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天理学与互联网的自然哲学基础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王阳明,天理学,互联网
  • 发布时间:2015-10-12 11:33

  互联网目前只有技术,还没有科学。即只有互联网技术,没有互联网科学。技术是术,科学是道。其后果,是互联网思维有术无道。反映到书摊上,各种互联网思维们,只能总结在江湖方术水平,是一些鸡鸣狗盗之招;却没有人能超越经验,总结出其中的规律来。好比太极只讲到太极拳术的水平,讲不到太极的理之上。中国经络(人体互联网)十分发达,电信互联网、商业互联网也很先进,就是因为没有发展为网络科学及其哲学,而成不了大气候。

  “互联网+”加遍一切之后,山也是互联网,水也是互联网,互联网反而不见了。二十年来,我看互联网,用的是减法,看到山也没有了,水也没有了,这时的互联网,剩下的最后一件事,就是王阳明看到的东西。

  1、天理学与互联网基础理论的内在关系:三即互联

  王阳明心学中的心,不是指精神(他谈精神一概用专用词“灵明”),心是指一种有特殊含义的理(心即理,是笛卡尔理性的反概念),指的是“三”;笛卡尔理性指的是“二”,史称二元论。二与三相反,二是排中律(A不能是非A),对应的是简单性系统;三是反排中律(A即非A。例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对应复杂性系统。

  三的定义是“执两用中”。执两用中翻译成英词,相当于Internet。执两,是指A节点net 与B节点net ;用中,是指Inter,即A点与B点中间的互联互通(图论中的“边”);合在一起,准确译法是网际网络。翻译回古代汉语,就是王阳明所说的心,或老子的三(二生三、三生万物,可译为在对立中找到联接,以网络为世界之源)。

  王阳明的心分为灵明(精神)与天理(物质)。灵明学,相当于社会科学(如道德学);天理学,相当于自然科学(如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心(网络)指导下的自然科学哲学,与(笛卡尔)理性指导下的自然科学哲学,最大不同在于,天理学是复杂性范式下的自然科学哲学,现在所谓自然科学是简单性范式(即科学主义)范式下的自然科学。

  当前解释互联网最到位的基础科学,是复杂性科学(主要内容是“错综方为复杂”,错综指拓扑结构),特别是其中的图论(主要内容以“节点+边=网络”解释错综)。但缺点是有科学,缺科学哲学,因此易受科学主义的自然科学哲学攻击。

  互联网是复杂性系统,用科学主义解释不通,适合用复杂性范式的科学哲学来指导。这是我们要讨论王阳明心学中的天理学的原因。天理学,是天底下唯一用(与科学主义对立的)复杂性范式解释自然现象的科学哲学,因此可以成为互联网的自然科学哲学。在正式的复杂性自然科学哲学出现之前,我们只能拿天理学作为人类复杂性自然科学哲学的代表,来研究人类复杂性自然科学思维产生的过程,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需要努力的方向。

  2、天理学元模型(二进制)的演化史

  1)天理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在一万年前到周代。代表作是《易》,又称周易,易经。易一般传说为伏羲之作。有没有伏羲这么个人不好说,但至少可以把他当作活动于青藏高原到太平洋之间的一大批人的一个符号代表。周易有人认为不是作于周代,而是相当晚近(2000年前左右)的伪作。不过这也不是什么问题,2000年前已经够古老了。

  “易”译成现代汉语,相当于“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以易这个复杂性范式作为认同基础的文明,通称“中华”(又称中国、华夏等等)。许倬云写了本《谈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大家可以自己去翻。

  这里有一个疑问:在伏羲到周之前的易,与周易有什么样的区别。我具体指的是,易的传统在最初形成时,可能只有太极和两仪;但到了周易,才有了四象、八卦等具体的东西。这个问题对互联网至关重要。因为二是二进制(互联网是它的派生物),属于自然科学哲学;而后面的四、八……都不是,都只是二的现象,顶多算在技术哲学类,是不能当作天理学基础理论的。科学与技术,高度完全不同。

  2)天理学发展的第二阶段在春秋战国。孔子习的六艺中已有易。说明易在周的晚期应该已很流行。孔子与老子是易的两个重要二传手。他们都没有象后来的象数学那样,死扣易的字面意思,而是得其神髓,他们的古代遗风,特别表现在对“三”的发挥上。三是执两用中之意,它不是一个数,而是指二进制中0与1的转化关系(古代叫阴阳鱼,就是太极中间那个S曲线)。孔子把三解成仁(如《中庸》,讲net怎么样才能inter;错综的三就是SNS)。老子把三解成二生三(也是在讲net怎么样才能inter)。

  孔子与老子都不强调四这个概念。尤其是老子。周易说的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而老子却改为一生二,二生三。实际上,他将二生四,修正成了二生三。三生万物,从三直接就到万物了,略去二生四、四生八,八生六十四后面的一串,都概括在“万物”里。其实老子不是修正主义,三才更贴近周代之前的古易的本义。

  四象、八卦一直到384爻,本质上都是二(二进制)的派生物。它们尽可以作为天理的应用,却不是天理本身。这也是后来莱布尼茨的观点。

  3)天理学发展的第三阶段是汉代到宋明。这是天理学的曲折发展期(如果不说走弯路时期的话)。

  这一时期的重要特点,是人们围绕四象、五行、八卦、六十四卦来展开讨论、发展周易。从应用角度看,这是进展;从天理学或数学角度看,却是倒退。事后诸葛亮地看,复杂性范式的最好数理基础,是0、1二进制。再向外推,就不适合作哲学了。

  古人当初提四象是在应用两仪,这当然没问题。包括汉代兴起五行,甚至还有所发展。在于强调两仪不能对立和僵化,要相互转换(其实这就是三的本义所在)。但汉以后对古易的理解上,已不如孔子与老子了。表现在过于遵从易的文本,而把道与术搞混了。易的本义是Simplexity(“简单的复杂”,极简即极复杂,这是工业4.0的核心理念)。0、1才是极简。四可以直接从二推出(2×2=4)就不叫极简。从4到8、到64,在数学上什么也不是,都只是2本身而已。

  4、8、64……搞下去,当作应用没问题,但要当天理本身,为什么不行呢?因为天理学要求高度抽象概括,就好比发动机广告里形容的,两个叶片上沾满了累赘,转动起来摩擦力和成本就太高了。偏偏宋明理学把周易往天理学上解,解成了偏离二进制的四象以上的象数学(以“物理性命之学”水平最高的邵雍《皇极经世书》为代表)。至此天理学走入具体数学的死胡同,与可以标准化运算的西方天理学(西方自然科学),最终拉开了差距。

  王阳明是最后一个能理解古易本义之人。他的心学(相当于二进制原型)存有灵明(“心”学)、天理(“物”学)两个分支。其中天理学已有复杂性范式这一慧根,本可以发展出与科学主义相反的自然科学哲学,在解释网络类现象上发挥特长。但由于中国学文科的太多,学理科的太少,又不能从国外引进象牛顿、莱布尼茨这种理科天才,于是,王阳明身后,中国的天理学走向衰败。总结自身原因,在于象数学在科学上有重大缺陷,难以指导技术。

  4)天理学发展的第四阶段是清代。王阳明天理学后继无人,但天理学(自然科学哲学)之下的数学(自然科学哲学元方法)还有一次死灰复燃的机会。

  康熙皇帝与法国“国王数学家”Joachim Bouvet合作多年,试图在邵雍象数学基础上,把周易改造成有元方法意义的数学。这是中国人建立自然科学元科学的最后一次努力。Bouvet虽认识到“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孰非心乎”,接近了王阳明心学中Simplexity这一天理(“物理之学”)内核。但由于算法的起点是四象(十进制),最终归于失败。1704年,Bouvet的朋友、伟大数学家莱布尼茨另辟蹊径,回到老子(二生三)的路线上来,而抛弃了象数学基于“两仪生四象”(二生四)的具体数学,在法国皇家科学院院刊上第一次退回伏羲传统解周易,指出古易的真义在于二进制。二进制的本质就是Simplexity,即易本身。这使天理学真正走向成熟。

  莱布尼茨景仰之下,提出加入中国籍的申请,不料竟被拒绝。天理学在中国正式绝种。

  天理学绝种后,其种子(复杂性范式)在实践中还以暗火形式相传,只不过由美国接了去。“北美人早在17世纪就可认为踏上了信息高速公路”(钱德勒语)。经过300年漫长发芽,最终由硅谷人出头,以二进制为天理所在,替天行道,悍然发动信息革命,从此,摧枯拉朽,横扫工业化如卷席一般。

  姜奇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