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让城市更聪明 百姓更幸福

  •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
  • 关键字:智慧城市,互联网+,电子商务
  • 发布时间:2015-12-31 11:46

  当前,在国家政策扶持推动下,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如火如荼,各类智慧城市参与者积极涌入,政府公共数据也在稳步开放,这些因素将会推动建设模式的不断创新。

  近年来,宁波按照省委、市委战略部署,以“基础支撑、应用带动、产业突破”为主线,提速“智慧城市”建设,推广重点应用,培育智慧产业,增加产品有效供给,优化信息消费环境,进一步夯实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支撑,推进了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截止到目前,宁波启动了智慧物流、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会管理等应用体系建设,“智慧宁波”初具雏形。宁波先后成为首批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合作试点城市。

  出门之前,按一下手机,就可以知道道路是否拥挤;行车途中,想起家里热水器、窗户没关好,再按一下手机就全都搞定;若要就医,打开家中的健康监测机,医生就能随时掌握你的血压、心率等情况,并完成挂号。如今,这样的智能生活场景,在宁波已渐成现实。

  “智慧因子”融入城市民生

  “智慧城市”脱胎于“智慧地球”战略,是指借助物联网、传感网等信息技术,在家居、生产、信息管理、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构建智慧环境,进而形成生活服务、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的新模式。目前在世界上,韩国、新加坡、美国、日本、瑞典等国家先后开始实施“智慧城市”发展战略。

  然而,“智慧城市”并无定式可循,创建工作从何入手?宁波市主要领导明确提出:“智慧城市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和提升城市品质的新途径,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城市更加聪明,让百姓生活更加幸福。”为此,在制定“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伊始,宁波就对市民反应强烈的“城市病”进行了分类梳理,推出“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城管”等应用项目的建设和运作。据统计,宁波“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建设的87个项目中,超过1/3项目涉及民生服务。

  建设“智慧城市”,首先得有与之匹配的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近年来,宁波相继实施了“宽带中国”专项行动、无线城市和三网融合工程,花大力气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承载能力。截至目前,全市光网覆盖达334万户,已覆盖所有行政村以上住宅区域。作为全国TD-LTE 4G规模试点城市,宁波目前已实现乡镇以上城镇区域的4G网络全覆盖,全市开通TD-LTE 4G基站6400个,4G商业用户已达34万户。同时,宁波还全面启动了市民免费上网项目,进一步扩大了“iNingbo”政府免费WiFi热点覆盖范围。

  “智慧因子”已经融入了城市民生的方方面面。宁波已编织了全城共享的智慧健康保障网,借助这张网络,各市县医疗专家可“一竿子”插到基层,远程医疗会诊成为了现实。

  据介绍截至目前,智慧健康保障数据中心已收集了1200多万份健康档案信息和5.3亿多条健康档案数据,实现了全市卫生信息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同时,宁波还建立了统一的预约挂号平台,患者可在网络上直接预约挂号全市33家各级医院,并通过手机实时付费。目前,该系统日均服务量超过8000人次,累计服务人次已超过500万。

  智慧交通,让百姓出行更加便捷。有一款名为“宁波通”的智能服务产品已经上线。它依托移动智能终端APP、出行服务网站、短信服务平台、多媒体查询终端,实现了智慧交通相关数据的提取和处理。打开手机,市民就可以一览城市道路通行情况,实时查询公交车、出租车、长途客运、火车等信息,还能享受停车诱导、出行规划、移车求助等服务。目前,“宁波通”累计下载量已达50万次。同时,宁波还通过定制公交、出租车电召、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等平台,整体推进交通动态感知、资源共享、指挥管理、社会服务等功能,缓解了城市拥堵状况。

  “云课堂”,让教育资源向全社会开放。在“人人通”空中课堂,全市初二、初三学生均可开设个人网络学习空间,随时点播名师网上互动客场,目前日均页面浏览量已突破1万人次;终身学习网收录了1.8万余节精品课程,涵盖了科学技术、职业技能等10个大类,为老年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网上学习新途径;登录宁波数字化阅读平台,可流畅查阅数字化图书、文献、期刊等资源,目前平台文献数据库容量已达200TB,平台注册人数超85万人,年下载各类文献超过1500万篇。

  未来,宁波将以医疗、交通、教育等重大民生领域为突破口,深入推进重点智慧应用体系建设,提升信息便民惠民利民水平,让“城市更聪明,生活更便捷”。

  智慧产业呈星火燎原之势

  云计算、物联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概念层出不穷。随着“智慧城市”从概念走向应用,与此相关的智慧产业也呈现星火燎原之势,为宁波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2014年上半年,全市817家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16.12亿元。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实现销售收入146.97亿元,同比增长28.65%。

  智慧物流,让宁波港航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宁波IBM智慧物流中心,有这样一幅“智慧物流”的运行图:一整车厢粮油从黑龙江用火车运抵渤海湾,途中停靠的每一站都清楚可见。货物堆上码头后,一部分转运到北方的仓库,等待最佳调剂方案。余下的则装上南下的轮船,系统为它们自动拼了半集装箱运往超市的矿泉水,运时减少了一天左右,运费降低10%。据了解,这是IBM在中国第4个研发基地,未来这里将搭建起覆盖全球的物流云平台。

  宁波有着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为了突破发展瓶颈,宁波启动了智慧物流建设,着力打造“1+7”智慧物流协同平台,目前部分平台已投入使用,实现了港口物流在途可视、资源交易、智能订仓、智慧供应链等服务功能。此外,宁波还有30多家系统集成企业从事物联网中间件、应用软件、应用系统集成等领域的研发。面向产业、行业的云服务平台,也加快了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步伐。

  打造国际电子商务城市

  宁波港通天下,从秦朝开始就出现了海外贸易。就现在而言,全国5个首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中,宁波的交易额、包裹量都在前列。据介绍,每件从宁波栎社保税物流中心购买的跨境商品都加贴了防伪溯源二维码,消费者可以扫描商品上的二维码,不仅可以查询商品名称、原产国地、进口商或代理商、进口口岸等信息,还能清楚的知晓该商品的海外采购地、产品条码、海外仓、运输工具等详细信息,做到商品信息全程透明,确保商品渠道的来源。

  2015年1月,宁波市政府与中国互联网协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约定在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等领域,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互联网经济发展战略。其中就提到要在宁波保税区合作建设“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

  宁波将打造成一座国际电子商务的中心城市。而宁波商人,在遇上互联网后,也践行着宁波商务创新的重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张互联大网已经拉开,“互联网+”宁波打造的“智慧城市”,也将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个城市样本。

  本报记者 冯霄霞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