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频项目笼罩的O2O

  如今我们所知道的每一个细分领域几乎都有相关的项目被创业者抢食,背后是无数冲着“互联网+”概念而来的民间资本或风投机构。那么这些“低费用”的O2O项目真的有用吗?或者说,它们的未来在哪里?

  试图养成生活习惯的O2O

  早上醒来,先打开拼车软件,预定顺风车,首单免费哦!中午吃饭的时候,比较一下哪个外卖平台在搞补贴活动,定一份9元大餐,坐等送餐上门;周末,找个清洁工打扫一下房间,顺便叫一个按摩师上门按摩;或者再到手机APP当中去找个美甲服务,帮老婆大人修修指甲。这就是目前省钱一族的每日生活,当然,这一切都是以目前O2O行业疯狂的补贴为前提的。

  如今,O2O的确已经成了补贴烧钱的代名词,而用户在乐此不疲地享受各种补贴的同时,O2O市场也似乎已经不再是“红海”,更像是一片“血海”。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有几十甚至上百个大大小小的APP参与竞争,背后是无数冲着“互联网+”概念而来的民间资本或风投机构。

  这些O2O的创业项目,所属的领域和细分的市场迥然不同,但讲出来的故事却出奇地一致:“通过补贴培养用户习惯,成为某某的入口,成为某某界的Uber、淘宝。”这“某某”两字可任意被替换成任意一个O2O领域。当然,如今许多创业人也正是这么做的。

  然而,这些O2O的创业项目真的能成为入口么?真的能成就那么多某某领域的Uber、淘宝么?问题可没这么简单。

  前仆后继的死亡潮

  99%的O2O都不可能成为入口,这是一个很令人沮丧的结论。因为Uber成功了,只意味着它的模式是成功的,但并不代表它的模式可以被复制。当补贴大战结束之后,即使是成了这个领域的胜利者,也并不能意味着能顺利成为入口。

  原因很简单:成为一个入口的前提是高频。Uber能成为入口,因为它占据的是一个高频需求—打车是在城市生活的人几乎每一天都有可能遇到的需求,虽然单人频次不高,但架不住需求的总数多。外卖能成为入口,也因为它是一个高频需求,学生和工薪一族每天都需要叫外卖。更别提大众点评和美团这样的APP能成为入口,是因为(打折的)餐饮本就是一个高频需求。

  所以,除了在烟尘情况严重的城市,上门洗车多半不会成为一个车主的高频刚需。而美甲、按摩、宠物和美容……,这些低频的需求也不可能成为入口。当然,无法成为入口并不代表着这些O2O没有前途,只不过这类O2O很难独立存在。

  那么,对于低频垂直类的O2O,最终会有怎样的结局呢?一个结局是大鱼吃小鱼。比如,当滴滴打入专车市场,易到用车耕耘多年的专车一下子就被蚕食了大半,因为打车是一个比专车更加高频的需求。那么有了一个能满足我高频需求的O2O类APP,为什么还需要其他低频的APP呢?

  另外一个结局是被“集成”。绝大部分O2O都有《微信》公众号,这就是O2O在《微信》这么一个高频综合的平台上生存的形式。有趣的是,同一个O2OAPP会以HTML5的形式,同时存在多个这样的平台上。除了《微信》,还有《支付宝钱包》,也可能是《百度地图》。这样的O2OAPP会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因为它能从多个平台获得流量。

  无论选择了哪种结局,低频O2O的小伙伴们都不太可能独立的形式生存下去,他们必须找到一个高频的O2O平台。

  低频O2O的出路—平台

  目前,《微信》是O2O领域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平台。其实《微信》本身不太适合做O2O平台,《微信》公众号是一个大杂烩,媒体、商户以及APP都在一锅端。从关注到推送,用户体验也不太友好。除了营销推送的价值之外,用户很难对一个O2O应用产生粘性。但正由于《微信》的高频,让很多O2O不得不选择《微信》。

  其中《支付宝钱包》很容易让用户联想到与支付有关的生活服务,比如充值、水电煤缴费等,但对于其他类型的服务类O2O,转化率就要低一些。而地图占据了出行和LBS两个场景,所以百度要投资Uber和拼车,也要做外卖,但地图本身的使用场景比较局限,让用户很难在需要一个服务的时候想到打开它。当然,《微信》只是一个现成的例子,其他适合这种“零散、小众”O2O的平台还有很多。比如还有不少O2O平台的生活聚合类APP,把所有O2O都集成在一起,试图成为O2O时代的网址导航类入口。这种平台的体验优势是很明显的,但致命伤是它们本身就不够高频,所以它的缺点在于没多少人用,但优势也在于此:一旦O2O集成较多,它的流量成长是很明显的。

  另外,有一入口场景被很多人忽视了,那就是电话。电话有很多天然属性符合O2O平台的要求:一是足够高频。二是连接商户与人。360的“来店通”、小米的生活黄页和触宝电话的O2O平台,都是将打电话这个入口和O2O联系起来。电话入口可以为O2O服务提供流量,除了流量,一站式体验和场景导入也很重要。电话中,商家可以推荐相应的O2O服务;打通账号体系,可以大幅提高转化率;集成的支付、订单管理、服务跟踪,这些都让O2O平台的体验更好。

  小编观点

  低频O2O的不断涌现,一方面是移动互联网发展深入的表现,另一个方面也可以看成是资本热钱仍然在移动互联网圈内流动的征兆。杂乱无章只是开始,相信在明年年初便会迎来洗牌潮。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