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麻花”是如何拧成的

  • 来源:微型计算机Geek
  • 关键字:舞台剧,话剧,音乐剧
  • 发布时间:2015-09-17 13:37

  开心麻花于2003年首创“贺岁舞台剧”概念,并在此后10年时间里,陆续推出了21部舞台剧,剧剧成为京城文化热点。开心麻花系列舞台剧在北京及全国中心城市上演超过2000场,为百余万观众带来了无限欢乐。现在,开心麻花已经成为国内舞台剧领域最具市场号召力的民营机构,无数年轻人高度喜爱开心麻花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改变了话剧的市场生态

  “它让话剧走下了高高在上的艺术神坛,把渐渐对话剧失去兴趣的年轻人重新拉回剧场”

  开心麻花,一开始就与众不同。2003年底,受话剧《翠花,上酸菜》的启发,开心麻花的创始人张晨、遇凯等人创作了我国第一部贺岁喜剧《想吃麻花现给你拧》。相较于传统话剧的严肃性和哲思性,《想吃麻花现给你拧》融合了相声、舞蹈、魔术等多种艺术形式,讲述方式搞笑,语言风趣幽默,情节妙趣横生,而内容却极具讽刺性,批判了社会上的种种不良现象,比如拜金主义、明星炒作等。

  更令人意外的是,开心麻花还要将作品搬上千人以上的大剧场——反话剧的小众化特点。消息一出,周围响起了一片反对声。这也难怪,一直以来话剧界对喜剧都不重视,认为难登大雅之堂。没想到,作品《想吃麻花现给你拧》在大剧场的舞台上,一演就是40场。

  此后,为了让更多带着“麻花风格”标签的作品冒出来,张晨等人干脆到工商局注册了一个文化传媒公司,名字就叫“开心麻花”,以为人民娱乐服务为宗旨。9年的时间里,开心麻花交出了17部话剧、2部音乐剧,演出场次更是高达2000多场,叫好又叫座。“麻花效应”也逐渐从北京刮向全国,年营业额达五六千万元。

  从此他们让话剧走下了高高在上的艺术神坛,把渐渐对话剧失去兴趣的年轻人重新拉回剧场。开心麻花所走的商业话剧路线,改变了话剧的市场生态,极大地推动了10年来话剧的市场化发展。

  每部作品都要比上一部有新意

  “要想出新主意,没别的好办法,除了勤奋,还是勤奋”

  开心麻花作品,最大特点就是包袱多、笑点多,几乎每场演出,观众都能从开场笑到散场。有网友写道:每次看麻花剧,都会笑到肚子疼。开心麻花每部剧上演前通常要排练3个月,而在排练前,光剧本修改讨论就要在6个月以上。因为搞戏剧创作的人都知道,剧本是根本,剧本不过关,一切都无从谈起。即便剧本定稿,在排练过程中甚至演出后,也会不断打磨修改。在开心麻花的排练厅里,你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十几个演员和编剧、导演一起发呆,有时一愣就是一两个小时。

  那么,对于开心麻花,什么才叫“好”呢?开心麻花定了一个规矩:每部作品都要比上一部有新意。就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条规矩时刻逼迫他们“不断想出新的主意”,“要想出新主意,没别的好办法,除了勤奋,还是勤奋。”每到年底的演出旺季,开心麻花的主创人员,都是每天从上午10点工作到晚上10点,而这两年参加春晚的主创人员,每晚单位的排练结束后,还要参加春晚节目的排练,常常一干就是一个通宵。

  市场化运作成就了开心麻花

  “独具特色的会员制,机动灵活的营销策略”

  开心麻花开启了国内的商业话剧市场,从另一个角度说,也是市场成就了今天的开心麻花。不管怎么说,开心麻花积极开拓并适应市场,是其成功的重要法宝。早年当很多文艺院团还不知市场为何物时,刚入行的开心麻花,就开始了培育和开拓市场的工作,并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会员制,吸纳了10万“铁杆粉丝”。

  不仅如此,对于观众较为敏感的票价,开心麻花早在2003年就实行“买一张票加50元送一张”的营销策略。此举不仅在客观上降低了票价,更重要的是能够吸引观众入场,在市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对于培育市场具有极大作用,现在包括北京人艺在内的很多文艺院团都在学习开心麻花当初的做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