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港股上市持续推进 生不逢时遭遇尴尬时机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光大证券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7-27 09:15
光大证券评级获上调,上半年业绩数据靓丽,利好港股上市的持续推进,但随着A股走势越来越不明朗,此前赴港上市的券商表现不尽如人意,目前港股上市并非好时机。
近日,证监会发布2015证券公司分类结果。其中,光大证券从C类评价重返A类评价,成为受评券商当中类别调升最大的券商。光大证券曾宣布登陆港股,评级上调无疑利好其港股之路。
此前有外媒援引消息人士表示,光大证券已经聘请自家旗下投资银行——光大证券(香港)、美银美林及瑞银3家为其安排高达25亿美元的香港IPO,并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完成上市。对于目前光大证券在港认购情况,《投资者报》记者向其相关负责人求证,该负责人表示,一切以公司公告为准,其他暂时不方便透露。
上半年业绩靓丽
“8·16乌龙指”事件后,光大证券的分类评级断崖式地下调,切断了很多资金渠道,提高了融资的成本,也失去了不少商业机会。此次评级重获肯定,光大证券将在业务开展方面获得更大空间。
根据其7月17日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该公司上年同期净利润3.81亿元,同比预增12.5倍到13倍,即达到47亿元到49亿元之间,而去年全年净利润为20.68亿元。对于业绩剧增,光大证券表示,上半年我国资本市场持续向好,交投活跃,该公司上半年的证券经纪、证券自营、投资银行、直投和境外业务等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成果。
继广发证券、华泰证券上半年登陆H股之后,早已在A股上市的光大证券、招商证券等券商也积极谋求赴港上市。
早在3月底,光大证券公告称,已通过发行H股在香港上市议案,拟发行最多6.8亿H股,并授予簿记管理人不超过1亿股H股的超额配售权。
公告还称,募集资金将全部补充资本金,用于支持资本中介业务、融资融券新兴业务、自营金融产品投资、证券类资产收购及投入等境内外业务发展及投资。
广发证券分析师张黎认为,光大证券H股发行将增强估值安全性,募资对接快速增长的两融等类贷款需求将更快转化为盈利增长。
遭遇尴尬时机
虽然业绩靓丽,光大证券能否在H股上获得认可现在还不得而知。和今年四五月不同,目前香港市场对内地券商的追捧程度在下降。
上半年港股上市的华泰证券表现不尽如人意,公司刚刚宣布其全球发售的稳定价格期结束,公司股价立刻再度跳水,目前股价在18.2港元左右,较招股价24.8港元大幅缩水。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从这两只股票糟糕的表现来看,港市机构投资者对内地券商股大失所望。A股经过“股灾”之后,内地券商股投资价值受到较大负面影响,例如,去杠杆化直接影响融资业务利润等。除非A股牛市重新回归,否则券商股不会再像过往一样风光,香港投资者抄底券商股并非是个好的选择。
此前已有香港分析人士称,如果下半年A股没有明显企稳,光大证券最终集资额或将低于上述估算。对此,宋清辉认为,“股灾”后市场活跃将明显下降,目前券商板块前景也尚不明朗,最有影响力的一批内地券商股都已经上市,估值基本上趋于合理,显然目前并不是一个良好的时间窗口。建议内地券商适度降低估值,或许能够吸引投资者去积极地认购新上市的券商股。
另一方面,“A股有机会让牛市重新回归,当从整体情况来看,因为有非常明确的政策底,政府不会再让做空机构肆意妄为,因此牛市的气场要远远大于熊市。”宋清辉认为,尽管内地和香港股市整体表现迥异,但券商股的表现却有十分相似之处,基本面良好、前期超跌以及存在事件驱动的券商股仍旧是不错的选择,光大证券业绩基本面良好,下半年的上市仍较乐观。
监管层政策支持
目前,2014年末净资产位于行业前十名的券商仅有银河证券尚未在A股上市,而目前“A+H”股上市的券商仅有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和华泰证券4家。此前,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在某券商座谈会上表示,行业排前十名的券商今年内全部上市,并有7家券商预计实现“A+H”股上市。
监管层认为要求券商进一步全力推动补充资本,而A股IPO当前处于停发状态,通过境外上市补充资金成为券商选择的途径之一。
张育军表示,当前证券公司补充资本正面临难得的机遇。近一两年来,随着证券公司通过不同渠道补充资本,大型券商竞争格局将发生改变。证券公司谁能在净资产700亿~1000亿这个区间首先站稳脚跟,才有可能站稳行业第一梯队,为后续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归属母公司净资产排名前十的券商分别为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招商证券、广发证券、华泰证券、国信证券、方正证券、银河证券、光大证券,净资产分别为786.84亿元、650.22亿元、473亿元、405.58亿元、376.68亿元、370.86亿元、316.87亿元、299.77亿元、293.36亿元、249.42亿元。
净资产在700亿元以上的券商仅中信证券,此外海通证券净资产接近700亿元,光大证券排在第十位,其净资产较张育军所说的第一梯队区间范围相差较远。
在行业创新发展大背景下,券商经营逐步向重资本转变,以两融为代表的资本中介业务规模增长迅速,资金紧缺成为常态。虽然当前未必是最好的时机,光大证券需要采取更多举措,吸引港股投资者,但拓展渠道补充资本金,快速成长至第一梯队更为重要。
《投资者报》记者 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