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业标准促进行业成熟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行业标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9-16 16:23
近期,有媒体报道湖北武汉三名一直食用圣元奶粉的女婴身体出观早熟特征,江西、山东、广东等地也有多名婴儿出现同样的症状。继“三聚氰胺”后,圣元奶粉再次引发了乳品行业的“激素”问题。目前,我国在婴幼儿奶粉的检测标准中没有“激素检测”这一项目,对激素的检测、监控是国内乳品行业的一个盲区。
自三聚氯胺事件后,国务院、卫生部相继修改和发布了多项针对乳品行业的监管条例,2008年公布实施的《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要求进一步完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日前卫生部又公布了66项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并对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实施时间、乳品产品标准中的农兽药残留指标、婴幼儿食品标准等问题作出说明。
但面对再次由于“检测盲区”而引发的乳品安全问题来说,目前的乳业国家标准还略显粗糙。缺乏系统、严密的行业标准,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对整个行业产生致命打击。因此,要想拯救国内乳业,必须首先建立有效的行业标准体系,这是杜绝安全问题再次发生的必由之路,更是行业成熟的标志。
要健全有效的行业标准体系,首先要保证标准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这需要科学家和法律专家合作,形成更为完备的食品安全法律、配套的技术规范以及检测手段。从欧盟的情况看,截至2006年2月已经形成13类173个有关食品安全的法规标准。日本也建立起了包括食品卫生、农产品质量、投入品、动物防疫、植物保护等方面较完备的食品安全质量法律法规体系,其中与《农林产品品质规格和正确标识法》配套的就有351项标准,其中包括了200多种农药的8300多项残留限量指标。
其次,还需致力于行业标准的与时俱进或及时性。食品安全的乱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从食品安全导致的公共卫生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不能逐步制度化地推进法规及行业标准的建设,结果周而复始地被层出不穷的毒害物质损害公众健康和民众对行业、政府的信心。
美国当前的食品安全标准对其国民健康的保障不可谓不完善,但谁能料到一百年前,芝加哥肉类加工场竟是“工厂把发霉的火腿切碎填入香肠,工人们在肉上走来走去并随地吐痰,毒死的老鼠被掺进绞肉机,洗过手的水被配制成调料”的景象。正是出于对如此乱象的正视,美国国会迅速通过了食品和药品法案以及肉类检查法案,并建立了以化学家威利博士为首的11名专家学者组成的班子,形成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雏形。美国在一百年中根据新出现的问题不断修订法案、制定新规,才最终形成了值得信赖的综合性的、统一协调的食品安全公共管理体系。
第三,行业标准的有效性还内蕴着标准的前瞻性或对安全风险的预防性。与食品有关的材料众多,行业标准难以穷尽一切可能性来实现零风险,因此对于潜在的饲料及食品危险的识别尤其重要。欧盟根据欧共体条例第178/2002号的要求,建立了一个综合有效的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来统一整个欧盟及各个成员国的所有信息来源,日本则建立了由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3部分组成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体系。为此,行业标准在设置时,应当为潜在的风险识别及处理预先留下余地,对那些虽未明确其危害性但存有可疑之物质或生产设备、程序、方法的使用,应通过风险分析体系识别出来并严加限制。
设置有效的行业标准体系固然重要,标准之执行及监管更不容忽视。目前代表性的监管模式有三:一是美国的由中央政府各部门按照不同职能分别监管的模式;二是加拿大的一部门为主协调各部门共同监管的模式;三是英国的设立独立机构负责食品安全监管的模式。
无论采取何种模式,其要点均首在于明确监管者的职责。其次要提升包括科学家在内的专家对检验、监管的参与,确保有足够的技术准备来预判、识别行业安全风险。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