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并存,有了风也不一定能飞

  中国互联网市场的蓬勃发展,为整个影视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越来越多的大佬开始意识到,真正的淘金点并不仅仅在电影院中,在人们的书房里,消费者同样能够不断为大佬们贡献无数的金钱。但在新的机遇展现在他们面前之前,可能首先要解决很多随之而来的麻烦。

  新的机会?

  随着人们的观影需求不断走高,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中国电影市场已经变成了一个可以“躺着就能把钱给赚了”的市场。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披露,2015年1~6月,全国电影票房收入为203.63亿元人民币,而其中国产电影就占了95.36亿元人民币。而仅在五年前,也就是2010年整个年度,整个中国市场票房也只有101.72亿元人民币。在短短五年时间里,整个电影市场的规模翻了整整四倍。越来越多的观众对于自己喜爱的电影以及偶像,有了自觉的消费意识。

  当人们更愿意把自己的钱拿出来,用实际行动对一个作品表示支持的时候,这一作品背后的市场,自然能够迎来大繁荣。

  与其他产业不同的是,影视娱乐产业的繁荣并不仅仅表现在观众更乐意走到电影院里去了,他们还变得更乐于消费影视作品周边(比如这一次《大圣归来》的热映,直接导致了无数观众纷纷给官方留言,要求官方出周边产品),或者购买电影的正版DVD用来收藏。而之所以会在短短几年内,产生这样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大原因。

  首先就是受众的迭代,越来越多有消费欲望和消费实力的年轻人从校园走到了社会之中。相对于他们的父辈,他们的消费意识显然更高,而且更乐于花费一定的金钱获得更好的影音享受。

  其次,就是影视行业的娱乐圈属性和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天生气味相投。这就意味着它可以利用互联网迅速对自己进行传播,把更多隐性消费者转化为真正的消费者,同时利用多种渠道来进一步获取更高的收益。而另外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也让影视圈获得了更多的灵感,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人气题材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参与到了电影电视产业之中。比如陈凯歌的电影《搜索》就是以当时互联网上的人肉搜索行为为灵感制作而成,而像《十万个冷笑话》大电影与《煎饼侠》等,都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

  另外,从今年开始不断火热的VR设备,在未来也有可能进一步提升观众的观影需求,让观众能够多了一个除了进电影院和买周边外的选项。那就是通过VR设备来获得更好的观影体验—当然,这样的观众通常付费意识也非常高。所以从以上三点来看,中国电影电视市场将会越做越大,同时捞金点也会越来越多。

  利好的政策,更规范的市场

  似乎是要在这个市场之中添一把柴一般,近年来中国政府也为这一市场提供了一系列的利好政策。

  我们知道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与影视行业互相影响,相对于影视行业“滚开,让专业的来”这样的特性,只要是个人,就能参与到互联网之中。而这也就造成了互联网许多人气话题或者表现手法,是有一定的敏感性的—比如“草泥马”这种词汇,在电视里出现难免会引起不少争议。但是在大屏幕之上,似乎人们的耐受力变得更高了起来。很多观众切实地感觉到,其实相对于过去,中国的影视市场已经放开了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电影还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前不久,上海普陀举办了“互联网电影嘉年华”,上海普陀区区长程向民表示,普陀正力图为互联网企业、影视企业和投资机构搭建分享、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并以此拓展普陀发展互联网电影的新空间。其实,开放始终是主旋律。你能做的题材多了,互联网也给了你足够的原料,那么影视市场的繁荣也就是必然了。

  而另外一方面,从政府到民间,对于网络盗版的监管也更为下得了狠手了—两个最为著名的例子,莫过于人人影视的解散以及快播被一锅端。虽然不少人对此表示非常遗憾,但是联想到当初还算繁荣的中国单机游戏市场就是因为当时市场监管不利,硬生生被“藏经阁”们劣币驱逐良币,如今的影视市场可谓是生逢其时了。

  要盈利,怎么玩?

  虽然如今影视行业开始爆发性增长,但是并不是人人都能分这杯羹。在电影院之外,不少人还是拿着手中的资源唉声叹气,没办法把它转化成现金。而这其中,诸多视频网站就是重灾区。

  我们知道,目前视频网站主流盈利模式就是广告与付费两种。其中广告的效果显然最好,但是从优酷土豆成为第一批推出贴片广告的视频网站开始,围绕着“广告是否应该加入视频”的话题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但作为一个最稳妥的盈利模式,咱们可以看到贴片广告的长度已经越来越夸张了,比如腾讯视频,经常一部40分钟的电视剧,能够贴上90多秒的广告,而不少视频网站甚至在视频的中间强制插入了广告。结果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少观众干脆装上了视频屏蔽软件,把广告全给隔离了。结果网站钱照收不误,但是许多厂商发现,自己产品的广告效果似乎没有那么好了。

  为了改善自己的观影体验,很多视频网站又琢磨,干脆咱们再来一个付费制吧!比如绝大多数的视频网站,你可以有两种选择,要么充钱成为会员,可以直接取消广告,要么就忍受广告。另外诸如Bilibili(以下简称B站)这样的视频网站则效仿在线直播网站,搞出了一个“承包”制,也就是让受众能够在自愿情况下,对视频进行付费—价格从6~488元人民币不等。也就是说,你不出钱,同样也能享受到相同的服务。那么这种模式如何呢?以前一段时间人气相当旺的《Fate/stay night-UBW》第00集来举例,该集创下了560万点击量16400多承包量的奇迹。看起来这种收费模式似乎前景一片大好,但是像这样重量级的作品毕竟是极少数,不要说一季,就是一年也未必能够看到一部。B站购买版权的不少作品实际上是在赔本赚吆喝,全靠他们自己的网页游戏业务在支撑。

  B站都是这样,许多只是要你出钱去广告,或者出钱看视频的网站日子就更不好过了。虽然对广告忍耐力很差,但是似乎一旦提到了钱,人们也就没有那么不能忍了。而付费看视频更是糟糕,许多用户认为论效果,在家看远不如去电影院,而且电影院能及时收看最新上档的电影(许多电影都在接近下档甚至下档后才允许视频网站有偿播放),在多种微妙的考量下,许多用户宁愿大把大把在电影院花钱,也不愿意给视频网站了。

  其实归根结底,以视频网站为代表的互联网+影视盈利模式的匮乏,关键就是缺乏了有吸引力的产品内容。B站一集动画能够炸出那么多承包商来,靠的就是内容。可喜的是,现在很多视频网站都意识到了这一点,纷纷推出自己的招牌网络视频。诸如《万万没想到》、《奇葩说》和《暴走大事件》这样网络视频的热播,以及它们巧妙的广告插入模式,已经开始逐渐扭转这样的颓势。而这,正是互联网时代对于影视产业的重要贡献。

  互联网并不是万能的

  虽然移动互联网时代为整个影视行业带来了无数活力,而且不少草根创作者也能够借助这一平台,创作自己的作品,但是门槛低了,也就意味着竞争大了。

  创造一个产品也许并不太难,但是能让它大卖还能拉来投资商与赞助商,这就不是简单的活了。似乎任何能够和互联网扯上关系的行业,不管是团购、手游还是影视,都注定在一开始就会和“烧钱”挂钩。比如现在一个新的网络剧,光会做还不行,还要会炒作。而提到炒作,难免就要请几个大V转发一轮,这一转发,烧钱就打不住了。然而即便花费了巨额的广告费用,产品如果拿不出很有爆点的内容,那么它依旧不能火。在同类产品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想要从其中脱颖而出,长时间保持超人一般的创作水准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你看许多网络剧都会雇佣一大批写手在背后负责各种段子,提供创作灵感。一个主持人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几十人的创作团队,想要养活这个团队,你需要的还是钱。所以创作门槛低了,不代表人人都能进这个圈子,如果你没钱没人脉更没有产品,那么即便身处这个时代,你也难以从其中捞到金子。

  结束语

  回过头来看,这两年通过互联网营销取得不错票房的电影,已经不再是个案。前有《失恋33天》,后来又有《秦时明月》和《大圣归来》等。从陌路到伙伴,互联网和影视圈的关系越走越近。

  互联网+下的影视生态不是偶然形成的。越来越深入的移动互联网,需要影视等重内容满足用户消费,而反过来线上又孕育了IP,提供宣传渠道。与此同时,互联网思维还能为电影产业的形态产生莫大影响。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