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投行候任行长金立群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亚投行,北京,金立群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16 13:25
金立群一路陪伴亚投行筹备到设立,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他是一个塑造者。8月24日,筹建亚投行第六次谈判代表会议上,金立群当选为亚投行候任行长。在人们看来,金立群既有国际视野,又懂中国现状。因此,外界对其当选可谓并不意外,也不吃惊。
不出意外,金立群将出任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AIIB)首任行长。
8月24日,中国财政部官网发布消息,筹建亚投行第六次谈判代表会议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举行。与会的54个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谈判代表选举金立群为亚投行候任行长。候任行长将在亚投行首次理事会上被任命为行长。
亚投行由中国倡导设立,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亚投行的资本规模将为1000亿美元,初始认缴资本目标为500亿美元左右,实缴资本为认缴资本的20%,总部将设在北京金融街,预计2015年底投入运营。其中,中国出资297.8亿美元,持股30.34%,中国投票权占总投票权的26.06%。
担任首任行长符合外界预期
在亚投行筹建过程中获誉颇多的金立群,将担任亚投行首任行长符合外界预期。
现任亚投行筹建多边临时秘书处秘书长的金立群,此前曾担任中国财政部副部长、亚洲开发银行第一副行长、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监事长,以及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要职。
中国财政部在宣布金立群提名的简短公告中,评价他“具有在政府部门、国际机构和私营部门丰富的领导和管理经验”。
“金立群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在财政部和亚投行都担任过要职,对内对外都比较了解。”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说,金立群出任亚投行首任行长是必然的,中国是亚投行第一大股东,总部设在北京,初期运作要跟中国政治、文化协调。
关于亚投行未来的挑战,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治理研究室副主任黄薇表示,目前全球经济不太稳定,包括亚洲,也包括中国,都有很多不稳定迹象。亚投行此时宣布行长,并开始一系列运作,对整个经济生态也起到稳定剂的作用。
主导亚投行“超预期胜利”
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达57个,远高于亚洲开发银行创始成员数量(31个),比亚行总成员67个也只差10个。亚投行迎来多数成员国加入的转变发生在今年3月。
英法德等G7成员的加入,被视为亚投行打响头炮的一个标志。而金立群,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彬彬有礼且行事老练的官员,则居功至伟。
今年3月12日,英国“突然”宣布加入亚投行,让明确表态反对的美国人目瞪口呆。此后的剧情演绎更是远超美国预期,他的另外三大盟友法国、德国、意大利在3月17日宣布加入亚投行。再往后,韩国、澳大利亚也都成为亚投行的创始会员国。
这被视为一场超出中国预期的胜利。金立群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极为关键。
黄薇认为,金立群是个非常有国际背景的人,已在多边金融机构工作过,而且在国外时间也比较长,个人魅力大家都认可。做事行为方面能够得到国内外的认可。他一路陪伴亚投行筹备到设立,一定程度上说他是一个塑造者,他做行长并不意外,也不吃惊。他做行长是亚投行顺利推进的稳定剂。
“亚投行对世界银行、亚行是一个补充,而不是替代,是对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的完善和推进,而不是颠覆”,对于外界的疑虑,金立群这样说。
亚开行的宝贵工作经验
金立群曾有一个身份是:亚洲开发银行第一副行长,是亚开行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副行长。
2003年,由中国政府推荐,金立群竞选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一职并胜出,2006年获得连任。在亚开行期间,金立群主管南亚和湄公河区域事务,致力于推动南亚基础设施建设。关于这一段经历,金立群在日后写有多篇文章,讲述了一些有趣的故事。
例如,当亚开行在柬埔寨的贷款出了问题的时候,金立群飞到金边与柬埔寨总理洪森面谈,他谈到洪森嗓门很大、但心思细密与体型不相符;他曾深入老挝大型水利发电项目基地,在深山老林里转了三天,和当地农民交谈,在工地附近的乡村客栈下榻。诸如此类的故事。
当2008年金立群从亚开行离职时,亚开行官方对他的评价是:工作勤奋,处事灵活,成就斐然。
作为亚行第一位中国籍副行长,在其五年任期内,为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金立群在亚行主要负责所有发展中国家私营部门的贷款和股权投资业务,为这些国家的银行改革、改组和化解金融风险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援助,并推动亚行参与中国银行、光大银行、厦门国际银行、杭州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
从苏州走向世界的金融高官
1949年,金立群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市一个贫民家庭。小学毕业后,他考上了常熟中学,后因仰慕廖慕禹、何吉人两位英语老师的大名,而考取江苏南菁高级中学。熟知金立群将担任亚投行的侯任行长职位后,常熟中学现任校长唐建雪表示,“自己亦觉与有荣焉,作为省中走出的老校友,金立群已为母校增添了莫大荣光。”
但实际上,因为1967年“文化大革命”到来,他在南菁中学只学习了一年时间。
在其后的10年时间里,金立群种地、修水利、造桥、搞乡镇企业、教书,“在繁重的劳动中而重返校园无望的背景下”,他仍然勤奋苦读。《新华社》在一篇写金立群的文章中这样叙述:在一天的繁重劳动之后,回到简陋的草棚里,捧读《莎士比亚全集》是这名内心苦闷的青年的唯一安慰。实际也是如此,金立群几乎靠着恩师廖慕禹寄给他的一套英文版的莎士比亚原著支持着度过了十年“文革”。
1978年,29岁的他考上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师从英文大师王佐良、许国璋。那一届只录了12名学生。之后,他以一篇语言学论文获得了英语文学硕士学位。
而就在他临近毕业的1980年,中国恢复了世界银行的成员国地位,而英语人才是奇缺资源。有志于学术道路的金立群,人生发生了改变。许国璋教授的昔日弟子请许老从研究生中推荐一人调财政部后赴世界银行工作。许老建议金立群考虑这一方向,因为“中国更需要经济和金融人才”。金立群最终决定采纳许老的建议。
金立群1980年赴美国工作,先后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和波士顿大学经济系研究生院学习,从事经济学研究。回国后获高级经济师职称。在工作之余,金立群利用自己的英语特长,翻译了《摩根财团》等书籍。金立群说,这本书的翻译,花费了两年的时间,“三译三校”。
丁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