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造车,最怕有劲儿使不上

  作为市场的领头羊,苹果只要稍有风吹草动便会引来无数猜测。一条苹果找到了试车场地的新闻,让人浮想联翩。这似乎这坐实了Apple Car的存在。不过苹果放着高利润率的科技业不做,非要跑到已经成熟而利润率相对不高的汽车制造业,是谋定而后动还是“大干快干”?前方又有什么“拦路虎”等着它呢?

  苹果必须要酷下去

  要说微软去年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无疑要数“Hololens的亮相”。我并不准备吹嘘一下“微软就是牛”,或者赞Hololens本身功能强大。我其实想说的是“Hololens的亮相”。对于一家科技公司而言,如果你不再代表着最尖端的科技、最强的技术和最好的产品,无异于一家奢侈品厂家不再“奢侈”。即使Hololens本身失败了,它的亮相也会让微软看上去更“酷”。保持消费者对你的信心和期待,对于科技公司来说举足轻重。

  而对于如今的苹果而言,iPhone的牛市固然还在,但是已经很难让消费者对智能手机这个事物产生当初的热情。更不幸的是,如果没有新产品线的消息,苹果就会一步步地变得不那么酷,即使它每年依然能制造出最好的手机。可以说,从Mac到iPod,再到如今的iPhone和Apple Watch,酷一直都是苹果的商业模式,它需要继续酷下去。

  娱乐圈里有句话叫“所有的绯闻都是真的”。对于最近的“造车”绯闻,就苹果不再那么酷的现实处境来看,这车不想造也得硬上。如果说,通过对黑莓和摩托的全键盘“智能手机”的改造,苹果创造了革命性产品iPhone的话,那么现在的汽车又有哪些“薄弱环节”需要苹果来“再一次,改变世界”呢?从目前曝光的消息显示,苹果的猎头们的挖角对象都不约而同地集中在了自动驾驶领域。

  不难想象,在汽车这样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行业中,传统厂商制造和工艺技术上的积累,让谷歌、特斯拉和苹果等科技公司只能着眼于“自动化”。如果解决了自动驾驶的课题,传统厂商呕心沥血的技术积累可能被“自动驾驶”带来的颠覆性的体验挑落马下——这正是新兴科技厂商可以暗渡的“陈仓”。

  造车,苹果拼什么

  可是问题也随着机遇而来了。如果说谷歌,仰仗着自己傲人的人才队伍和数据储备,尚有解决“自动化驾驶”这类技术难题的底气时,苹果又能依赖什么呢?想来苹果引以为傲的,恐怕就是刻在产品后盖上的“Designedby Apple”了——苹果有着业界领先的设计能力。通过工业和人机交互的设计创新,苹果可以在弱智能的工业时代中,让初等机器和人之间的协作更顺畅。

  对于Mac,苹果着力于解决的是“发挥电脑的生产力”而不是“制造好的电脑”。i Pod时期,苹果的功劳在于“随时听歌”,而非“听最高质量的音乐”,而如今苹果则着力解决了手机“使生活更容易”而不是让它“跑分碉堡了”。我绕着弯地夸了一大圈,无非想指出苹果的最不易被赶超的,其实并不是尖端技术和强大的制造,而是通过强大的工业设计和创造力,同现有产品已有的顽疾“刚正面”,并完美切中普罗大众对科技产品的需求。

  只有设计就够了吗?

  看来,还是得拿出看家本领“设计”来一博。然而,苹果在造车大业上却很难再次舞动这把顺手的“宝刀”。设计师并不造物,也不能救民于水火。设计不是产品的一切,而只是其中的一环。它在产品同质化时期让产品“人有我优”,但是明显现在的自动驾驶汽车,大家比拼的还是“人无我有”,是技术的优越性。

  相较于手机产业,汽车行业的技术集成度更高,意味着在目前的一段时间内,这些产品技术上的优异,会直接区分出产品的好坏。纵使库克手握大笔资金,可以大肆挖人,但落到产品上,无疑还是需要时间来沉淀。诚然,苹果在工艺上和制造上的追求在手机厂商中能傲视群雄,但是对手换成视工艺和制造为看家本领的汽车厂商,自己这方面的优势将被磨平。苹果拿什么来支撑设计?

  看看手表市场,Apple Watch不能不说是汇聚苹果的精湛工艺和高精度制造的集大成之作,但是对手不再是三星等“糙哥”,而是卖了几世纪工艺和情怀的手表厂商们时,用户会为了苹果金表而奔走相告吗?答案是不会。手表如此,汽车更甚。苹果或许可以在短期内设计出一款狂拽炫酷X炸天的概念汽车,但是真正落地的汽车产品却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搞定。网上不是有人说了么,你可以一个月整容成范冰冰,但却不能用一年时间读成林徽因。

  苹果选择现在切入汽车行业,究其背后的原因,除了前文提到的要酷以外,Apple Watch的暂时不顺,也给被华尔街紧盯的苹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并非是产品本身的好坏,而是当一个(比如智能手表)产品定义的权力不在苹果手上时,所谓的“后入优势”到底能发挥多少呢?所以,这次苹果要早早的进场了。

  文/sainho93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