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蒸烤,连摄影器材也“罢工”

  • 来源:足球报
  • 关键字:迪拜,多哈,中国队
  • 发布时间:2015-10-08 11:04

  10月的北京,秋高气爽,从北京出发时,国脚们一脸的轻松惬意,尽管刚刚过去的亚冠、足协杯等比赛,让大部分国脚还是感到非常疲劳。

  这一次,为了适应多哈炎热闷湿的气候,国家队提前6天赶到了西亚,他们将训练营扎在了和多哈距离很近、天气极为相似甚至比多哈更为闷热的迪拜,一切都是为了让国家队的队员们更好地适应西亚的气候。

  然而,残酷的现实还是超越了绝大多数人的想象。10月3日,阿联酋迪拜郊区的迪拜王储哈曼丹私人球场。这是一片非常美丽的球场,踩在球场上,宛如踩在地毯上一般:平整得不能再平整的场地,整齐得不能再整齐的修剪,舒服的不能再舒服的软硬度,让很多记者都不禁感叹:这是我见过最漂亮的足球场了。

  这天晚上6点半,国家队在迪拜进行了第一堂训练课。

  当国家队的训练开始时,记者们却慌了神。其实,从车上走下来的时候,一名摄像记者就发现了问题:机器怎么都湿了啊?当他架起机器准备开始拍摄的时候,发现镜头上已经全是雾水,拍摄出来的画面根本没法看。擦了一遍,好了些,但拍了没几秒钟,镜头又雾蒙蒙一片,再擦,再拍,15分钟的时间,两名摄像记者已经满头大汗,无奈之下,他们甚至拿出了手机,用手机进行视频的拍摄。

  另外两名摄影记者也是如此,当他们开始拍照的时候,发现照片完全是模糊的:雾水同样笼罩着镜头.随后的情景和摄像记者一样:擦一下镜头,拍一下,再擦一下镜头,再拍一下,期间还不要不断地把镜头卸下来,擦去镜头里面的水分。

  第一堂训练课,国家队是以恢复为主。邹正因为有些拉伤,一直在慢走,郑智等几名球员则慢跑,其他球员则在佩兰和助教的带领下进行恢复性训练,训练很简单,就是做一些传接球,然后在场边进行侧身跑、小步幅跑等。不到10分钟的时间,在训练量并不大、且没有任何冲刺跑的情况下,队员们已经汗流满面,一名队员忍不住抱怨了一声:“这是什么鬼天气啊。”

  其时,迪拜的温度约在34度左右,而这天的最高温度是37度,说起来,这个温度并不算高,但问题是,当时的湿度高。当地的天气预报报道了两个湿度:50%和70%。显然后者更让人信服,至少记者多次在湿热天气中采访,摄像、摄影器材无法正常使用的现象还是极为罕见的。据天气预报,5日和6日,迪拜的温度将持续走高,最高温度分别达到42度和41度,按照国家队6点半的这个训练时间,训练时的温度应该在37度到38度左右,湿度仍旧会保持一个非常高的水准。

  再来看一下比赛地卡塔尔多哈的温度:7日,国家队将抵达赛地,当天晚上要进行适应性训练,这天多哈的温度是最低31度,最高35度,这意味着,国家队适应场地的时候,温度约33度左右,但湿度或许会比迪拜低一些。8日,国家队比赛将开始,这天多哈的最高温度是36度,最低温度是30度,这表明,在国家队进行比赛的时候,温度约在33度左右。

  这种比赛条件显然是极为苛刻的,尽管在中超联赛中,夏季的一些比赛场次也可能会达到这样的状况,但对于中国球员来讲,这显然不是一个经常遇到的情况。

  当然,这一切都来自于天气预报的分析,具体比赛时的温度和湿度或许会有一些变化,有可能是良性的变化:稍清爽一些,但也有可能会是恶性的变化。

  [西亚天气篇]若不“中暑”,大功将可告成

  对于中国足球来说,西亚的天气一直很要命。2005年亚冠联赛,山东鲁能和深圳健力宝表现都非常出色,一个闯入八强,一个闯入四强,然而2005年9月22日,在沙特吉达进行的亚冠四分之一决赛中,鲁能客场2比7惨败于伊蒂哈德;9月28日,在阿布扎比,深圳健力宝也输得很惨,0比6惨败于艾尔艾因脚下。

  西亚的“夏天”

  回到本次国家队比赛地多哈,多哈的气候,属于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这里的季节基本上分为夏季和冬季两个季节,其中夏季为5到10月,也就是我们通俗意义上讲的夏季和秋季;冬季为11月到翌年4月,是通俗意义上冬季和春季。

  从比赛条件看,整个“夏季”,多哈的天气根本不适合进行体育运动,对此,我们不妨看一下多哈在“夏季”5到10月份的温度走向:5月份,多哈的最低气温为25度,最高气温已经高达38度,6到9月份,多哈的最低气温分别是28、29、29和26度,最高气温则是41、42、41和39度。10月份,多哈最低气温23度,最高气温35度。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目前多哈10月上旬的温度基本和9月份相似:最低气温26度,最高气温会达到38—39度。

  在多哈,足球比赛一般选择在傍晚6点到7点这个时间段进行,比如本次卡塔尔和中国队的比赛,卡塔尔就把比赛安排在了傍晚6点半。此时多哈的温度和最高气温相比,约有3—4度左右的下降幅度。实际上,如果把比赛安排到9点,温度会进一步下降,但卡塔尔显然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优势”。

  根据历史气温图表看,多哈5到10月份傍晚6点到7点进行足球比赛时的平均温度,这个数值大体是34度、37度、38度、37度、31度。

  国足“中暑”15年

  那些年,国家队在西亚是怎样“中暑”的?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先看一个表格(见表1):国家队2001年以来,过去15年“夏季”(5到10月分)在西亚比赛的战绩。在这个表格中,在西亚和非西亚球队的对阵不计算在内,由于伊朗的德黑兰不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在德黑兰的比赛同样不计算在内。

  5到10月份,西亚的夏季非常不适宜进行比赛,在这种情况下,过去15年,中国队从来不曾在这几个季节到西亚进行热身赛或者参加邀请赛,不过,世界杯预选赛和亚洲杯预选赛,由于战线较长,不可避免地要在这样的季节到西亚参加比赛,15年来,中国队7次在夏季到西亚比赛,单看总战绩还是非常不错:3胜2平2负。但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两场关键的胜利都发生在2001年,赛事都是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那次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表现非常出色,最终杀入了日韩世界杯决赛圈。这意味着,打好西亚的客场比赛,杀出世预赛的成功几率就高。

  2001年之后,中国队4度在夏季前往西亚参加比赛,战绩是尴尬的1胜1平2负,说起来还算是有一场胜利,但问题是,这场胜利中国队击败的对手是巴勒斯坦——这几乎是西亚最弱的球队了。除此之外,中国队先后输给科威特和约旦,战平卡塔尔。

  [西亚客场篇]天气不热 客战西亚也尴尬

  同样先看一个表格(见表2),这次我们给出的是中国过去15年间,在西亚的“冬季战绩”。

  这是2002年至今,国家队在西亚“冬季”的客场战绩,此时,天气的影响已经不再是主要部分,但国家队的战绩仍旧不尽如人意。

  在19场比赛中,国家队5胜5平9负,处于劣势。如果算上2001年到现在的7场“夏季”比赛,在全部26场比赛中,国家队的战绩是8胜7平11负,劣势仍旧非常明显。显然,中国队在西亚客战并不在行。

  另外一个数据则更让人尴尬:2011年1月8日,国家队在亚洲杯上2比0击败卡塔尔,随后将近5年的时间,国家队的战绩竟然是全败,期间总共进行了6场比赛,战绩(见表3)。

  这些比赛,有伊拉克、沙特、卡塔尔这样相对较强的球队,也有阿曼、约旦这样相对较弱的球队。这6场比赛,有5场发生在卡马乔时代和后卡马乔时代,其中卡马乔上任之后,中国队在西亚连续输给约旦和伊拉克,后卡马乔时代的战绩同样尴尬。

  在佩兰上任之后,他尚未带队前来西亚比赛,我们也期待国家队能够打破过去将近5年的6连负魔咒。

  [战地多哈篇]历史昭示此番刷卡是平局?

  从西亚再具体到多哈,中国队的战绩又是怎么样的呢(见表4)?

  追溯过去20年中国队和卡塔尔的交战纪录,1997年9月26日,中国队在世界杯预选赛在多哈对阵卡塔尔,双方打成1比1平,随后,中国队在多哈进行过8场比赛,其中4次对阵卡塔尔,另外4次和其他球队交手,中国队在多哈对阵卡塔尔的战绩是3平1负,对阵其他球队的战绩还算不错:2胜1平1负,这清晰地表明了卡塔尔的主场优势。

  在多哈,中国队还曾打过一场世界杯预选赛,不过当时的对手并不是卡塔尔,而是伊拉克队:2011年11月11日,世界杯预选赛20强赛的比赛中,中国队0比1不敌伊拉克,直接宣告无缘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十强赛。

  由此,我们也不难得到这样的数据:客战卡塔尔,中国队3平1负,在多哈打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同样是3平1负,这清晰地表明,要想获胜是多么艰难。

  但另一个数据可能就相对乐观一些:在多哈“夏季作战”中,中国队虽然没有赢球,但同样没有输球,战绩是三连平,这三场比赛都是世界杯预选赛,其中两场比赛在9月份,1场比赛在6月份。按照这个规律,中国队在这场比赛中战平对手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但一切所谓的纪录和魔咒,都是用来打破的,这一次,中国队能创造奇迹吗?

  陈永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