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抱怨是隐形“慢性毒药”

  我们身边充满了抱怨:孩子不懂事、家人不体谅、上级不公平、健康出问题、人生不如意……有的抱怨是我们说给别人的,有的是别人说给我们的,但奇怪的是,很少有人意识到抱怨情绪是会影响身体健康的,它就像思维的“慢性毒药”,逐渐侵蚀人们的意志、亲情……美国心理专家研究指出,只要我们坚持21天不抱怨,就能改善心态,从而改变生活。

  抱怨是隐形“慢性毒药”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有时候,我们不仅会针对人,也会针对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不满;如果找不到人倾听我们的抱怨,我们还会在脑海里抱怨给自己听。”在美国著名心灵导师、全球“不抱怨运动”发起人威尔·鲍温看来,如今,抱怨已不是某个人的发泄渠道,而成为一种“慢性毒药”。国内一项调查显示,65.7%的人表示自己每天抱怨1-5次,4.8%的人每天抱怨多达20次以上。抱怨在其他国家也同样流行。如英国一项最新调查显示,英国人平均每天要花14.5分钟向亲友倾吐郁闷心情,相当于一生中要花106天发牢骚。

  无论是哪种抱怨,带给我们的影响都是消极的,因为抱怨伤身。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表明,老抱怨会强化消极思维,进而导致大脑产生一系列不良变化。

  听别人抱怨产生的后果同样严重。研究显示,听人抱怨超过30分钟,就会导致压力激素皮质醇水平升高,从而阻断神经元联系、加速细胞死亡。反复被负面情绪袭击,容易导致认知功能减退。

  减少抱怨,身心更健康

  我国台湾地区作家张德芬说:“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这样一来,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

  美国心理专家蒂莫西·费里斯则用时3个月,做到了连续21天不抱怨的人群实验,并总结了它给生活带来的神奇改变:

  1.解决事情的能力增强。每当要描述一件事或一个问题,他都会先在脑子里自问自答,并尽量找出解决方案。

  2.学会随时赶跑负面思维和消极情绪,让自己的精神和睡眠都得到质的飞跃。

  3.用陈述事实代替抱怨,让沟通更高效。

  4.提出建设性意见,无形中引导身边人多思考、少批评,许多问题顺利解决。

  不抱怨是自己与自己建立的心灵契约,是一种阳光、积极、独特的心灵体验。研究也显示,很少抱怨的人生活态度更积极,幸福感强,家庭和朋友关系处理得更好,而且更加自信。心理专家强调,我们无法改变世界和他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人无所谓好坏,一切思想使然”,心态变了,世界也会变得开阔。少了抱怨的生活,你会感到更快乐,对老年人来说有延年益寿的效果。

  如何用21天养成好心态?

  心理学家发现,21天通常是一个行为转变成一个习惯的周期。如果我们能连续21天不抱怨,那它就会慢慢成为习惯。如何坚持下去?广东爱家心理咨询研究所理事长马健文给了一些小窍门。

  1.换个思考角度。抱怨有传染性,容易让人陷入和周围人相同的负面思维中,此时要马上换个角度想问题。美国职场培训师特雷弗·布莱克说:“当抱怨的想法在脑海中浮现时,别等它脱口而出,就立刻换个想法。比如想到‘房子真贵,可我没钱买’,不妨换个想法,‘等我有钱了就把它买下来,但这需要我马上开始工作’。”这样能给大脑积极暗示,更好地调整自己。

  2.转移不良情绪。如果负面情绪根深蒂固,难以通过转换角度来消除,可以试试“物理方法”——拿出耳机听音乐、去外面跑步等。

  3.常做感恩练习。习惯抱怨的人可能短期内很难改变,可以通过感恩小练习来增加对快乐的记忆:每周抽几天,在睡前列举出几天中5件值得感恩的事情,最好是细微、不重复、具体的。

  4.避免被外来的抱怨影响。有时候,自己坚持很久不抱怨了,但亲友、同事突如其来的抱怨却会让我们的努力化为乌有。马健文说,避免被外来的抱怨影响,可以试试下面几招。首先,找借口远离负面对话。比如在社交场合遇到一群可怕的抱怨者,试图阻止抱怨会被他们攻击,保持沉默又显得不太有礼貌,此时不妨赶紧找理由离开。其次,在脑海里重构他人的消极对话。比如有人说,“我讨厌星期一,因为周末太短,没休息够”,我们不妨反向暗示:“好在我休息得不错。”任何积极想法都可以避免陷入别人的牢骚中。最后,如果实在走不开,不妨要求抱怨者亲自解决他提出的难题。他们只是为了发泄,根本想不到皮球会被踢回来,可能就会气冲冲地走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