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联网发展战略的误区和困境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物联网,发展,战略,误区
  • 发布时间:2010-07-27 14:16
  在当前这种物联网的热潮中,我们尤其要进行冷静的思考,决不能头脑发热。不然,一旦我们做出不当甚至是错误的决策,就将承担由此带来的巨大损失。

  物联网本身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网络, 它涉及IT硬件制造、软件服务业以及信息处理等众多行业,能够应用于交通与物流、公共安全管理、医疗、城市管理等诸多领域。通过物联网,未来我们可以将世界上所有的物品都连接起来,并对远程物体加以识别与管理,从而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毫无疑问,物联网将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

  物联网炙手可热

  作为物联网发展排头兵的RFID 技术,早在二战时期就出现了,后来在美国的伊拉克战争中得到大量的使用,用于管理军需后勤物资。1999 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了传感网的概念,认为“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将传感网络技术看列于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2005 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 上,国际电信联盟(ITU) 发布了《ITU 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 的概念。2008 年,IBM公司基于“物联网”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

  2009 年8 月7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温总理的号召进一步开启了中国全面关注和研究传感网的序幕。近来,北京、上海、福州、深圳、广州、重庆、昆山、成都、杭州等城市都加快了物联网发展的布局,工信部也表示正在编制“十二五”物联网发展专项规划。

  毫无疑问,当前物联网炙手可热。

  正视困境和误区

  虽然RFID 技术应用已经有些年头了,但是我们对比之复杂得多的物联网却知之不多,那些发达国家也跟我们一样都还在不断摸索中。因此,在当前这种物联网的热潮中,我们尤其要进行冷静的思考,决不能头脑发热。不然,一旦我们做出不当甚至是错误的决策,就将承担由此而带来的巨大损失。

  实际上,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对物联网的认识存在着不少的误区,遭遇了技术与管理的困境。在做出科学的决策前,我们必须对这些误区和困境有清醒的了解和认识。

  这些误区和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概念混乱

  大家对物联网的认识仍然是混乱不清的。

  由于物联网处于发展初期,我们对物联网的认识仍然存在着很多不统一的地方,概念炒作的成份较多。业界对物联网的表述有好几种,如传感网、智慧地球等。甚至在一些表述中,有人将物联网与互联网对立,认为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例如,“智慧地球= 物联网+ 互联网”的概念就存在此误解。实际上,物联网是一个比当前的互联网更为复杂、包含的范围更为广泛的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网络综合体,对网络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物联网应该是一个得到扩展的、升级版的互联网。

  ● 高端优势缺失

  从相关部门的部署和各地方政府的动作来看,我们主要将重点放在了一些传感、感应技术,希望在硬件制造的标准化、生产成本等方面率先取得国际优势。其实,可以通过成立产业制造联盟、设立相关工业园区及其标准化工作组等形式入手,加强物联网建设。硬件制造只是物联网发展的前端,而后端的数据传输、信息处理与业务系统管理等则是整个物联网产业链的高端、核心部分,而这些恰恰是我国的弱项和劣势所在,是我们应该着力加以突破的地方。如果我们真正要转变增长方式,就应该打破这种一味地固守制造领域和成本低廉优势的习惯。

  ● 产业政策滞后

  当前,我国的软件产业政策严重滞后,不利于物联网的深入发展。其具体表现就是,我国的技术和产业层面缺乏对云计算和物联网发展的应有重视。云计算是个非常特殊的领域,既可以作为软件信息服务产业而单独发展,也是未来物联网充分发展的重要环节。如果我们在云计算领域不取得控制权,那么未来的物联网还要像从前的互联网一样,继续受到他人的制约。

  然而,这些年以来,我国软件信息服务业一直在强调动漫产业基地建设,过于重视承接来自日本、美国的软件外包业务,在软件核心技术领域几乎没有多少作为。地方软件产业发展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增加本地的GDP、增加税收,从而导致国内软件企业和软件产业在发展核心技术方面不思进取,甘为他人做嫁衣,整个社会对于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和重要的应用软件方面采取漠视的态度。如果仍然照目前这种布局发展下去, 我国的物联网注定难逃失败的结局。

  ● 信息化存

  在藩篱自从原来的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撤销以来, 信息化发展战略便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因此当人们谈论物联网的时候,就很少将其与信息化联系起来,使物联网游离于信息化发展战略之外。其实,如果我们将物联网看做是升级版的互联网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发展物联网,我们要做的工作太多、太多!一方面,我们必须回过头去,继续审视我们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缺失和不足;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迎头赶上,加强统筹,重修我们的信息化发展战略,进一步克服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等弊端。实际上,与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物联网能够将信息化和工业化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让“两化融合”找到实际的抓手和工具。毫无疑问,回归信息化才是物联网发展的正确选择。

  ● 统筹管理乏力

  目前,物联网缺失统筹管理部门。作为升级版的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更加需要国家高层面的统筹协调,需要更加强有力的部门统一推进各方面的工作。实际上,目前全国各地物联网的发展并没有一个恰当的统筹机构,一些地方建立的物联网产业发展联盟的层次实在太低,难当此重任。可以想见,随着物联网的深入发展,这种机构缺失的弊端很快就会显现出来,当前物联网发展的强劲势头又将被遏阻。

  ● 安全问题待解

  让人遗憾的是,物联网安全问题仍然无解。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互联网发展的痼疾,而在物联网时代,这个痼疾还将继续威胁其生存和发展。从技术上讲,互联网根服务器几乎都在美国,各国都要受到美国的控制,因此美国对互联网空间的态度和政策对各国网民有着直接的影响。最近,美国参议院提出名为“像保护国有资产一样保护互联网空间法案”(The ProtectingCyberspace as a NationalAsset Act)的提案。根据该提案,在美国发生紧急情况时,总统奥巴马可以命令谷歌、雅虎等搜索引擎运营商暂停互联网服务;其他以美国为基地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在全国发生“互联网安全紧急事件”时,都将受到奥巴马的管制。如果真是那样,那么奥巴马将成为互联网世界的全球最高掌控者,这对美国之外的各国来说,都将是挥之不去的阴影,也是我国未来物联网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如果物联网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我国的产业安全、经济安全乃至于国家安全都将被置于一个巨大的无底洞中。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