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并非“出口难”的终极“解药”

  电商仅仅为急于开拓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提供了一种更便捷的走出去方式,并非消除所有风险,能否成功依然要靠自身的产品品质和市场运营能力。

  国家在政策层面的支持让跨境电商成为近两年电子商务领域的焦点。亚马逊、阿里巴巴等巨头蜂拥而至,意图在这片蓝海占得先机。

  在跨境电商的两个分支——进口和出口中,海外购热火朝天,跨境出口则显得低调许多,真正涉足这个业务的电商也屈指可数。然而,不可忽视的是,跨境出口对中国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帮助中国制造走出去。

  跨境电商在非常大的程度上缓解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痛点——利用直达全球的互联网,中国企业能将产品卖到任何地方;通过先下单再发货的模式,中国企业可以规避传统出口方式带来的产品积压问题。

  但它并非终极“解药”。

  统计发现,目前通过亚马逊全球开店项目及阿里巴巴速卖通平台卖出的中国产品集中在服装和电子产品两大类。

  外国消费者对于中国服装的青睐源自两个方面:一是多数国际知名品牌的产品都是中国制造,二是中国服装价格便宜。

  电子产品的热销也与近几年中国电子制造业的崛起有关,尤其是手机。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国,华为等品牌在国际上已能与三星、苹果正面交锋。

  但这两个领域并不属于高端制造业,中国也不占据绝对优势,并非不可取代。

  其他更多品类的中国产品仍然难以进入国际市场。

  即便杀入了国际市场,中国企业也很容易水土不服。以服装来说,因东西方体型的巨大差异,许多衣服并不适合外国人穿,这导致速卖通上的服装退货率一度高达40%,许多中国企业因此损失严重。

  此外,在流通环节,跨境出口在物流系统对接、售后服务等方面都存在诸多缺陷,货物无法及时送达、买卖双方纠纷等问题频发,这无疑会让国外消费者的跨境购物体验大打折扣。

  更令人担忧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涉足跨境出口,甚至是从淘宝这类平台上转化而来的小店铺。速卖通的统计显示,其平台上仅义乌的卖家就在11%以上,珠三角地区的卖家更高达50%。

  这些小企业并无经营国外市场的经验,更多的只是将淘宝模式搬到跨境出口平台上,改头换面再开个店罢了,在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上存在一定问题。

  就盈利来说,以服装为代表的中国产品采取的是低价策略,再加上国外的高关税,中国企业只能获取微薄的利润。

  相比中国卖家对于跨境出口的过度看好,业内人士认为,电商仅仅为急于开拓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提供了一种更便捷的走出去方式,并非消除所有风险,能否成功依然要靠自身的产品品质和市场运营能力。

  文/王元元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