空军预算“买单”。

  2013年9月25日,台湾购买的首架P-3C飞机抵达屏东基地,该机的原厂序号是158913,是2008年8月被台军选出,2009年9月从AMARC运出,2010年1月中旬送到洛·马公司位于南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的工厂,进行了机身翻修工作并换装新制造的机翼(占整个工作量的66%),之后的升级在纽约州奥伟戈(占工作量28%)和佐治亚州马丽埃塔(6%)工厂进行。在升级过程中,这架P-3C安装了新型的任务与航电系统,同时延长1.5万小时的机体结构寿命。第一架P-3C的改装工作于2012年7月下旬完成,随即成功完成试飞。同年8月,3301号机交由位于马里兰州帕图森河航空站的美国海军第20航空测评中队(VX-20)进行性能测试,结束后,台军种子教官前往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海军航空站的VP-30中队,接受换装训练。按照计划,台军在2015年底拿到所有12架P-3C,据说还有2~3架的机身被台军选出来(已知有序号156518和159328),未来可能像韩国那样用于充当“器官捐献者”。

  目前,P-3C机群所在的屏东空军基地,正在构建专属于它们的神鸥基地,计划在2016年完成九座具备空调与湿度控制设备的机棚(包括六座停机棚、两座警戒机棚与一座清洗棚)。届时,基地除有P-3C专用的大型场棚外,新建的反潜机大队队部内还将设立海上任务支持中心(MMSC),P-3C模拟仿真训练机与武器系统训练仪,可配合加强日后部队指挥作战和训练。

  自接收首架P-3C以来,经过这几年的换装与训练,台湾空军反潜作战大队的P-3C已具备初始作战能力(OIC)。在2014年的“汉光-30号”演习期间,一架P-3C首度参加在东部海域举行的海上实兵操演。据报道,装备P-3C的台湾空军第439混合联队反潜作战大队下辖第33、34中队。尽管他们隶属空军,但实际作业时是由海空军人员共同操作,其前舱驾驶人员属于空军,但海洋巡逻、侦潜和反潜、反水面舰等战备工作都是典型的海军任务,因此后舱任务成员全由海军人员担任,这种特殊的勤务型态使得P-3C的军种归属问题一直备受争议。

  [编辑/秦蓁]

  文/韩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