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亟需顶层规划

  • 来源:新能源汽车报
  •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企业,充电桩
  • 发布时间:2015-09-28 14:14

  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得到大量推广。今年5月份,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专门对部分生产城市做了用户调查,我们派出几位专家调查影响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主要制约因素,得出的结论是,当前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

  基于对国家新能源汽车战略平台的认识,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相关技术研究和攻关等问题,我们的课题主要目标是聚焦充电基础设施。我们系统分析了国内外基础设施的现状和趋势,特别是总结了各个国家普遍性和地域性的做法和经验。

  通过调研和交流,我们初步分析出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因素,希望借此在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思路和路径上,能够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即将发布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和指南,我们希望能够把研究过程当中的一些认识,更多地被指导意见和指南采纳。

  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相应的充电基础设施发展也非常快。目前,中国、美国和日本的数量相对排名靠前,这和电动汽车保有量也是相对应的。此外,美国、欧洲和德国等西方国家也提出了与电动汽车发展相适应的目标数量要求。从思路上来说,日本和德国更是提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实施不同的发展策略。

  与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差别较大的是,上述国家在充电设施建设布局上更充分地利用了现有的商业道路和交通设施等现有基础设施,也更加灵活分散地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比如,德国、日本在这方面的阶段目标非常明确,分为准备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并且提出了不同阶段的数量设置。日本五年前就提出了公共慢充桩目标,无论是快充桩还是慢充桩都依托现有的酒店和停车场等公共场所。而德国采取的是鼓励私人专用充电桩向社会开放的政策,充分利用充电基础设施向社会提供开放服务。

  在建设规范和管理方面,上述两国还有经验很多值得中国借鉴。第一是基础设施的标准化,第二是实施统一认证,这种认证有的是列入到安全法规认证。日本采取的第三方资源认证,更是跟财政补贴挂钩,变成了变相的强制认证。

  此外,在充电基础设施补贴方面,国外也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初期,政府会根据其设施性质给予不同额度的补贴。如果是完全向社会开放提供服务,那么给予高比例补贴;以自我使用为主,则给予低的补贴。除了国家层面的补贴,有些城市还有地方政府层面的补贴。

  这些政策和实践为我国充电桩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首先,是政府应该注重对充电桩建设的补贴机制,根据普遍估计,在2020年之前充电基础设施依靠本身无法盈利。虽然当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踊跃,但是如果找不到良好的盈利模式,自然会影响其积极性。

  其次,在发展思路上我们也应该考虑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策略。比如在私人乘用车方面,英国普遍建立起以交流慢充为主、直流快充为辅的思路。而且同时还应该推动标准国际化。

  再次,在认证监管上,美国和日本已经形成了几家优势的规模化充电服务商,前三家基本上占60%-70%的市场份额,便于竞争以及衡量标准。此外还建立了付费平台的标准建设和示范。

  而在我国,虽然电动汽车发展较快,但对于充电桩无论是是市场化还是产业化的重要性认识都还明显不够。地方政府更多是把其完全推给市场或者让市场发挥主要作用。比如某城市目前已经有几十家充电桩企业,这些相对而言非常分散,充电基础设施不兼容和标准执行不到位问题比较突出,部分运营企业不能有效的互联互通,也缺少统一的统筹和管理。我们曾以十款车和十个充电桩做调研,30%以上不能兼容。

  基于这个调研结果,我们希望能提供一些建议。首先是要把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同时需要加强充电基础设施的顶层设计,根据电动汽车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策略和政策。对不同用途的车辆制定不同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路线,包括充电基础设施的布局,都应该有基本的原则指导。

  其次,我认为非常重要的是出台国家层面的财税激励政策。比如根据示范城市在基础设施投入的强度给予适当的奖励。同时还需要实施统一的标准和认证,我们认为在中国实施强制性的认证并不难操作。具体而言,在操作过程中,第三方的认证应该和补贴进行挂钩,在认证和监管方面建议大力推动充电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再次,还需要实现车桩兼容、信息共享、规范兼容等,推动政策衔接和管理规范的完善。最主要的是制定一个充电桩建设的指导手册,像美国对不同的对象,包括个人用户、业主、建设商以及政府部门都有专门很详细的手册、流程。我们现在任何一个充电桩的建设都是个案,所以国家指导意见发布之后,这个手册和指南会很快列入到计划当中。

  最后,我们还需要培育规模化的企业,或者是跨区域的集团化经营,这样有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希望能够开展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和可再生能源以及智能电网的融合前瞻性研究和示范,今后充电电动汽车的发展肯定跟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利用、智能电网甚至是智慧社区是相辅相成的。

  张进华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