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能源汽车”需要产业链协同

  • 来源:新能源汽车报
  • 关键字:互联网+,新能源汽车,阿里巴巴
  • 发布时间:2015-09-18 09:34

  《中国制造2025》提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发展领域,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进一步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路线及目标。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具有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等产业优势。然而,新能源汽车仍存在动力电池续航里程短、充电难、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相比传统燃油汽车,在产业化生产和商业化推广方面仍处于劣势。自2013年以来,国家政策持续加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2015年1~7月,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9.89万辆,预计2015年达20万辆,同比增长速度达到3倍。但随着补贴政策退步,新能源汽车将失去原有的优势,与传统的汽车相比竞争力不足。

  近来,“互联网+”热潮正席卷各个行业,各大企业四处开疆拓土,纷纷抢滩汽车行业。继谷歌发布了第一款无人驾驶原型车、苹果声称进军汽车领域、乐视联手北汽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之后,阿里巴巴牵手上汽集团,双方投资10亿元设立互联网汽车基金,共同开拓互联网汽车相关技术规范。百度也宣布进军互联网汽车领域,将推进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在中国的发展。“互联网+汽车”热潮的到来,无疑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推广和技术迭代注入了新动力。“智能化、电动化、轻量化”是未来汽车发展方向,而互联网与新能源汽车融合又有哪些新的模式?

  以“互联网+新能源汽车”为载体的智能交通系统。互联网为新能源汽车系统各主体要素之间的资源整合提供了有效的信息系统平台,使新能源汽车产业和信息技术、IT产业等紧密结合,实现技术整合。“互联网+新能源汽车”模式将在一个共同的网络平台上实现商业化推广,促进智能交通系统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可以通过数据网络平台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智能化监控,包括新能源汽车的监控、充换电站监控和电池监控,确保新能源汽车安全正常行驶。同时,充换电站、配送站和充电桩的情况则通过数据中心实时监控,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另一方面,通过数据网络平台对新能源汽车实现信息服务,及时了解各新能源汽车的行驶路径、路况信息、充换电站的情况,帮助合理调整充换电时间和地点等。另外,公交、出租车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新能源汽车则可以提供智能预订、实时信息等服务。

  以“互联网+新能源汽车”为载体的车联网系统。通过技术整合、信息共享、产业融合,从而实现利益共享,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人与车的交互方面,互联网技术融入,能够智能地分析路况和行车状况。当偏离正常的行驶车道、路况较差时,车辆会提前预警,能够给出合理高效的备选线路。同时,通过互联网也可以实现即时通讯、社交等应用服务,逐步加强新能源汽车的用户体验,将释放新能源汽车发展潜力。此外,“新能源汽车+车联网”商业模式可以衍生出很多附加产业价值,为消费者提供智能化服务,为各企业开辟新的发展方向和盈利渠道。车联网的应用,使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必然与互联网、无线网络等连接,形成基于物联网的新型网络服务体系,并为运营商带来新的盈利渠道。其中,数据中心所提供的路况信息和智能防盗等服务项目可以作为一种商品卖给非电动汽车客户群体。具体而言,数据中心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提供餐饮、娱乐等广告服务,既为服务增值,又可以增加广告收入。如针对车主出行涉及的餐饮、娱乐、休闲场所的喜好和需求进行新媒体平台的广告收入、生活服务热点平台和引入热点CP/SP资源所获得的收入。

  然而,互联网与新能源汽车融合涉及汽车、电子、通信、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等多个行业,其发展的商业模式尚未成熟,仍存在各自为政、技术标准缺失、多方利益协调难、基础设施尚未完善等问题。在智能交通建设方面,应打破各自为政、加快统一标准,由汽车行业牵头,协同信息、电子、交通等不同行业共同进行,以软硬件接口、协议、平台、安全等共性基础标准为重点,形成较为统一的行业标准,在一定范围内形成跨平台互通。在车联网方面,构建上下游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车联网产业链,要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安全辅助驾驶、通信标准、信息共享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各部分应根据自身优势,分环节参与,集中精力做好细分领域,避免资源过度集中,逐步形成通过电商或O2O为驾驶者提供各类服务的商业模式。

  简良 赛迪顾问汽车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