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

生活在宁波的人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和幸福,这亦是我们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去年,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导致财政收支平衡困难,但改善民生、增进和谐的投入力度并没有减弱,全市用于各类民生支出达到312亿元。

  我们先后获得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等荣誉称号,我们获得荣誉的同时,也担负着重大的责任。为了改善空气质量,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行动,全面实施燃煤电厂和热电机组脱硫工作,累计关停火电机组43万千瓦。

  为提升宁波居民用水的水质,我们建立健全了市域内原水统筹机制和相关管网建设,中心城区供水能力达到162万吨,城区居民全部喝上了优质水库水。我们还建成污水处理厂22座,现在市区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12万吨,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4%,平原地区污水管网覆盖面也达到30%。

  《瞭望东方周刊》:在宁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过程中,如何统筹宁波的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

  毛光烈:近年来,我们加快形成城乡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全市农民人均纯收^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农村小康实现程度连续5年居全省第一,达到85%以上。

  在2010上海世博会上,宁波滕头案例馆成为上海世博会的唯一乡村案例馆,目前累计参观客流近30万人,成为了展示我市城乡和谐发展的好名片和好窗口。

  今年我们确立了7个中心镇开展卫星城市建设试点,机构设置、规划编制等正扎实推进,努力实现由“镇”转“城”的历史性跨越。

  为提高农村住房条件,宁波全面启动实施农村住房改造和改建,仅去年就完成建设投资71.7亿元,累计项目达214个,改造农村住房3.8万户。

  除此之外,我们还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建成省市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0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达标率93.8%,创建率居全省前列。在全国率先实施城乡义务教育段学生免除学杂费,低收入农民子女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免除学杂费比例达到100%,总额达到2260万元。

  外来者得到善待,优秀者得到优待

  《瞭望东方周刊》:宁波的外来务工人员将近400万,在日常服务与管理方面,有哪些经验?

  毛光烈:在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方面,我们独创了“宁波模式”。

  我们按照“三为主,三提高”的要求,即以服务为主、激励为主、融合为主,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思想文化技术素质、提高新老市民共同参与和谐社会建设水平,努力让“外来者得到善待,优秀者得到优待”,促进外来务工人员与企业同进步、与产业同提升、与宁波同发展,充分激发创业创新的强大活力。

  我们在调查分析、方案论证、征求意见、选点评估等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积分落户暂行办法》,受到了普遍欢迎和广泛支持。

  多年来,我们一直建设融合组织,有效促进了新老宁波人和谐共融。目前,全市村(社区)融合组织建成率分别为51.7%和95.9%,其中外来人员100人以上的村(社区)建成率达到100%。同时,有500多家企业、近90个商务楼宇建立了融合组织。

  外来务工人员到宁波来,首先要健全保障体系。我们按照“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的原则,探索完善了参保费全部由用人单位承担,就可享受工伤、大病医疗、养老、失业和生育五大基本保险制度,其中大病住院医疗费最高可报销90%。这一创新举措成功入选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个创新案例。目前,已经有近60万外来务工人员享受了‘‘五险合一”的社会保险政策,受到了普遍欢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