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壮志可凌云

  ——记吉林省松花江中学高二学生具俊模

  说起自己并不长的发明经历,具俊模总能想起刚念初一时的那个午后,自己一时好奇心突发,把家里那台总是发出嗡嗡杂音的旧音箱给“大卸八块”了。

  与许多励志故事结局不同的是,这位12岁的少年抱着一腔兴奋和期待的初次尝试,以“不可收拾”而告终——拆开后不仅没有解决噪音问题,还装不回去了。

  四年过去了,拆了的音箱依然堆在家里的杂物间,已读高二的具俊模并没有将它遗忘:“没关系,一天不行就两天,总有一天我能把它修好再装回去!”在他看来,失败从来不是怀疑自己的理由,而恰恰是不断探索、不断前行的动力。

  从“打酱油”到航模“小牛人”

  除了拆音箱的“不光彩”经历,具俊模第一次参加航模比赛更堪称惨败:一共5关的比赛,具俊模和队友第3关都没通过,最后连比赛成绩都没有。这其中的原因,用具俊模自己的话来说是“对航模什么了解都没有,赛前也没准备,觉得好玩就去了”,纯属“打了次酱油”。

  现在看来,这次的“酱油”没白打。因为这次比赛,具俊模才了解到原来学校还有个科技兴趣小组。每天中午,小组成员们都可自愿前往实验室学习航模、车模知识或进行发明创作。

  得知这个信息后,具俊模立即申请加入兴趣小组。至今,他仍记得第一次去实验室时的感受,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懵”:高中部的学长们正在讨论一个车模的制作,在他们的讨论中不时出现电路板、变电器、阻力等词语,对于初一的具俊模来说,这些词语完全属于“莫名其妙”的范畴。

  然而,这番莫名其妙的体验没有吓退具俊模。从此,除了期中、期末考试阶段,具俊模的每个午休都扎在了兴趣小组的实验室。看模型图、听老师和学长讲解相关理论、一遍遍地动手组装、试飞、试驾、测试……细碎重复的程序,具俊模却像发现新世界一样投入满腔热情。

  努力和坚持没有白费。进入兴趣小组不久,就迎来了2011年第7届吉林省青少年航模竞赛,在这次比赛中,具俊模和队友们一举获得无线电遥控模型直升障碍积分赛初中组一等奖。2012全国航空模型公开赛暨第6届国防科技体育锦标赛中,具俊模参与制作的遥控电动船获初中组二等奖。

  最让具俊模骄傲的不是比赛拿奖,而是初二时只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一架固定滑翔翼机模型。这架小小的航模,在兴趣小组内引起了轰动。要知道,制作这种结构精细繁复的固定滑翔翼机模型,必须同时考虑机体重量、电池重量、引擎位置、发动机大小等因素,这些都必须算出精确的数据,最后的组装和粘胶也颇为精细,胶水不能涂得过厚也不能过薄,又要足够牢固。一项不对,飞机就无法起飞。

  由于对制作者的要求很高,哪怕是高中生也很少有人敢尝试。因此,当具俊模制作的滑翔翼机模型飞上蓝天的那一刻,同学们的惊讶和羡慕可想而知。

  “没做成很正常,所以没关系,但万一做成了呢,那多牛啊!”当付出的努力开花结果,当初的懵懂少年成功“逆袭”成航模“牛人”,具俊模毫不掩饰内心的欣喜。

  抓住灵感

  乐观自信之外,要想做成一件事,往往还需要一点灵感,尤其是科技创新。偏偏灵感是最难得又稍纵即逝的东西。对于如何抓住灵感,具俊模很有自己的一套,他说:“我有个习惯,即注意到了一个问题,就总想着要去解决它。”

  从初二开始,具俊模就是班上的物理课代表。物理课上实验多,每次上课前都要帮老师搬一大箱实验器材去教室。一来二去,具俊模就暗存了个小心思:终有一天,我要发明一种能同时演示多种实验的超级实验器材。因为初三升学在即,精力有限,一时无法实现心中的构想,具俊模只好将问题和想法记在本子上。

  上高中后,具俊模在整理笔记时将这个创意翻了出来,重新设计。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画图,寻找材料,制作模型……高中阶段学业繁重,他只能利用午休和周末在实验室一点点完成自己的设计。最终,这个集杠杆实验、二力平衡实验、阻力实验等6个实验的多用途二力平衡演示器为具俊模赢得了今年4月的第30届吉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高中组二等奖。

  除了笔记,手机是他另一个“灵感捕手”。在他的手机图库中,有车链脱落的自行车,有被雨刮器刮出两个大扇形的汽车车窗……

  具俊模观察到普通雨刮器使用时由于在一个扇形平面来回运动,会在车窗上留下清理死角,而这些死角有可能成为行车安全隐患。

  为验证清理死角对行车的影响,具俊模利用课余时间到超市停车场入口进行实地随机调查。当被问及“如果被车主拒绝是否觉得不好意思”时,具俊模笑着说:“怎么会不好意思呢?有很多人不理我,没事,我接着拦下一辆就好了。”在这次小调查中,具俊模最后采访到42位车主,还细心地将小车司机和卡车司机进行了标注,得出的最终结论是:卡车司机们普遍认为雨刮器清理死角对行车安全没什么影响,但90%的小车司机都认为有明显影响。

  为此,具俊模设计了一款横式雨刮器,设想用一根与挡风玻璃同宽的雨刷胶条上下匀速运动,这样既能刷到整块挡风玻璃,又不会影响司机的视野。“虽然这个设计还只是停留在模型阶段,但我相信,有一天,大家一定会用上我设计的横式雨刮器。”

  不仅对自己的作品信心满满,对未来,具俊模更是壮志凌云。虽然现在起航的只是自己制作的模型,但具俊模的梦想是在不远的将来,驾着自己研制的飞机,冲上云霄!

  提到科技创新,很多人认为它和工程与技术科学、自然科学相关,和人文科学并没有关系,其实不然。科技创新能点亮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而创新思维的火花不单单来源于科技创新,任何创新发明都有其自然科学背景,也有其人文科学背景。

  人文科学对创新发明的描述更具有科普性质,更能接社会发展的地气,宣传科技创新文化。

  在我校第二届科技文化节的比赛项目更新时,我想到了科技文化节的责任功能之一——科普,于是从学科创新的角度,想将艺术学科、语文学科、自然学科结合,进行科普剧本的表演。

  由于这是前所未有的比赛设计项目,最初我还有些担心,学生能写出像样的科普剧本吗?宣传发动后,踊跃参赛的学生还真不少,短短几天,就有近30个剧本报名参赛。经过语文老师和音乐老师们精心筛选,最终保留了十几个突出科普特点的节目。

  在学生表演的科普剧中,其中一个剧本展示的是“装修后的新家立刻居住是否科学的问题”,整个剧情设计很精彩。

  一对儿女购买了一套新房,作为感恩父母多年养育的礼物。新房刚装修完,儿女就督促父亲搬入居住。可是,住进新房不久,父亲就感觉身体乏力。

  这时,表演甲醛的演员穿着道具服装张牙舞爪地出场了。“我是甲醛,装修材料里少不了我。新房我先住,谁要是早住,我会专门找他算账,让他浑身不舒服,得病甚至死亡。最近德州一家三口住进新房后死亡就是我的杰作。我最喜欢门窗紧闭,这样我在新房霸占的时间就越长……”

  在欣赏表演时,学生们也明白了新房装修后房子往往会含有大量甲醛,因此不适宜立即居住。

  后来,来访的儿女看到生病的父亲,立即把父亲送到医院,医生指出了病因并给出常开门窗通风的建议。儿女回到新家开窗通风,表演甲醛的同学则在一旁浑身发抖,感慨自己的失算和生命殆尽。

  还有一个小组的同学表演的是一个发明作品。在微波荡漾的大海上,行驶着一艘轮船,情境很是惬意,但转瞬间,狂风大作,海浪汹涌。于是,该小组的同学不慌不忙,把该轮船进行了改进,使其立刻进入潜水状态。任凭上面的海风巨浪肆意横行,改进后的轮船在海平面下却安然无恙,大风过后,轮船又立刻从潜水状态进入正常漂浮状态。

  这样的表演让人们认识了该小组的发明作品——一艘具有半潜船功能的客船。有了它,对付航海中的恶劣天气变得很简单。整个剧目表演过程中虽然没有任何声音解说,但剧情非常棒,让人捧腹大笑。

  看完科普剧的表演后,我不禁感慨,一些肥皂剧耽误了学生多少宝贵的时间,如果多一些科普剧,少一些欧美日韩剧,将会有多少学生从虚度光阴中被解救出来。

  借助于科普剧项目设计的成功,我校又举办了创新作文大赛,如叶圣陶杯作文大赛、新概念作文大赛等,将科技创新与艺术创新及文学创新融合,科普论文的写作成了常态化,并成为历届科技节的常规比赛项目。

  科技创新只是一个引子,好比点点星火,如果认真呵护,最终会形成燎原之势,如此既能点亮学生的自然科学创新意识,也会激发学生人文科学创新意识。

  文 本刊记者 尹嫦月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