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远通有限公司研制出一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EPS纳米燃油技术,可提高燃油燃烧率,减少油耗,降低各项排放物。但在市场推广时遇到了巨大困难。
2003年,张去非接触了北京远通公司的产品EPS纳米燃油装置,并对此产生了强烈兴趣。怀着美好憧憬,他带了20个产品回到大庆,测试后结果非常理想。
然而,十多年过去了,这个他非常看好的纳米燃油技术产品,依旧面临着市场准入瓶颈。面对质疑,他希望有关政府部门能对产品进行一次公平、公正、公开的权威检测。
光明的应用前景
EPS纳米燃油技术是一种将普通燃油处理成为纳米燃油的全新技术。它是将分子团球形直径300纳米左右的普通燃油处理成为直径3纳米以下的亲氧活性的纳米燃油,使燃油的燃烧更加完全、彻底,提高燃油设备的热效率,从而达到节省燃油、减少排放等效果。
“我前几天偷偷在女儿的车上装了EPS装置。有一天,她男朋友对她说这两天车开得很轻脚,有点感觉。”
8月15日,张去非在介绍EPS的效用时,对《小康》记者讲述了这么一段小插曲。
北京远通有限公司是国家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型百强民营企业,从2000年开始,公司总裁王文浩(EPS装置专利发明人)带领他的团队致力于燃油处理技术开发和应用,历经十余年科研,成功研制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EPS纳米燃油技术。
“我们和中国科学院及国家原子能研究院等国内在流体和物质微观结构领域的权威研究机构合作,对经过EPS处理后的燃油从微观层次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通过EPS后,普通商用柴油中大量存在的大于300纳米的分子团全部被击碎成为小于3纳米的颗粒。”张去非对《小康》记者说。
在北京远通公司的EPS纳米燃油装置发明专利证书上也写明了这一点: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颗粒燃油,其基本不含有大于10nm的颗粒。本发明的纳米颗粒燃料油与常规燃料油相比,显著提高了燃料油的燃烧程度。在应用中可以显著节约燃油、减少尾气中CO等物质的排放量。
为了进一步验证EPS的功效,张去非将产品拿到黑龙江省大庆市和北京市,先后经过了大庆胜利油田管理局能源监测站和北京市节能监测中心对EPS纳米燃油的监测。结果显示,节油方面可达20%-30%,有的实例达到40%。减排方面50%-90%,尾气中的CO、HC、NOx、PM、排放量,平均减少50%以上。安装EPS装置后,达到欧洲III号排放标准的汽车,可以轻松达到欧洲V号标准。除了节能减排,EPS装置还可提高动力20%,降低发动机噪音,清除发动机积碳和降低排气温度,有效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
据了解,EPS纳米燃油装置可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凡是燃油动力装置都可应用,包括汽车、船艇、内燃机车、发电机组等燃油动力装置。现在在北京的近千辆出租车、胜利油田部分石油钻井机以及一些万吨远洋轮、小型海轮和一些百货商场的发电机组等设备上都安装了EPS纳米燃油装置。
艰难的推广历程
“虽然EPS装置的前景十分光明,但我们所走的道路是十分曲折的。”张去非从2004年做远通公司东三省的总代理,到现在成为远通公司的副总经理,对市场推广时遇到的困难不胜唏嘘。
“EPS纳米燃油装置从研发到推广已经有十多年,目前已经发展到第九代产品。但是由于我们自身对产品的认识不够,导致之前的市场开发方向不准确。之前主要是针对个体进行推广。作为普通老百姓,花十万二十万买一辆车,是一个很大的资产,节不节油其实不是很在意。加上对EPS装置半信半疑,担心会把爱车弄坏。所以我们要费好多口舌向车主介绍这个产品,人家才装。另外,虽然国家倡导节能减排,但是很多车主对尾气排放仍不在乎,认为只要达标就可以了。基于这些原因,EPS装置一直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应用。”张去非说。
而在市场开发时也遇到了对EPS装置本身的质疑。EPS装置想要大规模的进入市场,前提是必须取得国家有关部门的检测和认证。而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在这个方面遇到了重重困难。
有专业人士把EPS定位为“与汽车有关的技术”,而不是“与燃油有关的发明”。针对这一状况,北京远通公司加强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进一步做好产品设计合理化、加工精密化、安装简便化和调试标准化。另一方面,北京远通公司积极向其他“用油领域”发展,目前累计开发了七个系列的产品。
有人质疑EPS节油的机理。“EPS装置节能减排的前提是车况应是正常的,它代替不了修车。面对质疑,公司在一些企业和政府机构做了检测。但是仍有人质疑检测的权威性,因此我们希望能得到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和环保部等有关部门的重视,对EPS纳米燃油装置进行全面、权威、公平的检测。”张去非表示希望能得到政府权威部门的检测,为我国的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十多年来,我从没有打过退堂鼓。我相信我的眼睛,在大庆测试的时候,测试结果非常好。虽然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一定是光明的。”张去非对EPS装置的前景充满信心。
据悉,此前,工信部联合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发布了《关于加强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油消耗量管理的通知》,提出将对“达不到车型燃料消耗量目标值车型停产、限产”等五项处罚措施。此举旨在保证实现“到2015年底,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油消耗量降至6.9L/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5.9L/百公里以下”的目标。
《小康》记者 陈远鹏 余弘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