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樵传奇② 教书匠去当了兵

  在周星驰的电影《功夫》中,斧头帮的出场让人耳目一新。在近代史上,真实的斧头帮曾经呼风唤雨,让蒋介石、汪精卫为之胆寒。帮主王亚樵,号称“上海滩小孟尝”,是“戴笠早年最头痛的劲敌”,和国共两党都有不少牵扯。除此之外,他还是出了名的多情种,欠下过不少风流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旷世奇人的童年,看看这颗“黑虎星”是怎么开始搅动历史的波澜的。

  科举落榜

  在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中落榜之后,王亚樵回到家乡,心情极为忧郁。16年来王亚樵一直梦想的“学而优则仕”的前景彻底变为了幻影。王亚樵必须重新思考自己的出路。

  在家休息了几天后,王亚樵想起应该去拜访一下恩师张世籁。师生二人闲聊一阵之后,张秀才问道:“科举落榜后,日后有何打算?”王亚樵不敢对老师有所隐瞒,回答道:“先生,我还没想好呢,还想请先生指点一条明路。”

  张秀才说:“前几天,有个朋友来我这游玩,说吴少庵创办的城西学堂,师资缺乏,正四处寻人。我与少庵有一面之交。你若没好的生路,我倒想将你和其他几人一起推荐给城西学堂。”对于老师的这一提议,生性好斗的王亚樵并不太情愿接受:“教书有什么好的,容我与家人商议商议。”张秀才说:“这不是急办之事,你先在我这住上几天,顺便将其他几人邀请过来,一起商量。”王亚樵只好答应。

  另一边,王亚樵的父母也开始为儿子今后的生计着想了。王父说:“书没法念了,总不能让他就这样瞎混着,男子汉养家糊口,说什么也得学上一门营生的手艺。”梅氏说:“说得是,你是当家的,应该拿个主意了。”王父说:“我早有主张了,凭着咱儿子的才学,在村里办个学馆,赚口饭吃没有问题。”两人合计好之后,在村里找好了学馆的场地,也有不少父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过来念书。最后就差总甲大人点头了。

  一天,王父登门拜请夏总甲,又邀来族长以及村里的老前辈陪客。几杯酒下肚,夏总甲略有醉意。王父乘机提起了办学馆一事。夏总甲听完之后满口答应:“这是好事,抽空我去城里,和教谕大人说说。这前村后庄的,是要办所学馆。”过了两天,王父去夏总甲家探听音信,哪知夏总甲却开始推脱起来。无奈之下,王父求爹爹拜奶奶,舍去几亩上等水田,才将儿子办学馆的事情安排妥当。

  向往城市

  而这时,王亚樵却已经同意了老师的建议,去城西学堂教书。这天,王清泉、唐文卿、韩新照三位同门应邀来到张秀才的学堂。张秀才问:“城西学堂开办,正缺师资,你们可愿去那里教书?”三人都在家闲待着,正愁没事做呢,觉得能够去教书已经很不错了。见三位同门都答应了去教书,王亚樵也就没有什么再犹豫的了,决定四人一起去城西学堂做个教师匠。

  主意已定,四人分头回家准备。可当王亚樵回到家中,才发现父亲已经为他安排好了一切。对于父亲的做法,王亚樵满肚子的怨言:“办学馆这么大的事情,也不事先和我商量商量,我在城里已经找到一份好工作了。”面对儿子的抱怨,母亲梅氏出来劝说道:“你父亲天天都在为你着想。你念这么多书,总不能回家种地吧!现在人也请了,钱也花了,办学馆的事情都已经定下来了,你就别去城里了。”

  尽管父母苦口婆心地规劝,可王亚樵还是坚持己见,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城里学堂教书,不比乡下当孩子王强?城里我去定了。”闻听此言,王父异常气愤,抄起顶门棍,拦着门前:“你敢离开家一步,我就敲断你的腿。”梅氏赶紧出来拦阻,哭着央求儿子留下。面对父母的苦苦央求,王亚樵只好答应不去城里了,安心在家设馆教书。

  投笔从戎

  前面说过,王亚樵自从生下来就天不怕地不怕,浑身有一股使不完的劲。设馆教书之后,整日苦闷思索、憧憬外面世界的王亚樵,决心利用教书的这段时间,好好练就一套过硬的拳脚功夫,以便日后有不时之需。

  1907年,乡里终于来了一位赵姓武师开馆纳徒。王亚樵有意地与赵姓武师结识了。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王亚樵了解到赵姓武师不仅武功好,而且知识渊博,满腹经纶,这让王亚樵内心钦佩不已。王亚樵还经常把赵姓武师请到家里,酒肉款待。时机成熟后,王亚樵向赵武师正式提《爱国杀手王亚樵》出了拜师学习。

  赵师傅的方法非常特殊,他捉了一些野兔,放进一个扎得严严实实的篱笆的大菜园子,让王亚樵一边追赶一边放枪。刚开始,王亚樵胡乱开枪,连一根兔子毛也没有打掉,几天后才打中了第一只野兔。

  两个月后,眼见王亚樵的枪法有所进步,赵师傅开始每天夜里捕捉十几乃至二十几只的野兔送进菜园子,而王亚樵一天只能射杀几只。半个月下来,菜园里兔满为患了。

  工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的一天傍晚,王亚樵终于将菜园里当天的最后一只活兔子射杀了。

  可就当王亚樵学成之时,他的内心却愈发地焦虑起来。此时,外面的世界已经乱得一塌糊涂,王亚樵这样性格的人当然不会闲着,再加上他已经练就一身的真本领。过了没不久,王亚樵就宣布闭馆,准备外出闯荡。

  然而就在此时,有人找上门来请他去做司书,来人就是距王小郢20里外的众兴集的李元甫手下。当时,李元甫因天下不太平,忙着兴办团防局,这是一种地方自卫性质的武装组织。

  王亚樵非常高兴,欣然同意了这门差使。李元甫得到王亚樵这样文武双全的人才自然十分高兴,王亚樵似乎也找到了投笔从戎的一点味道。

  (摘自张桥《暗杀王亚樵全传》,有删改)

  结语

  工作的暂时稳定,不会让王亚樵驿动的心跟着变成死水。下一期,他又将卷入一桩复杂的情爱纠纷。好兄弟的未婚妻,居然对他产生了别样的情愫。具体的细节,先卖个关子,咱们下期接着说。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