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命海拔》如何攀登音效新高度

  • 来源:电影中国
  • 关键字:绝命海拔,登山,音效
  • 发布时间:2015-11-27 11:16

  想知道被困在海拔之巅的暴风雪中是怎样的吗?电影《绝命海拔》会带您尽可能还原事实真相,这主要归功于电影音效团队的杰出表现。

  可能人们会认为,曾在去年凭借《地心引力》赢得奥斯卡最佳音效剪辑大奖的格伦·弗里曼特尔不会在音效设计技能上做更多突破了。尽管如此,事实证明他最新的项目是另一次考验,从音频的角度打造了一部与阿方索·卡隆科幻惊悚片相类似的作品。

  《绝命海拔》讲述了两组登山队员的真实故事,他们的使命是一场征服世界之巅的体能考验,他们被迫卷入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暴风雪中死里求生。

  在基于sound24的松林制片厂里,音效设计师兼音效剪辑总监弗里曼特尔与同事——音效设计剪辑兼混录混音(效果)师尼弗·艾迪瑞与声音混录混音(台词与效果)师伊恩·特普的重要挑战之一,是拼凑出混音效果达成两个目的:提供非常混沌的听觉,让观众感受到主角们正经历着地球上最危险的环境之旅——遭受大自然愤怒的巨大力量——同时也确保不遗失人物之间的纽带——在描述这类悲剧真实事件里,声音显然很重要。

  “这是一部史诗,所以他们想拍摄得更加辽阔,并制作大型镜头,但又必须是直接的,”福里曼特尔解释。“大至是让电影尽可能真实,跟随电影经历旅程。我们希望做到尽可能不被质疑——你感觉实际上仿佛身处山中。最棒的是,人们也这样认为。”

  “大多数电影拍摄和剪辑的方式都用了非常近距离的拍摄手法,这有助于我们获得事发时他们的交流与接触。”特普说道。

  “在每一部电影中,我们尽量让观众置身其中,但尤其对于这部电影而言重要的是让人们感受到紧张气氛,通过音效能激发人的生理反应,”艾迪瑞补充说。

  有一处场景讲述暴风袭击的时刻非常出彩,观众肯定会有反应。想不被Sound 24团队炮制的纯粹听觉冲击“吹跑”(没有双关语意)是不可能的,正如福利曼特尔说,“一切揭开序幕。”

  “你真的能感受到声音的分量——简直能把人推倒在座位上,”他指出。“在电影里,大多数这类环节没有配乐,所以真能感觉到仿佛你身在其中。突然间你会带入情感,你真的能感受他们的恐惧和挣扎。”

  “当你看到简(凯拉·奈特利饰演)在家的第一幕,而此时忽然寂静无声时,你意识到自己刚刚坐了10分钟,你真的能注意到这部分情感有多强烈,”特普解释道。

  “声音的搭建同样非常重要,因为这类声音不会立刻一股脑地轰炸过去——而是慢慢地循序渐进的,”艾迪瑞说道。

  小心谨慎

  尽管剧组的目标是让《绝命海拔》成为观众的一场极限刺激之旅——他们明显实现了目标——他们知道在观众变得不知所措之前,能接受的极限是什么。

  “风和冰雪都是相当刺耳的元素,总有把人推倒的危险,因为你的耳朵会难受,因此我们的任务是让观众体验这些声音,而又要避免太过头,”艾迪瑞透露。

  不幸的是——但又无可避免的——电影制作人需要依靠视觉工具,比如造风机,而拍摄场地的对白录制不太理想,这让声音部门的操作变得更加困难。这也意味着整个过程中自动对话置换(ADR)必须被大量受用。

  “我们不得不做大量的ADR,并极快地贯穿于整部电影中,因为他们在山峰上或者任意(拍摄)点时你根本听不到事发的任何声音,”弗里曼特尔回忆。“从录制大量对白入手,以便他们能恰当地剪辑影片,然后再逐渐置换。

  “他们(演员)攀上山峰,尽管如此,摆在我们眼前的是完全空白的画面,所有东西必须重做,因为电影80-90%是ADR的。我们大多数会专注在非常微小的细节上——我们花了大量的精力做所有雪花的声音、脚步声和这类事物,大多数声音我们都做了好几次。”

  “关于每个脚步和雪花,比如,我们专注于元素的不同层次,因此当下我们能控制想要的声音效果,”艾迪瑞继续道。

  事实上在提及雪花效果时,艾迪瑞热衷于强调工作的重要性,雪花或许最初听起来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确实有助于渲染紧张、刺骨寒冷的气氛。

  “我们尝试6、7次雪花的效果只为了实现最合宜的音效——在衣服和皮肤上——试图做出那种疼痛的感觉和身体的感受,”他说道。“然后当视觉效果呈现时,我们会检验做得是不是太过火。

  “所有雪花都是后来添加的。最初我们加入声音,但并未与任何东西关联,但慢慢的雪花开始出现,你会察觉声音起了效果。起初却很难发觉,因为你没有看见雪花。”

  熟悉弗里曼特尔的人会明白,即兴创作不同的声音的理念是他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地心引力》中,他的任务是获得你期望能在航天器上听到的那种震动声;这一回的问题是如何重塑一个零度以下的环境的感觉,并让这些声音尽可能的可信,尤其当剧情急转直下时。

  “他们带着有重量的背心,演员们会穿上背心,把身体裹得紧紧的,在某些情况下他们会躺在地上,从胸口挤出空气。由于穿着背心他们表现非常出色,因为在电影中他们会(因体力不支)逐渐死去。他们经受这么多是相当惊人的。”弗里曼特尔解释道。

  “我听说他们真的很投入——其中一人几乎不断地呕吐,因为他们苛刻地要求自己亲身投入合乎情节的环境中,这也正是他们需要的,”特普补充。

  “我们还冰冻了夹克,在上面喷洒上水放进冰箱里过夜,这样当演员走起来时,夹克声听起来刚刚好,”弗里曼特尔回忆。

  反复推敲

  不断在音频与视觉团队之间来回周旋,能让弗里曼特尔回想起他在《地心引力》上花费的工作,这意味着以往认为已完成的内容常常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调整,有时候需要好几次——像这样一部电影是不寻常的,起码可以说这让事情变得很棘手。

  “这部电影有很多需要密切关注的地方,因为东西(视觉资料)不断的跟进,你所做的工作能呈现出效果,尤其是雪花和雪,”弗里曼特尔报告。

  “你也不能完全确定一部电影实际需要多少声音,直到你开始着手,在经历的过程中学习。你要警惕自己:你不能只想着‘就这样吧’,我们总是想着还能够做点别的东西。就像电影的任何事一样——你耗尽时间,否则不会停止寻找。”

  自新格式如杜比全景声和Auro 3D——《绝命海拔》两者兼容——兴起以来,这种信仰保证了一部声音不过度饱和的电影无疑变得更为重要,新格式带给后期制作专家多于以往的自由,以及更精准的混音管理功能。

  “今天我们混音方式的好处是能够控制每一个微小的声音。声音混合,但同时又是独立的,”弗里曼特尔解释道。“直到我们确实能说‘完成了’时,我们能独立调试某一个微小的声音。这能解释你是如何得到如此多的细节的——你曾经只能把东西扎堆在一起,并不能太多的实行控制。”

  在尝试重塑极度狂暴的雪灾和浩瀚的景观时,如此精确的控制声音的功能毋庸置疑是非常有优势的。

  “所有的声音设计都是为了让音效动起来,让声音听起来,好似你正走过那些恶劣的环境——没有一个地方我们能追踪到风的轨迹,”弗里曼特尔说道。“我们确实做到了,因此你能感知到登山者在山上的地貌。”

  那么,他们主要依赖什么工具来完成这项任务呢?这一回也没有真正太多的悬念或新添加的设备;久经考验的Avid程序再次胜任工作。他们的共识是,科技不应该妨碍手头的工作。

  “所有工作都是通过Pro Tools 11制作,部分内容在(Avid)系统(宽格式控制台)上使用EUCON控制Pro Tools,”艾迪瑞说道。“我们试着不要把东西过于复杂化,尽可能保持简单——如果能只用一回解决我不会用四回。”

  “利用系统5和Pro Tools真的很灵活,因为每项工作、工作流都略有不同,这样解决了我们的问题:所给的项目要怎样做最合适。——我们在部门里要做多少,在制作室里要做多少等等,”特普补充说。

  “当你停下来想一想我们要求系统所做的工程,系统是如何运作的——大部分时间没出现问题——系统为我们节省了多少时间,你会意识到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艾迪瑞评价。

  《绝命海拔》的音效团队毫无疑问为完成的工作感到骄傲。很显然他们很享受这场可怕的暴风雪奇观,但重要的是主题的严肃性不容忽视,需要恰如其分地讲述这个悲惨的故事,以好的声音做辅助。

  “很大程度上这是关于人物之间的情感联系,无论你对场景做什么你必须确保影片里存在情感,且你能时刻感受到。”弗里曼特尔总结。“故事是一场人道悲剧,是你不会忘记的事情。”

  亚当·萨维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