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几个“不等式”

  • 来源:教育研究
  • 关键字:高中物理,教学
  • 发布时间:2015-07-11 15:43

  物理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物理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教师教育理念逐步转变,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研意识不断深化。在改革中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需要我们去总结、提倡,但其中也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探讨。笔者就高中物理教学中应反思的几个“不等式”,谈一点体会与认识,希望能引起同行们的重视。

  1、启发引导不等于单纯提问

  中学物理课的启发引导,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却单纯地把提问当作启发式教学,认为上课时教师问得巧,学生答得好,气氛热烈就是启发。这样的启发式实际变成了“提灌式”。真正的启发,应该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选择适当的时机,启发学生去进行积极的思维。师生间的回答是有声的,积极思考是无声的。“有声”是表象,“无声”是实质。只有经过“无声”,才能真正起到启发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用通俗形象化的语言把物理概念、定理、规律表达清楚,又要用提问、板书,甚至是一招一式的手段,去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既在“有声”中回答问题,又在“无声”中积极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启发效果。

  2、讲完规定内容不等于安排好授课时间

  教师在每堂课的45分钟内,按照教材与大纲要求必须要讲授一些教学内容,这就出现了怎样合理安排时间的问题。有些教师往往不能科学地对待这个问题,认为课堂上讲完规定的内容就行了,把衡量时间安排的标准放在“不压堂”、“不空闲过多时间”上。这是不科学、不全面的。安排好一堂课的时间应注意:有些问题前面已经讲授,就要少用一点时间,把时间用于新讲授的内容上,重点内容、难点内容要用多些时间,要根据不同情况尽可能地启发学生思考,适当留给学生课堂思考练习的时间。

  3、兴趣教学不等于单纯地引人发笑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可以说,一个教师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培养起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并使之能长久地保持下去。趣味物理、物理实验、物理发展史、物理学家的光辉事迹、物理本身各种内在的美等,都为物理课创设美的意境,进行兴趣教学提供了材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欲望、情趣,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情感。但是兴趣教学不等于单纯地引学生发笑,兴趣教学是否成功,除了要看能不能采取有趣的方式,要看这种方式与课堂教学内容联系得是否紧密,更要看这种方式是不是有利于学生在畅快的笑声中掌握了知识,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能力。

  4、贯彻“二为主”原则不等于“满堂灌”和“满堂练”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叶圣陶先生在论及教师主导作用时说:“教师这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与,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展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可是有许多教师,尤其是初登教坛的新教师,在这一点上并末取得真正的共识。他们把教师的主导作用片面地理解为“主宰”,因此,他们在物理课上一讲到底,面面俱到,“满堂灌”的现象屡见不鲜。不是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而是学生的“学”服务于教师的“教”。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因而易于丧失学习兴趣。相反,有的教师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上则走向另一个极端。由一讲到底变为一练到底,美其名曰:强化训练。而所练内容往往未经过精心设计,精心选择,多为信手捏来,缺乏明确的目的,不是安排合理的、必不可少的练习,而多为可有可无的机械重复的练习。一练到底,满堂练,搞题海战,自然是白费时间,消耗学生精力。

  贯彻“二为主”原则是指物理教学过程必须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物理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学习物理的主人。教师只是通过组织、引导与合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物理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往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科学思维和数学方法,获得广泛的物理活动经验。

  5、指出了重难点不等于解决了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贯穿全局,带动全面,起到核心作用之点,是为完成教学目标所必须教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基本技能的重要内容。教学难点就是教材中不容易被学生理解、掌握或运用上的困难之点。在讲课中指出重点和难点是非常必要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提高注意力,集中精力学习,从而加强记忆和提高理解能力。但不能认为指出了重点和难点就行了,关键在于如何解决。有些教师在这方面做得不够,有的没能吃透教材,没有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有的教学方法不当,对讲授内容平均用力,重点得不到突出;有的起点选择不当,知识坡度过大,讲授内容学生难以接受,使难点得不到突破;有的抓不住关键,找不到根本,提示不出事物的本质,把问题讲得不深不透。一堂课要讲的内容很多,在教学中,教师应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善抓关键,分清主次,削枝强干,精讲多练,突出重点。难点的突破关键在于采用“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的精讲措施。抵起点,可让学生由浅入深地认识事物,符合认识规律;密台阶,可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认识事物,避免知识脱节;坡度小,可减缓学生学习的阻力,使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

  唐超贵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