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第六产业”打造成为广东现代农业新的增长极
- 来源:广东经济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第六产业,农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08 13:45
“第六产业”实质是实现农业“接二连三”,即鼓励农户搞多种经营,延长产业链条,使农业由单纯的农作物生产向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及休闲服务业等领域交融发展,实现农业附加值的增加和农民的增收。
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三农”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形势下,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今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
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分析农业发展的新特征,全面认识农业发展的新亮点和新业态,对广东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六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现代农业新业态
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互动,也被称为“第六产业”(“1+2+3”等于6,“1×2×3”也等于6),是一种现代农业的经营方式,20世纪90年代由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今村奈良臣最先提出。在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下,行业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并呈现融合发展的趋势,传统农业焕发出了新的活力,生态农业、信息农业、工厂化农业、旅游休闲农业等新型农业在日本、荷兰等农业发达国家日益兴起。进入21世纪,日本经济由外向型发展转向内外互动发展,农业作为新的内需增长点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已将“第六产业”放在推动农业发展、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战略性地位。自2008年开始,日本政府相继出台了《农山渔村第六产业发展目标》、《农业六次产业化》白皮书、《粮食、农业、农村基本计划》等相关法律以及纲要性文件,“第六产业”迅速发展。日本发展“第六产业”的主要做法是:
一、增加农产品产地附加值。日本对现有食品流通体制、批发市场进行改革,推进产地直销,利用先进技术建立新型高效的物流管理、食品流通和食品安全管理等系统,并积极培育本地品牌,加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和服务等环节联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农产品在产地进行初加工,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二、发展农工商合作。日本农业是典型的小农经济,经营单位较小,但以农业为主业的株式会社集科研、生产、加工、贸易于一体,以小农经济为基础走农工商联合道路,实现了农业产业化,成为日本农业商品的生产基地和农业现代化的“领头羊”。例如,农业种苗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培育蔬菜、花卉等新品种,生产繁殖优良品种种子,经加工精选与包装,进入国内外种苗市场进行贸易。
三、发挥中介组织带动作用。在日本,农协是全国性和综合性的联系市场与农户的农民合作中介组织,覆盖农业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全过程,适应了日本农业生产分散、规模小的特点,通过对农业生产者的有效组织,实现农户与市场的对接,成为日本推动“第六产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加强专业人才培训。日本在推进“第六产业”过程中,积极完善以农业者大学校为主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建立学校附属农场,使学生学用结合。此外,由日冷、永旺等200家食品流通企业牵头成立的“日本农业经营学校”,正着力培养具有战略思维能力的年轻的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目前,日本全国有超过50所农业者大学校,为“第六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专业人才保障。
“第六产业”必将成为广东现代农业发展新增长极
“第六产业”实质是实现农业“接二连三”,即鼓励农户搞多种经营,延长产业链条,使农业由单纯的农作物生产向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及休闲服务业等领域交融发展,实现农业附加值的增加和农民的增收。以往,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仅仅局限在农产品生产过程,“第六产业”则打破一、二、三产业传统界限,融合工业元素和服务业理念并赋予农业新的附加功能和更强的竞争力。
一、从工农互惠、产业互补的角度看,“第六产业”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统筹推进、一二三产融合互动,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广东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当前广东已进入工业化后期,信息化、城镇化也在快速发展,对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极为迫切。因此,以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把农业由第一产业升级为由一次产业加二次产业加三次产业的六次产业,把握住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机遇,才能进一步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更好地发挥农业在广东经济社会中担负的使命。
二、从居民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发展趋势看,“第六产业”是拓展农业多功能的有效途径。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三产融合作为一种产业创新,有利于传统农业由分割式发展、目标功能单一的衣食农业,转变为产业链条延长、目标多元化综合化的包括经济功能在内的社会、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的现代农业,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进农产品品质,发挥农业复合效益。
三、从应对资源环境硬约束的现实挑战看,“第六产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广东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日趋突出,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质量逐步下降、水资源日益短缺,农业资金和劳动力流失严重,环境污染加剧,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关注。新常态下人们更关注农业产品质量和社会生态效益,发展“第六产业”可让农业从依靠拼资源消耗、拼农资投入、拼生态环境的粗放经营,转到依赖现代信息技术、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集约型经营,缓解农业发展的资源约束,为广东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寻找到新的出路。
四、从农民增收的阶段性变化看,“第六产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当前,广东农业生产承受着“成本地板”不断抬升、“价格天花板”不断下压的双重挤压,而且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困难重重,导致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方面使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走向科学高效,促进经济资源的节约和生产经营成本的降低,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增加了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等经济环节,拓宽了农业产业价值链,在实现农业增产、产品品质改善的同时,进一步增加农业产业增值空间和农民就业机会,使农民获得除生产领域外包括加工、运输、保管、包装等流通服务领域的收益,为2018年广东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提供动力支持。
加快培育发展广东“第六产业”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广东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转变,农业布局和生产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农业产业化、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大幅提升。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带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实现资源的共享利用和产业链条的有效延伸,是顺应市场需求的新常态,也为广东农业迈向现代化、实现提质增效带来了重大机遇。
一、立足自身实际,重点突出,寻求“第六产业”发展的突破口。
广东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的农业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不尽相同,所承担的主体功能也有所差异。在农业发展进入新常态背景下,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探索“第六产业”发展的新路径:珠三角地区要依托大都市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力量,利用市场化手段,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结合于一体,形成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种养业为支柱,农工科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农业发展模式,建立起具有岭南特色的都市型、外向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粤东西北地区要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特色效益生态农业,加快建设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以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中心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绿色农副产品产业带。同时实施品牌战略,发展以特色农产品生产采摘、农家体验等为内涵的观光休闲农业,带动基础设施建设、食品加工、旅游工艺品加工、餐饮服务、交通运输与商业贸易等二、三产业发展。
二、加快推进农业内部产业分工发展,为“第六产业”发展提供完备的产业支撑体系。
农业内部的种养业、畜牧业、林业等子产业融合发展是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形成合理生态系统的客观要求,也是农业生产良性循环的必要条件。要促进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首先就要确保农业内部各产业结构合理,由满足居民温饱型需求转向适应小康型需求,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生态环保的现代农业。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政策的扶持引导作用,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产业内部子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融合为基础,通过生物链或服务资源重新整合,形成生态农业、数字农业等新型产业形态,提高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同时,积极拓展农业产业部门,以农业为中心向前后链条延伸,将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加工销售与农业生产连接起来,促进农业内部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纵向上趋于延长和横向上趋于拓宽的农业全产业链,不断提升农业的结构效益和产业整体效益。
三、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第六产业”建立紧密的经济组织纽带。
“第六产业”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融合为核心,农业产业化正是以农产品的产业链与价值链为主线,通过产加销、贸工农结合,打造完整产业链,形成集聚效应和聚合规模,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加快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步伐,鼓励探索土地流转、土地入股、托管经营、联户经营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要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支持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协会、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开展多种形式的产业融合发展。继续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组织,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重点扶持一批涉足三产融合的新型农业企业。鼓励农业产业化组织加强横向互动交流,以生产要素集约化为突破口开展跨产业、跨区域联合,形成产业联盟和农业产业集群,加速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三产融合互动步伐。
四、积极推进技术革新和人才队伍建设,为“第六产业”发展提供强大保障。
创新驱动是新常态下广东重大发展战略。广东现代农业要实施创新驱动,就要加快农业科技经济资源整合步伐,加大农业科技专项资金投入,继续支持大学、研究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推进尖端技术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农业领域,推动全省农业由“生产导向”转向“消费导向”,促进农业开发与金融投资、信息技术等生产性服务业结合。此外,要加快培养覆盖农业产业链条各环节,具备生产、管理、营销等多方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加强对农业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管理人才培训,培养造就一大批专业农民、职业农民和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专业素养和劳动生产率,最终解决广东将来“谁来种地”和“如何种地”两大难题。
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