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as告你,在传说中的深泉学院读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 来源:新报
  • 关键字:深泉学院,牛津大学
  • 发布时间:2015-06-05 09:47

  从繁荣的大都市香港,到美国西部人迹罕至的沙漠绿洲,香港男孩谢晋轩(Lucas)跨越大半个地球去到传说中的深泉学院学习深造。学成毕业后开始了他的间隔年,就在上个月,他游历来到贵阳,和大伙儿分享了他的这段特别的学习生活经历。这回就让Lucas来告诉你,在传说中的深泉学院读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深泉学子间隔年来到贵州

  Lucas来自香港,毕业于那个神秘的深泉学院。高中时,Lucas就曾被牛津录取,也可算个不折不扣的学霸。对于那张令人羡艳的牛津offer,他依然保持了冷静,经过思考后,他觉得牛津过于注重学术,最终选择了去深泉学院进行深。是的,就是那个带点神秘感的、一年只招收13名学生的深泉。

  毕业后,Lucas和很多外国学生一样,开始了期一年的间隔年旅行,到各国游走做义工。今年,他旅行到贵州,在5月20日来到贵阳,受社会创新平台“光素反应堆”邀请,做了一场跨文化主题演讲分享活动。

  活动开始,活动由光素的创始人之一曹雨腾在开场时打趣道:“本来以为今天是个20、30人的小型分享,没想到人却多了一倍。所以Lucas有点紧张,他正在洗手间清理思绪。”过了一会儿,一个头发卷卷,身着蓝黄条纹T恤的男生缓缓走上台,他就是Lucas。给人感觉他就是一个刚从美国西部乡村到来的朴素学生,不像平常见到的香港年轻男孩那样追求时尚凸显个性。

  “大家好,我站在这儿都能看到吗?我今天很荣幸能给大家做这个分享,其实我做的分享很简短,希望有更多的时间与大家沟通。”Lucas的普通话标准,不像大家印象中的港普,更像一个来自内地的南方人。“我只是分享我个人的经验,希望这些小故事能启发大家更大的思考。”那天,Lucas先后分享了他在深泉的学习生活经历、在香港成长的经历、以及间隔年的所见所感。

  从喂牛挤奶到选校长,一切都靠自己。

  在国美众多动辄百年历史的高校中,深泉学院并不算“老资格”。而它的特别,在于极少的招生(每年旨在全球范围内招收13名男生),以及特殊的学习是、生活模式。

  “在深泉深造分三个部分,即学业、劳动、自制,学生分三个部分投入自己的精力,没有主次之分,三方面都是平均发展的。”Lucas介绍道:“深泉的创办人卢西恩·卢修斯·纳恩是个企业家,他与1917年创办了这个学校,他看到当时美国教育一些迂腐的方面,觉得美国学生需要更多不同的选择,就在荒山野岭创造了这样一个学校。”如今,学校创建已快100年,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有了很高的知名度,Lucas的同学中就有哥斯达黎加人、马里人、越南人。

  在深泉,学生要自己劳动,种植和养殖日常饮食所需要的粮食、蔬菜以及肉类。“我们自己有一个牧场,里面300头牛,还有田地,我们自己种田自己管理,同学们每天劳动的时间大约在3-4个小时,有的学生要4点起早去挤牛奶。”Lucas说,“劳动是很重要的,就像创办人卢西恩说,如果连牛奶都不会挤,那读这么多柏拉图来有什么用?”

  在劳动学习的同时,深泉也是一个学生自治的地方,在这里,校长也由学生们民主选举产生。“创始人卢西恩希望老师可以教会年轻人怎么读书做人,但是他也相信年轻人有自己的智慧可以管理好这个社区,对这个社区负责,也会对学习又帮助。”对这样的学习生活方式,Lucas似乎还是很认可的。当然,这些都需要一个基础,那就是学生的自制力。Lucas有一个小习惯,每周只上一次网,在这个被互联网“绑架”的时代,这样的习惯显得十分另类,不知道算不算自制的一种表现。

  没有女同学,图书馆也很小,但这里有沙漠绿洲,以及策马驰骋的自由

  深泉学院不招收女生,这似乎是个缺憾。Lucas说:“不会因为身边两年没有女同学而感到困难,反而很珍惜和男同学的交往。每个环境都有它独特的好处,这两年给了我很有趣的空间探索什么是男人女人。从小外界告诉我们男生该这样,女人该怎样,而没有更多的空间去探索。”虽然没有女同学,但是学校是有女性的,比如教书的老师、教做饭的阿姨,还有老师家里的小女孩,有的教授的太太有时还会教同学打毛衣。

  在深泉读书,学费是全免的,学校资金基本由校友的捐助。“当然也有自己捐不起百万美金,就拖家带口来教书回馈的,比如Adam教授,他是深泉毕业的,他的老婆是美国最好的女校毕业的。”Lucas乐呵呵的说道。

  同学全是男生,会不会经常有矛盾引发打架事件?当记者提出这个疑问时,Lucas淡淡一笑,“打架很少会有,我们都会用比较理性的方式解决。很少会花时间在这些上,我们会花更多精力在爬山、骑马这些有有趣的事情上。比如我这两年就放弃了很多自习的机会,更多是和同学老师在一起学习,或者去探索大自然。当然,也有适应不了深泉的人,大概每两届会有一名学生退学。”在当天的交流会上,当有人问到深泉的图书馆怎么样,Lucas笑着回答:“图书馆是最不值得谈的,很小,只有两万多本书,比如我想读中文书,一本都没有。虽然提出的要求也会尽力满足,但始终会有局限。所以我在深泉读了两年后,会选择到有更大图书馆的地方去继续读书了。”

  在深泉主要通过博雅教育的模式进行,都是小班教育,常常十几个人坐下来就讲一讲今天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想之类。这样一谈往往就是几个小时,没有教材大纲,天马行空。说起博雅教育,Lucas有点激动,“‘博雅’的第二个字‘雅’很重要,博是广的意思,雅是美的意思。当我们生活和人生经验越来越美的时候,我们不再是泛泛的世界的幽魂,而会从某一个观点、文化的特性去散发出朴实的人类的东西。古希腊时,重视教育文化的地方,他们定义庸俗即是没有美,所以教育的过程是脱离庸俗建立一个美的自我。”

  思索中的间隔年

  行从深泉毕业后,Lucas开始了他的间隔年,他想在路上去实践我在深泉学到的经验,“因为深泉始终是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有时候我们需要闭关造房子,有时候我们要回到人间。“Lucas去了以色列、土耳其和希腊,因为这些地方是西方文化的原始点。他也在中国不同的地方居住过,在江西住了一个多月、在台湾住了几星期。他希望尽量扩展自己的接触点,和不同人沟通,接触不同的文化。他坦言,18岁时自己没有太多认识,而到20岁时回观童年,才发现童年每一点都是珍贵的宝藏,是一个精神资源。

  “从小,父母带我去全球各地,我很小的时候就学着和不同国家的人交谈,我当时不懂那些经验有什么意义,而现在我发觉自己原来已经有这么多经验。世界很复杂,十几岁的孩子是难找到那个混乱的自我,而寻找自我的历程可以帮助到别人。不一定到联合国才可以做贡献,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人,用我们诚敬的心去面对他们,这是一个很重要不可忽视的东西。”间隔年行走世间,他在找寻自己的路上有了新的感悟。

  从内心来说,Lucas希望延续在深泉每一天的锻炼,“这个锻炼是明天起床问自己,我是谁?我不是谁?我怎样去追求这些价值?”

  在文化交织的地方长大,却在深泉找到了身份认同

  18岁前,Lucas一直生活在香港,他生在一个开明的家庭里,“尽管香港是很高压的教育,但从小父母就告诉我读书最重要是学做人、学知识,而不是为应试。这对后面去深泉影响很大。”

  在香港时,他并没有想过很多身份认同的东西,因为早已习惯了自己的生命有一个秩序,“但深泉把我逼到开始思想我是谁,深泉让我从文化的角度开始认清自己。因为身边没有一个人和我说中文,我会摸索我和这些人有什么不一样,又有什么一样。久而久之变成一个安心立命的问题。”Lucas喜欢读哲学,父亲推荐他读柏拉图,从13岁起他就开始看哲学的书。

  在Lucas看来,教育一定要从人每天的心境去出发,不是外在的资源出发。“在深泉就像撞到一块墙,每天有人倒一盆冷水在我头上。很多时候我看到不足的一点是我们不能突破外在的条件,而进入某一个人的核心。深泉是一个荒山野岭,但它让我体验到我们要的不是量,而是内在的素质。很多时候可能一个月也没有好的对话伙伴,有时候偶然遇到一个人,三分钟会觉得人生很有意义。”

  未来,Lucas说自己想去读哲学专业,他觉得学习和哲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去哪儿读目前还没有确定,但会始终保持在深泉学习感悟到的这些宝藏,继续探索前行。

  背景链接:

  深泉学院(Deep Springs College),坐落在美国加利福利亚州与内华达州交界处的死亡谷沙漠深处的一片小绿洲,学院创办于1917年,校训为:劳动,学术,自治。学院每年招收13名男生,学制两年,学费和生活费全免。在与世隔绝的沙漠深处,学生一边放牧,一边进行超强度的学术训练,学校一切运营管理(包括教授聘请、校长任免)也由学生表决自治。两年学制结束后,学生会获得副学士学位。毕业后可以把学分转入别的大学,多数都是顶尖常青藤名校。通常来说,深泉的学生完成两年学制后会前往其他大学继续深造两年,才能最终获得正学士学位。

  文丨王苑秋 本报记者 张妙 图丨受访者提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