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课间我埋头做题,我后桌的后桌的那个男生正在跟他的两个哥们儿瞎侃。好像是说起美女什么的话题,那男生说了一句:“只要别长成刘*昭那样的就行……”碰巧让我听见了。我一瞬间脸就烧起来,后背好像聚集了他们蔑视的目光,难受极了。我知道自己长的不漂亮,但我没想到男生会拿我当作丑的底线。他的哥们儿哈哈笑着附和,好像完全不怕被我听见。上课铃声响起后,大家都坐好了,我的眼泪却忍不住掉了下来。真的很难受……
咕咚:这时候如果换成是我,我就深深地、深深地看他们一眼,我要让他们知道我听见了,我要让他们在多年后终于有了教养时深深后悔自己当年恶劣的言行,良心感到不安。如果他们终其一生没有教养,反正我只不过看了一眼,也没什么损失。相反,对别人的伤害视而不见、默默忍受,将来后悔的只有自己。
咕咚,你好。我是一名高三的学生,我有一个男朋友,最近他说他越来越不了解我了,我也因为学习太忙没有太多时间跟他聊天,可能有些生疏了,再加之高三了,我们就分手了。我现在感觉有点小伤心,觉得有点对不起他,我该怎么调整好自己的心情迎接高三呢?
咕咚:你还挺爱负责任的,还会觉得对不起他。别大包大揽的什么都往自己肩上放,不合适就分手,各走各的,有什么对不起的,对不起你还能再和他在一起吗?还能结婚吗?生孩子吗?感情世界就是让你们这些藕断丝连、无风起浪的家伙搞坏的。
亲爱的咕咚仔:我是一个时而自卑,时而自傲的人。自卑时感到非常痛苦,一个劲的幻想未来我会多么的可怜。自傲时感到非常开心,一个劲的幻想未来会有多么的美好。被这两种极端磨练的我,显得好无助。说实话,我不喜欢这样的我。乐极生悲,悲极生乐。亲爱的咕咚我改怎么办,明明知道可以借此历练自己,却百般不愿。不管怎么样,谢谢你的聆听。
咕咚:不,这不会历练你。在所有的心态中,“自卑+自大”的组合几乎是最糟糕的一种,很多反社会人格都是从这种性格上发展过去的。既自卑又自大,反映了你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一个人真正难的,不是认识到自己很差劲,而是认识到自己很普通。比你好的固然有很多,比你差的也有很多,你不仅不是凤头,也不是鸡尾。看起来很可悲吧——就连差,都不能做“最”差的那个。年轻人总愿意成为某一个极端,因为极端就等于酷,可是大多数人的生命中没有“最”,他只是普通,是平均数,是芸芸众生。可是,那又怎么样呢?
我有点像“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虽然自己也很恨这样的自己,很不喜欢这样的自己,但是就是很难让自己付诸行动。就像是这次暑假,我好早就定了计划,早上七点起床,然后按计划做事情,但是,现在放假都快一个月了,没有一天是按计划实施的,早上起不来,晚上睡不着,又不运动(因为不敢出门见人,所以心里很想出去跑步的想法也不能实现),好苦恼。我很安于现状,不喜欢改变,改变不了自己的状态。心里有千千万万种愿望和理想,但是现实往往让我失望。我很差,颜值差,学习成绩一般般,交际差,办事能力差,待人接物差,做家务差,打扮差,表达差,智商低,学生党又没钱,心有万万种想法却啥也不符合我的实际情况……实在是无法生活了!咕咚,我该怎么办?希望你能教教我。这是我发给你的第二封信,其实和第一封信结合在一起就是我大部分烦恼的事。请你帮帮我,谢谢你。
咕咚:作为一个懒癌晚期患者我来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首先,我从不做计划,因为我很清楚自己完不成,与其到时候完不成任务而更加憎恶自己、自暴自弃,倒不如一开始就不计划。其次,我随心所欲,玩游戏累了我就看看电视,看电视累了我就躺下来看书,忽然我又想把自己的脸P到暴走漫画上,我就爬起来这么干了,然后借着兴头翻出几年前拍的照片开始调色、做成系列。我有很多写了个开头的小说、拍了就扔电脑里的照片、读了一半的书、追了一半的剧,但我跟它们相安无事。在地摊上淘到一双小红鞋,到商场里给它配一条裤子,觉得自己有点胖,就在家跟着视频做运动,人瘦了,脸还不好,就花点心思护肤,变美是一点一点的,有时候就从地摊上的一双小红鞋开始。总而言之,我想说的就是要接受自己的不好,但是不要打消自己向“好”的念头,更不要制止自己向“好”的行动。懒毕竟是有一定限度的,总有那么一刻,你会发现在舒适区域里一切都挺无聊的,这时候就会渴望一些新鲜。这时候唯一要做的,就是去站起来寻找新鲜。如果不想做的事就不做,想做的事也不做,那你不是不喜欢改变,而根本就是害怕改变,害怕自己会白白付出努力得不到收获。可是你得知道世上没有稳赚不赔的买卖,干脆就别把它当成一场买卖,当成一场游戏吧。就像玩抓娃娃机,抓上来固然好,抓不上来呢?花钱买高兴,我乐意!
咕咚,你好。我是一个高中男生,我在付出的时候都深刻地明白自己是心甘情愿不能求回报的(譬如和其他男生交朋友,个人性格比较内向,兴趣不多),但真的没有得到回报的时候还是会忍不住计较、难过。怎么办?好纠结。
咕咚:你明白的,是“不能求回报”,换句话说,也就是“不应求回报”,但是没有回报的时候你又觉得不平衡。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付出不应求回报”根本就是反人性反自然的嘛。所有活着的东西都是自利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物种怎么可能存活?社会有时候会为了集体利益抨击自利行为,把“自利”偷换概念变成“自私”,鼓励人们付出不求回报,但是真的一点回报也没有吗?不,只是这回报是隐性的、无形的,是荣誉感、价值感、他人的尊重之类精神层面的东西。如果一个人付出,连精神上的回报都得不到,他就很难再付出下去,这是人的本性决定的,抗拒不了,也不需要纠结。所以,要么不要再付出,要么在能得到回报的对象身上付出。还有——充实自己,取悦自己,不要总在自己和外界的关系上寻找自身存在的价值。
咕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