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投放好于预期 可持续性有待观察

  6月信用投放好于预期。数据的改善是比较全面的,除了表内贷款以外,委托信托和企业债券融资额均有所增长。

  从2014年五六月份,以及2014年12月份的经验来看,信用数据的短暂改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很有限。对今年6月的数据改善,也不需急于下判断,进一步的跟踪观察是必要的。

  6月M1同比小幅回落,或与经济动能的低迷有一些关联。M2同比回升了1个百分点,幅度较大,与存款和社融数据的表现不是很匹配。为了消除存款偏离度考核影响,央行对M2进行了修正,这可能是M2同比较大回升的主要原因。

  一、信用数据好于预期

  1、新增人民币贷款好于预期

  6月老口径新增人民币贷款(向实体经济投放)1.33万亿元,好于市场预期。余额同比13.7%,较前月小幅回升0.1个百分点。

  新口径人民币贷款(向实体经济和向非银金融机构投放)方面,6月新增1.28万亿元,绝对额也是处于非常高的水平上。余额同比13.4%,较前月回落0.6个百分点。

  这里可以多提一句的是,在算术上,新老口径贷款余额同比的差异暗示,今年6月对非银金融机构贷款投放量环比增速,显著低于去年同期。其原因比较复杂,与A股市场的去杠杆、存款偏离度考核等等可能都有联系。

  2、更广口径社融余额回升

  6月新增社融1.86万亿元,同样好于预期。测算余额同比11.7%,较前月低0.3个百分点。

  不过,考虑到地方债务置换的影响,我们可以将社融与地方债务加总,得到更广口径的社融。其余额同比12.4%,较前月回升了0.2个百分点。

  3、关注信用数据改善的持续性

  在2014年5月和6月、2014年的12月,我们都曾看到过信用投放的改善,但当时的改善不具有可持续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也十分有限。

  在解读这一次的数据改善时,我们面临同样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跟踪,并与一系列其他数据合并来判断。

  未来几个月,基数的原因,社融余额同比会有逐步的回升,对此需要留意和剔除,以更加关注基数以外趋势的力量。

  细项方面,本月信用数据呈现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票据融资额创2009年年3月以来新高,6月新增3455亿。显示银行信贷投放仍然比较谨慎。第二,6月信用数据的改善是全面的。除了表内贷款以外,委托信托和企业债券融资额均有所改善。这有可能来源于在建项目后续融资的增长。第三,5、6月份,居民中长期贷款显著扩张。这与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的改善是一致的。第四,6月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新增1357亿,为历史最高。

  此前我们曾经讨论过,地方债务的置换,使得贷款和社融数据低估金融体系真实的信用投放。

  修正数据口径的一个简单方法是,将社融数据与地方政府债数据直接加总。例如今年6月,地方政府债余额猛烈增长了7125亿元,绝大部分是置换债(其中定向部分1289亿,占比有限)。我们直接将社融与地方债加总,得到余额同比12.4%,较前月回升了0.2个百分点。

  如果拟被置换的贷款刚好已经到期,那么新发债券资金直接替换了贷款,将两者加总以衡量真实的信用投放,就不存在很大的问题。

  但如果拟被置换的贷款尚未到期,那么这一计算将存在瑕疵:政府通过发债拿到的资金,需要应对即将到期的贷款,并不能用来支持较长期限的项目建设,与普通的贷款、委托信托贷款、债券融资,在性质是不一样的。直接加总,将高估信用投放。

  6月的数据中,被置换贷款尚未到期这一问题一定是存在的。例如,假设2015年到期及逾期贷款合计2万亿,并假设全部分布在下半年,那么月均到期不足4000亿,也是明显低于6月近7000亿的置换债发行额度的。所以,综合以上的分析,也许真实的社融融资规模的增长,应该介于1.86万亿与2.56万亿之间,余额同比变化在-0.3与+0.2个百分点之间。

  二、M1同比小幅回落

  6月月M1同比4.3%,较前月回落0.4个百分点。微观层面上,从高频数据看,5月底以来经济活力确实有所走弱。M1同比的下滑,也许与此有一些关联。

  6月月M2同比11.8%,较前月大幅回升了1个百分点。比较接近12%的调控目标。

  M2同比大幅回升的原因是什么呢?按前述讨论,6月社融最多改善0.2个百分点,无法解释M2同比的大幅回升。外汇占款也难以大幅增长,应该无法解释。此外,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由10.9%下行至10.7%,也暗示并非银行对非银机构存款大幅增长的功劳。

  实际上,M2同比的大幅回升,主要来源于央行对存款偏离度考核影响的修正技术。这一技术本身可能是存有可商榷的地方的。不宜对6月M2同比的大幅改善太乐观。关键要看其趋势和可持续性。

  过去一段时间,金融统计数据的有效性普遍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这给经济分析带来了不少困难。例如,债务置换影响贷款和社融统计数据的有效性;存款偏度考核影响M2数据的有效性。不过如果我们着重于跟踪数据的趋势,并经常与其他各类宏观数据作对照,问题倒也不是特别大。

  三、宽松仍将继续

  可以预计的是,央行货币政策宽松的立场不会发生变化,以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和保障地方债务置换的展开。

  在全面宽松继续的同时,定向工具也有望得到更多的应用,更有效地降低中长端利率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管理资金的(初次)流向。

  安信证券 高善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