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棋彬 融入中国时尚春天
- 来源:时尚北京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杨棋彬 中国时尚 春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9-08 09:47
理性设计师
领导?学者?资深专家?传统意义上在一个领域具有一定威望的人通常都具备以上的称号与标准的姿态,本着做一个香港时装设计师现状、去人物个性化、严肃、理论性强的采访对话的初衷,记者准备了一堆“大问题”,杨棋彬的确给了许多我想要的答案,甚至一些意外内容,不过是以一个大哥的姿态。
相信杨棋彬也曾经历过充满理想主义的岁月。当年,从巴黎学习设计回到香港,一定踌躇满志,在外国人开的贸易公司里打工,开始设计师生涯。彼时香港本土设计师还未被本土人民认同,他们那一帮活跃在企业里又吸过洋墨水的年轻人,模仿国外机构,自己组织起来推广自己,于是就有了现在的香港时装设计师协会,成立年份为1984年。
60年代之后、80年代以前香港以外单、出口为主的Agent洋行、贸易服务公司不兴设计的状况正在改变。兴趣与工作能完美结合的杨棋彬从此便在一刻不动摇、踏实稳操的工作历练中见证了香港设计从初期原创少,仅在客户已有款式基础上开发更多类型款,到香港贸易公司自己有系列,让客户贴牌的过程,还有那些除设计以外,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服务与合作模式。
并练就出不凡眼力与理论精华。在杨棋彬的观点里,做服务好像是演员,需要投入到别人的品牌定位里去做好事情,用专业能力做别人想做的东西。“用你理解的风格做好品牌定位、用你的经验解决别人的问题、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问题,而不是卖自己的风格。”
“有的设计师很希望别人能买自己的风格,但是如果要求他做出某种风格,却做不出来了。”显然,杨棋彬很在乎设计师的理性层面。香港最好的服装设计专业设置在香港理工大学,出来的设计师理性与感性并存,不只局限在艺术领域的追求。
“当设计师做到高层,比如设计总监、产品策划总监,需要看有没有创意、市场策略与管理经验。很多老板需要提拔在企业工作多年、很有经验的设计师,但结果不一定尽如人意。”
杨棋彬本人也没有安分地纯粹做设计。本科学习工商管理的他,早在自己三十多年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十年,就已经当起了采购公司的总经理兼设计总监,代表老外老板在香港请设计师、指导设计团队、生产、跟单、开发把关、把样板寄到国外,跟规划性较强的外国人交流……
“设计师有两种:一种是创意性的,一种是策略性的。创意的概念很宽泛,不仅仅是款式方面。但是有创意的设计师不多,全球都如此。”杨棋彬说。香港设计师从来都不只针对单一市场,他们服务于日本、英国、欧洲、美国等,每个市场特点不同、发展方向不同,经验很多,形成了很强的全球概念思维模式。
因此,就容易理解,在杨棋彬的眼里,服务于中国内地相当于服务于整个欧洲。
全球化内地市场
记者去找杨棋彬时,他坐在一圈服装生意人的中间,正微笑着面对众人注视的目光。刚从北京回来的他,晚上还要准备PPT文件,过两天会在江苏访团的会议上演讲,然后再去深圳。从最初跟单加工、设计加工发展到与企业服务、顾问等,杨棋彬的多重工作与内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早就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一位资深服装人士说:“内地好多企业都认他。”
过去国际品牌把最好的产品拿到中国卖,反倒不好卖。现在中国成为了奢侈品消费大国。可是,中国消费市场的进步,不等同于中国品牌的进步。或者说,中国消费能力的提高只是让中国市场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市场。
如今内地企业对国际化思路的需求进一步加固了杨棋彬与内地更加正式、深层次的合作。杨棋彬承认,香港品牌、贸易公司现在最大的变化就是设计对象、市场、工作环境都不同程度地转向内地。从表象上看,他们的生产部、开发部、营运部都依次迁往内地。
关于中国市场,杨棋彬认为,内地商场里的品牌风格比较相同,内地品牌的文化感觉现在也比较表面,未来品牌定位的文化需要更加具体,中国市场也需要一些有风格的品牌出现,设计师的机会越来越大。现在大家只看到知名国际品牌进中国,接着会有一大批中小型国际品牌进驻中国,ZARA、H&M的进入也对国内稍低价的品牌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杨棋彬深入鄂尔多斯公司合作多年,做“1436”品牌总监,同时还为五粮液公司新服装品牌“泰奥菲尔”做顾问,在深圳、广州也有多家多年合作伙伴。忙碌的杨棋彬每个月2次去北京把关1436品牌,一次大概一个星期或者10天左右。不定期去上海,与泰奥菲尔团队探讨发展方向,每个月都回香港,再去深圳,经常当天去当天回。
杨棋彬很享受现在的工作状态,与多个品牌合作让他能更快、通过更加大量地信息认识市场,发掘新概念。谈到1436与泰奥菲尔,一个是行业老大哥,有多年的市场基础和明确的高端市场定位,顾客范围比较窄,品牌总监需要将所有关于品牌的内容统一起来,总体把关,比如店面、画册、广告、品牌特色、风格、主题等。1436在既成路线中提升调整。而泰奥菲尔市场反映只是起步,只是慢慢调整,所有工作刚刚开始,关于定位的感觉需要逐渐在市场反馈中明确起来。在大量品牌合作工作中,杨棋彬也一直很懂得不断增值自己,不会只用90年代的经验去指导现在的市场,每年都去国外面料展寻找新的灵感,有时也会在自己孩子身上找到年轻人的心态,做很多创意、策略工作的他在闲暇之余最爱看香港电影,让自己的大脑放轻松。
香港设计营商周
现在香港设计师与内地品牌的合作逐渐走到了成熟期。内地很多企业习惯上希望设计师能去打工,可是香港设计师自己有生意,不可以全放弃,双方也正逐渐在沟通、解决很多合作模式的问题。
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沈永芳说杨棋彬“很有才气,也很谦虚,与深圳很多企业都长期有很好的合作。”与杨棋彬的交谈中,他总是明白晓畅、有条不紊地告诉你他的想法。他说自己不追求富贵,感谢上天让他做有兴趣的工作,而且已经做了30多年。繁华落尽后,杨棋彬的样子似乎就是眼前的样子,开心地生活工作着,杨太Nancy也是性格开朗、热爱生活的典型香港女人,据说Nancy很会钳螃蟹腿,一次,杨棋彬与朋友吃饭,人家问他你怎么不吃螃蟹啊?他说,“我老婆不在”。于是众人大笑。Nancy一直是杨棋彬的贤内助。
在杨棋彬职业生涯的第二个十年,Nancy姐在内地接单生产,他在香港跟客户开发,一直坚持了十年,后来“生产斗不过内地人,广东人跟你打工10年,后来自己就当老板了,所以我们不再跟人生产,继续跟人开发服务。”
尽管在设计、市场策略上香港早内地很多年,但是现在的香港设计师品牌都是中小企业,大部分原因在于香港市场太小,托不起大品牌,而内地特色是大市场,对口大公司,需要很多渠道。现在在内地的香港品牌都是大企业,类似于佐丹奴的上市公司。
因此,香港设计师品牌、服装品牌不多,但是服务于品牌的公司很多。在香港除了时装周外,还专门有卖服务的设计营商周,企业展示包括:规划、策略、形象、指导设计团队如何做流程等,内容很丰富。
有人说品牌有命运。有的人更懂得做品牌,有的人拥有强大的商业资本,双方的意见、想法、做事风格、思维模式不可能完全一致,而他们的合作让品牌拥有了自己的命运。像杨棋彬这样有几十年经验、懂设计、懂策略的专业人才在香港还有很多,他们与国内企业的合作构成了很多国内品牌的命运。正如香港电影领域,现在的明星大部分仍然是90年代后期炙手可热的明星们,新一代明星却很难冒出来。同样的现象会不会发生在服装设计、品牌创意领域,我们不得而知。但现在的设计师群体早已融入到中国时尚的多样春天。
……
领导?学者?资深专家?传统意义上在一个领域具有一定威望的人通常都具备以上的称号与标准的姿态,本着做一个香港时装设计师现状、去人物个性化、严肃、理论性强的采访对话的初衷,记者准备了一堆“大问题”,杨棋彬的确给了许多我想要的答案,甚至一些意外内容,不过是以一个大哥的姿态。
相信杨棋彬也曾经历过充满理想主义的岁月。当年,从巴黎学习设计回到香港,一定踌躇满志,在外国人开的贸易公司里打工,开始设计师生涯。彼时香港本土设计师还未被本土人民认同,他们那一帮活跃在企业里又吸过洋墨水的年轻人,模仿国外机构,自己组织起来推广自己,于是就有了现在的香港时装设计师协会,成立年份为1984年。
60年代之后、80年代以前香港以外单、出口为主的Agent洋行、贸易服务公司不兴设计的状况正在改变。兴趣与工作能完美结合的杨棋彬从此便在一刻不动摇、踏实稳操的工作历练中见证了香港设计从初期原创少,仅在客户已有款式基础上开发更多类型款,到香港贸易公司自己有系列,让客户贴牌的过程,还有那些除设计以外,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服务与合作模式。
并练就出不凡眼力与理论精华。在杨棋彬的观点里,做服务好像是演员,需要投入到别人的品牌定位里去做好事情,用专业能力做别人想做的东西。“用你理解的风格做好品牌定位、用你的经验解决别人的问题、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问题,而不是卖自己的风格。”
“有的设计师很希望别人能买自己的风格,但是如果要求他做出某种风格,却做不出来了。”显然,杨棋彬很在乎设计师的理性层面。香港最好的服装设计专业设置在香港理工大学,出来的设计师理性与感性并存,不只局限在艺术领域的追求。
“当设计师做到高层,比如设计总监、产品策划总监,需要看有没有创意、市场策略与管理经验。很多老板需要提拔在企业工作多年、很有经验的设计师,但结果不一定尽如人意。”
杨棋彬本人也没有安分地纯粹做设计。本科学习工商管理的他,早在自己三十多年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十年,就已经当起了采购公司的总经理兼设计总监,代表老外老板在香港请设计师、指导设计团队、生产、跟单、开发把关、把样板寄到国外,跟规划性较强的外国人交流……
“设计师有两种:一种是创意性的,一种是策略性的。创意的概念很宽泛,不仅仅是款式方面。但是有创意的设计师不多,全球都如此。”杨棋彬说。香港设计师从来都不只针对单一市场,他们服务于日本、英国、欧洲、美国等,每个市场特点不同、发展方向不同,经验很多,形成了很强的全球概念思维模式。
因此,就容易理解,在杨棋彬的眼里,服务于中国内地相当于服务于整个欧洲。
全球化内地市场
记者去找杨棋彬时,他坐在一圈服装生意人的中间,正微笑着面对众人注视的目光。刚从北京回来的他,晚上还要准备PPT文件,过两天会在江苏访团的会议上演讲,然后再去深圳。从最初跟单加工、设计加工发展到与企业服务、顾问等,杨棋彬的多重工作与内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早就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一位资深服装人士说:“内地好多企业都认他。”
过去国际品牌把最好的产品拿到中国卖,反倒不好卖。现在中国成为了奢侈品消费大国。可是,中国消费市场的进步,不等同于中国品牌的进步。或者说,中国消费能力的提高只是让中国市场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市场。
如今内地企业对国际化思路的需求进一步加固了杨棋彬与内地更加正式、深层次的合作。杨棋彬承认,香港品牌、贸易公司现在最大的变化就是设计对象、市场、工作环境都不同程度地转向内地。从表象上看,他们的生产部、开发部、营运部都依次迁往内地。
关于中国市场,杨棋彬认为,内地商场里的品牌风格比较相同,内地品牌的文化感觉现在也比较表面,未来品牌定位的文化需要更加具体,中国市场也需要一些有风格的品牌出现,设计师的机会越来越大。现在大家只看到知名国际品牌进中国,接着会有一大批中小型国际品牌进驻中国,ZARA、H&M的进入也对国内稍低价的品牌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杨棋彬深入鄂尔多斯公司合作多年,做“1436”品牌总监,同时还为五粮液公司新服装品牌“泰奥菲尔”做顾问,在深圳、广州也有多家多年合作伙伴。忙碌的杨棋彬每个月2次去北京把关1436品牌,一次大概一个星期或者10天左右。不定期去上海,与泰奥菲尔团队探讨发展方向,每个月都回香港,再去深圳,经常当天去当天回。
杨棋彬很享受现在的工作状态,与多个品牌合作让他能更快、通过更加大量地信息认识市场,发掘新概念。谈到1436与泰奥菲尔,一个是行业老大哥,有多年的市场基础和明确的高端市场定位,顾客范围比较窄,品牌总监需要将所有关于品牌的内容统一起来,总体把关,比如店面、画册、广告、品牌特色、风格、主题等。1436在既成路线中提升调整。而泰奥菲尔市场反映只是起步,只是慢慢调整,所有工作刚刚开始,关于定位的感觉需要逐渐在市场反馈中明确起来。在大量品牌合作工作中,杨棋彬也一直很懂得不断增值自己,不会只用90年代的经验去指导现在的市场,每年都去国外面料展寻找新的灵感,有时也会在自己孩子身上找到年轻人的心态,做很多创意、策略工作的他在闲暇之余最爱看香港电影,让自己的大脑放轻松。
香港设计营商周
现在香港设计师与内地品牌的合作逐渐走到了成熟期。内地很多企业习惯上希望设计师能去打工,可是香港设计师自己有生意,不可以全放弃,双方也正逐渐在沟通、解决很多合作模式的问题。
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沈永芳说杨棋彬“很有才气,也很谦虚,与深圳很多企业都长期有很好的合作。”与杨棋彬的交谈中,他总是明白晓畅、有条不紊地告诉你他的想法。他说自己不追求富贵,感谢上天让他做有兴趣的工作,而且已经做了30多年。繁华落尽后,杨棋彬的样子似乎就是眼前的样子,开心地生活工作着,杨太Nancy也是性格开朗、热爱生活的典型香港女人,据说Nancy很会钳螃蟹腿,一次,杨棋彬与朋友吃饭,人家问他你怎么不吃螃蟹啊?他说,“我老婆不在”。于是众人大笑。Nancy一直是杨棋彬的贤内助。
在杨棋彬职业生涯的第二个十年,Nancy姐在内地接单生产,他在香港跟客户开发,一直坚持了十年,后来“生产斗不过内地人,广东人跟你打工10年,后来自己就当老板了,所以我们不再跟人生产,继续跟人开发服务。”
尽管在设计、市场策略上香港早内地很多年,但是现在的香港设计师品牌都是中小企业,大部分原因在于香港市场太小,托不起大品牌,而内地特色是大市场,对口大公司,需要很多渠道。现在在内地的香港品牌都是大企业,类似于佐丹奴的上市公司。
因此,香港设计师品牌、服装品牌不多,但是服务于品牌的公司很多。在香港除了时装周外,还专门有卖服务的设计营商周,企业展示包括:规划、策略、形象、指导设计团队如何做流程等,内容很丰富。
有人说品牌有命运。有的人更懂得做品牌,有的人拥有强大的商业资本,双方的意见、想法、做事风格、思维模式不可能完全一致,而他们的合作让品牌拥有了自己的命运。像杨棋彬这样有几十年经验、懂设计、懂策略的专业人才在香港还有很多,他们与国内企业的合作构成了很多国内品牌的命运。正如香港电影领域,现在的明星大部分仍然是90年代后期炙手可热的明星们,新一代明星却很难冒出来。同样的现象会不会发生在服装设计、品牌创意领域,我们不得而知。但现在的设计师群体早已融入到中国时尚的多样春天。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