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的影视生态人头攒动

  近几年,中国影视行业可谓是迎来了跳跃式的发展,除了消费者对影视观看需求增加这个原因外,互联网对影视行业的发展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面对这块无比丰腴的市场,以BAT为代表的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选择涉足影视行业。

  BAT三巨头视频布局,各有侧重

  我们先说拥有强大社交数据的腾讯。早在2012年,腾讯视频就引入《北京爱情故事》等10余部大戏,并拿到了贺岁片《大魔术师》的线上独播版权。接着去年6月,腾讯启动了“为虎添翼”电影计划并投资《钟馗伏魔:雪妖魔灵》等6部影片。去年9月,腾讯互娱正式成立影视事业部“腾讯电影+”。有别于其他公司以资本和互联网线上渠道参与影视制作和销售的模式,腾讯的电影平台主要基于IP(内容版权)做开发,通过选取现有游戏、动漫和文学三大平台上的版权和影视公司合作开发影视作品。比如,腾讯首批明星IP电影计划里,把来自游戏的《QQ飞车》、《斗战神》,莫言小说《藏宝图》,儿童互动游戏《洛克王国4》以及原创漫画《尸兄》等开发成电影作品。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在互联网多屏时代,小说、影视剧和游戏的受众高度交叉重叠,腾讯企图通过影视来推动IP的变现,并且与游戏等其他业务产生协同效应。

  显然,作为连接型公司,腾讯希望将QQ和《微信》等极具连接属性产品上的用户价值转移互动娱乐上来。通过用“技术+内容+平台”的互动娱乐服务来聚拢用户,用经典的游戏、文学、动漫及电影IP来连接用户。这既可发挥腾讯互娱自身强大的IP资源优势,又可以把腾讯文学、动漫和游戏等原创明星IP,利用用户群和技术实现线上到线下的拓展,用电影光环效应实现外界对IP的有效聚焦。最终,将自身打造成真正的娱乐帝国,实现IP的边际效应最大化。

  拥有强大的购物和支付数据的阿里巴巴(以下简称“阿里”),玩起了注资收购,即通过资本运作投身影视。早前阿里入股了优酷土豆和华数传媒,去年3月阿里又以62.44亿元港币收购文化中国传媒近60%的股份,并将其更名为“阿里影业公司”。另外阿里“娱乐宝”项目也为其扩张影视版图增色不少,去年火爆一时的《小时代3》和《狼图腾》等影片均出自娱乐宝。今年娱乐宝众筹的《天将雄狮》等四部影片也创造出18亿多元人民币的票房佳绩。更重要的是,这其中娱乐宝扮演着一种投融资角色,填补了国内电影产业缺乏好莱坞式电影金融体系的空白,也成为我国电影产业链“大数据”的重要标识。现在,阿里影视业正以金融电商为主业,其他辅助相关做整合,搭建从内容制作到宣传发行,从在线交易零售到投融资服务的完整框架。这与传统影业公司的打法存在明显差异,阿里的影视“故事”也将更加精彩。

  与阿里腾讯不同,百度更加偏爱综艺,2014年8月百度与中信信托和中影集团合作,共同搭建影视文化产业金融众筹平台。另外,爱奇艺和华策影视共同出资成立华策爱奇艺影视公司,专为爱奇艺提供剧集和综艺等互联网影视内容,以及围绕相关内容IP进行游戏和电商等全方位衍生品的开发工作。几乎同时华策影视也斥资20亿元人民币升级影视业务,其中3.5亿元人民币用于推出8档大型综艺节目。今年5月由百度全平台品牌整合推广的百度“书香声色”—《终极教师》第二季网络剧选秀活动在全国各大网站上火热传播,百度影视综艺化到了新的阶段,这也是对全民娱乐时代需求的积极响应。

  对比三家,腾讯自己成立影视业务部门,风险低,成本可控,但腾讯天生没有做影视的基因,决策沟通和执行都需要磨合和探索。阿里并购成熟影视公司是一种稳妥的打法,但并购后的麻烦不是没有,一旦整合不畅,就有可能出现合作停滞。百度把宝押在综艺内容上,虽说是审时度势的策略之举,但面对众口难调的影视市场,找准目标客户的口味仍不是件简单的事。总之各自都还有一段长路要走。

  内容攻防战,乐视小米互不相让

  面对同样的影视生态,乐视选择把重心放到了内容上。乐视一方面继续强化“平台+内容+应用+终端”的生态链,巧作粉丝营销,借IP生态布局电影产业,2015年乐视影业先后打造了《爸爸去哪儿2》和《何以笙箫默》等粉丝电影。另一方面乐视在电影版权的购买上也毫不吝啬,最近受理的75亿元人民币定增资金中,就有11亿元人民币将用于补充电影内容。此外乐视对于体育赛事和演唱会等直播权的争取同样不遗余力,近日乐视与MP&Silva达成合作,乐视体育将获取其在中国大陆地区一系列顶级版权内容。同样,在今年年初的李志跨年演唱会和5月20日在北京举办的虚拟偶像初音未来的演唱会上,乐视也均获得了独家直播版权。此番做法,乐视通过在线直播可直接获取新增用户,提升行业话语权。

  面对乐视的来势汹汹,小米也不甘寂寞。去年10月小米投资华策影视被业界看做是小米电视发力互联网电视视频内容的信号。另外小米电视2还与iCNTV合作,接入iCNTV播控平台,播放由iCNTV提供的内容。而在去年年末,雷军还拉来了陈彤,并掏出10亿美元用于影视内容建设。今年6月小米电视和盒子试验播出了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北京国安对广州恒大队比赛直播视频。乐视和小米这对死对头在互联网影视上开始新一轮拉锯战,但双方雄厚的资本支撑和娴熟的互联网打法也让这场战争转变为持久战,短时间难分胜负。

  搜狐56不断增兵,游族网络新秀发力

  去年10月31日,搜狐正式宣布收购56网,希望通过56网补强自身的UGC和PGC业务。今年1月,搜狐视频与56网联手启动了《寻找好歌曲》项目,共同进行全民歌手选拔。这刚好发挥56网以UGC和PGC见长的内容优势,又利用搜狐在版权内容上的积累。两者融合极有可能发展成为中国最大PGC平台。

  而游族作为新生力量可谓异军突起,今年3月,国产科幻电影《三体》开机之际,影片出品方游族网络就开始布局IP衍生商品领域,其中包含页游、动画、话剧和周边等一系列产品。游族巧妙地从科幻魔幻这一全球电影热门题材,国内却是制片大“冷门”的品类切入,脱离泛滥的青春题材,塑造新的作品形象,从而实现突围。这既是游族对好莱坞式IP商业的学习,也是游族实现的影游联动的颠覆式创新—以游戏作为主要变现阵地,打造开放的IP生态。

  尽管发展过程看似良好,但新生力量的不确定性又不免让人产生新的担忧。搜狐收购56时产生了规模不小的人事更迭,包括56网创始人周娟在内的数位高管主动离职。而游族网络虽创造出话题电影《三体》,但能否延续势头也还有待考验。总之,新生力量是否能在兵刃相接的影视江湖里站稳脚跟,尚需继续观察。

  越来越多的影视人转战互联网

  就在硝烟弥漫的影视战场上,各互联网公司高举高打激战正酣之时,越来越多的电视人/影视人却选择了逃离老东家,进而转向互联网。早在2013年2月,知名电视人、时事评论员杨锦麟就转战新媒体,在腾讯视频推出独家视频频道《天天评》和《夜夜谈》等。同年9月,红极一时的原央视《第十放映室》主持人龙斌也转战网络,主持影评类节目《龙斌大话电影》。而今年随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通知》,规定广播电视节目不得设置“嘉宾主持”后,包括蔡康永、陈嘉桦和柳翰雅在内的港台艺人开始集体流向网络节目市场。甚至如魏晨、李琦和张赫宣这些通过电视选秀平台成名的年轻音乐人也开始转战互联网,歌曲MV的推广方式也由原来的实体唱片售卖转变为在线传播。

  这或许是新的信号,传统电视屏幕正受到互联网屏幕激烈地冲击,互联网+下的影视生态将不再以电视屏幕为主。大数据和众筹等新的技术手段将在电影制作环节和资金筹集等方面扮演新的角色。手握更多渠道和流量的互联网公司,也将成为中国电影的中坚力量。相信互联网+影视生态,将呈现出更多的精彩!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