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俄罗斯空天防御力量调整

  • 来源:兵器知识
  • 关键字:空天防御,军事力量
  • 发布时间:2016-01-04 09:42

  2015年8月3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俄武装力量新军种空天军组建完毕,从8月1日起开始战斗值班。这是俄空天防御力量历时4年后的再次较大调整,将对俄军事力量构成产生重大影响。

  俄空天防御力量的调整发展

  冷战后,俄政府在继承苏联军事遗产的基础上对武装力量进行了重建,对军队体制和结构作了部分调整,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包括空军和太空防御部队在内的空天防御力量经历了多次调整。

  1997年:战略火箭军 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的空天优势对俄军队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此俄在1992年以航天部队为基础组建军事航天力量,作为一个独立兵种直属国防部领导。1997年7月,军事航天力量和防空军的导弹-太空防御兵并入战略火箭军。与苏联相比,俄军事力量的规模大大缩小,但直到2000年8月,俄武装力量仍沿用苏联时期的军队体制,由战略火箭军、陆军、海军、空军和防空军等5大军种组成。

  2001年:太空兵 进入2001年,俄开始按照地面、海上和空中等作战空间划分军种,将5军种结构改为陆军、海军、空军3军种结构。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的结构调整中,空军与防空军合并,组建空防合一的新空军,战略火箭军由军种降格为兵种。2001年6月,导弹太空防御兵和军事航天力量从战略火箭军中分离出来,合并组建为新的兵种——太空兵。从而形成陆军、空军、海军3个军种,以及战略火箭兵、太空兵、空降兵3个独立兵种。2002年6月,美国单方面撕毁反导条约后,俄军政领导才逐渐意识到建立空天防御系统的迫切性。2006年4月,俄批准了《2016年前及未来俄联邦空天安全构想》。在该构想指导下,各军区直属的陆军防空部队划归防空军,实现了防空系统的初步整合。但是,防空系统与防天系统的整合仍久拖未决。

  2011年:空天防御兵 在俄军“新面貌”改革推动下,为了在统一指挥下按照统一预案和计划加以综合使用,俄军开始将遂行国家空天防御任务的侦察预警系统、火力配系及保障系统进行整合。2011年12月,俄在太空兵基础上组建了空天防御兵,合并了导弹袭击预警、反导防御、防空、太空监视和卫星发射控制等力量。编成包括太空司令部、防空反导防御司令部、普列谢茨克航天器发射试验场和第28军械库。太空司令部下辖季托夫航天试验总中心、导弹袭击预警总中心和空间侦察总中心,负责探测对俄导弹攻击、监视近地宇宙空间活动、侦察空间情况、保障航天器轨道部署的展开与加强、保持其战备状态等。防空反导防御司令部将装备A-135反导防御系统的反导防御第9师和原空军空天防御战役战略司令部下辖的3个防空旅纳入其编制之中,负责中央工业区的空天防御。普列谢茨克国家航天器发射试验场负责航天火箭部件的准备与发射、航天器和洲际弹道导弹发射、战斗部件轨迹测量、落点位置的搜索与探测等。在职能上,俄空天防御系统划分为防御和进攻两个部分。防御力量包括空间防御与反卫星部队、防空部队、反导部队、电子战部队等,进玫力量则由突击航空兵和特种飞行部队组成。经过此轮调整,俄军形成了陆军、空军、海军3个军种,以及战略火箭兵、太空兵、空天防御兵和空降兵4个独立兵种。

  2015年:空天军 由于论证不足以及指挥系统不兼容,空天防御兵组建之初即受到质疑。经过长期酝酿,俄在2015年8月1日组建空天军,俄新的空天军将统一管理空军、空天防御部队和反导部队的值班,以及导弹攻击预警和宇宙空间监督系统。俄空军总司令被任命为空天部队总司令。至此,俄完成了空天防御力量作为单独军种的组建。

  构成及任务

  从编成上看,此次调整实际主要是将2011年改革调整后的空军和空天防御兵合并,同时空军军种和空天防御兵兵种被取消。

  空天军构成 从合并后的空天军构成来看,空军和空天防御兵的防空部分完全融合,而其它远程轰炸、空中防御以及太空监视、战略预警与反导/反卫星等力量仍以功能模块形式保留了下来。总的来看,其构成仍包括原来空军和空天防御兵两部分。首先是原有空军部队,包括:远程航空兵、战役战术(前线)航空兵、军事运输兵、防空导弹兵和无线电技术兵等兵种,以及保障(侦察、通信、电子战、工程、三防、技术保障)部队和分队,后勤兵团、部队和组织,其它部队和组织。战役战术(前线)航空兵按用途和所遂行的任务可分为轰炸航空兵、强击航空兵、歼击航空兵、侦察航空兵、特种航空兵等兵种。其次是原有空天防御兵部队,包括:空间防御与反卫星部队(太空监视与部分卫星发射及控制部队)、防空部队(负责中央工业区的空天防御的3个防空旅)、反导部队(A-135系统部队)、电子战部队等,以及部分突击航空兵和特种飞行部队。其中,原空军与空天防御兵的防空导弹兵和防空部队,突击航空兵和特种飞行部队统一编成。

  空天军的任务职能 从目前来看,俄国防部并未赋予空天军新的职能,因此该新军种仍沿袭继承了原空军与空天防御兵的任务和职能。一是抗击空中-太空之敌的侵略,从空中掩护行政-政治中心、工业-经济区、国家最重要的设施和武装力量集团免遭敌空中突击,使用核武器和常规兵器毁伤敌设施和军队,保障武装力量其它军种部队的战斗行动。二是对敌方弹道导弹发射地区实施不间断的监控,对太空实施侦察并向最高统帅部和总参谋部的指挥所发出导弹袭击预警,消灭来袭的导弹。

  俄武装力量经过此轮调整,形成了陆军、海军、空天军3个军种,以及战略火箭兵、太空兵和空降兵3个独立兵种。

  调整的动因

  俄此次空天力量调整和空天军的组建,有着新形势下军事战略和技术的考虑,也有着俄军发展的现实无奈。

  构建空天一体防御体系 俄原有的空天防御机制将作战空间划分为几个部分,交由不同军兵种负责。这种机制将完整的作战空域进行人为分割,致使空天防御系统没有统一空天监视系统,破坏了空天一体防御原则,造成职责不清、指挥关系不明、遇事推诿、重复建设等问题,直接影响到防御作战效能。俄军认为要实现空天防御的一体化,必须实现空天防御兵器的梯次配置。目前,俄军空天一体作战理论将空天领域划分为超低空、低空、中低空、中空、中高空、高空及太空,指定由一种或几种防空兵器负责,以此构建一个完善的“天网”,对敌形成有效威慑。而空天军的组建正是这一思想的直接体现。

  弥补国家空天防御漏洞 俄军空天一体化作战理论认为,随着打击兵器的迅速发展,很难区分何为太空打击、何为空中打击,分层负责的机制已无法适应武器装备的发展和现代战争的要求,易造成空天防御漏洞。而事实上,俄由于这一原因,以及对空天防御各自为政,造成了国家空天防御体系在现实中存在着诸多漏洞。例如,俄导弹袭击预警系统太空梯队对导弹威胁区域实施的监视有限,时间间隔过大;苏联时期建成的致密预警雷达网四分五裂,导弹袭击预警系统地面梯队无法对俄东北、西北、西南方向实施监视;防御系统兵器陈旧老化,需更新换代等。根据俄方资料显示,俄空天防御系统所能达到的低空监视度只占俄领空的33%,高空监视度只占51%;宇宙空间监视系统对空间目标的识别能力有限,不能对3500千米至35000千米之间的宇宙空间实施监视。为此,俄需首先在体制上形成空天防御一体化,进而带动系统和武器的全方位防御,弥补国家空天防御的漏洞。

  统合情报通信指挥系统 在此次空天军成立前的俄空天防御兵从航天兵手中继承的信息控制系统,无法与执行防空任务的空天防御旅和歼击航空兵使用的类似系统兼容,所辖部队的信息控制系统仍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无法保障突击兵器利用外部目标指示实施弹道导弹目标拦截。空天防御兵太空司令部与防空反导防御司令部的侦察信息设备也存在类似问题,无法构建空天领域统一监视场。同时,指挥设施自动化程度不同,计算技术设备算法软件、数据传输与通信系统不一致,无法实现互联互通。例如,原空天防御兵主要使用的是太空兵的指挥-信息系统,而3个空天防御旅使用的则是空军的指挥-信息系统。两套系统不兼容的结果是S-300和S-400型防空导弹无法及时获得导弹袭击预警系统提供的信息。

  协调军兵种改革分歧 俄空天防御力量的历次调整都参杂了军兵种利益争夺和认识分歧的内容。例如,1993年6月,俄罗斯在《建立俄联邦防空组织》总统令中提出建立一个依托防空军的空天防御体系的设想,最终由于其它军种的极力反对而不了了之。1997年导弹太空防御兵从防空军转隶战略火箭军,被认为是战略火箭军出身的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出于原军种利益考虑的行为,此举将防空部队“甩”给空军,彻底破坏了防空军初具规模的空天防御能力。2010年4月,俄批准了《2020年前俄联邦武装力量建设构想》。该构想规定:在建立新面貌武装力量的框架下,俄应将空天防御体系作为军队建设的重点。随后在空天防御体系指挥问题上,空军和太空兵互不相让,都在极力向国防部和政府高层阐述将指挥权划归自己的合理性。而2011年在俄军“新面貌”改革中组建空天防御兵后,俄总参谋部和军事科学院认为,空天防御任务需要最高统帅和总参对全军实施统一指挥,需要各军种共同努力,而不是组建单独的军种。2012年底,俄国防部开始对“新面貌”改革中的部分措施加以修订,并致力协调各军兵种的分歧,因此此次组建空天军没有采用并入空军的做法,而是成立新的军种,无疑是协调各方意见的结果。

  顺畅空天力量指挥关系 俄空天防御兵自2011年组建后经过多年试运行,俄军发现该力量在指挥关系的协调上存在诸多问题。根据当初空天防御兵的组建方案,以太空兵为基础,并吸收空军空天防御战役战略司令部(原莫斯科特种司令部)所属部队。这种“天辖空”型空天防御体系模式存在种种弊端:一是由于主要担负作战保障任务,太空兵指挥员的作战指挥经验没有空军指挥员丰富;二是空天防御体系仅吸收防空部队的雷达和导弹兵,而排除歼击航空兵的做法有悖于一体化防空常理;三是新组建的空天防御司令部及相关保障体系再次面临人员调整和机构重组;四是长期以来的空天防御体系研究都基于防空力量主导模式展开,而“天辖空”型空天防御体系需花费大量经费,从头开始建设。此外,为更好应对战略方向上的威胁及有效组织区域内陆军、空军和海军的联合作战,俄军在“新面貌”改革中在原有的6个军区基础上成立了东部、西部、中部和南部联合战略司令部。除战略核力量外,各联合战略司令部司令有权指挥本辖区内的陆、海、空军的作战行动。空天防御兵的成立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个作战指挥上的问题,即在未来空天防御作战中,是空天防御兵司令部还是联合战略司令部组织指挥。而新的空天军从空天一体作战的角度,将原有的空军与空天防御力量指挥体系尽可能的融为一体,顺畅了空天作战指挥关系。

  调整的影响

  俄空天防御力量的此次调整是在俄军事改革的关键时期作出的,虽然困难和阻力很大,但是意义和影响深远。

  加强了俄空天防御能力 俄军事科学院院长指出,当今武装斗争的重心和主要力量已经转移到空天领域。世界主要国家通过在战争开始阶段大量遂行空天行动,对敌方重要目标实施打击来获得制空权和制天权。而俄此次调整率先从编制体制和机制上实现了空天一体化,在这个外部形式保证下,俄无疑将尽快解决内部系统问题和理顺指挥关系,从而减少各军兵种一惯的因利相互掣肘,并实现以空天军作战和指挥系统为核心的武器装备和智慧人员的系统集成,进而提高俄空天防御能力。

  理顺了俄空天防御指挥关系 由于俄未来空天防御体系必然是覆盖全疆域,构成力量不只是包括原空军力量在内的空天军,还将包括原来的陆、海等军兵种的防空反导力量。这意味着空天军的系统要与其它相关军兵种的系统实现兼容。这不仅需要复杂技术和大量资金,还涉及谁主导的问题。此次调整后的空天军中的战略防御力量的作战由俄总参谋部统一指挥,而部队建设与管理由空天军负责,这一指挥体制明确了职责,理顺了战略防御的指挥与管理关系。

  加快了俄空天装备的发展 空天军的成立将原来的空军战略防御与空天防御兵力量融合,无疑减少了重复和装备发展上的资源争夺和责任推诿的问题,有利于俄空天防御武器的发展。此外,空天防御系统如不具备统一情报侦察系统就无法为空天防御突击兵器提供有力支持,因此空天军的成立将加快俄空中和太空方向的战略预警与侦察系统的整合,确保俄军信息联动与通信指挥的一体化发展,发挥空天防御系统效能。

  加速了俄军军事改革进程 此次空天军的成立是俄近年军事改革中力度最大的调整。此前在2011年4月关于组建空天防御兵的决定,出台的部分措施脱离了军队发展实际。空天军的成立是对之前成立的空天防御兵方案的推翻,从总体上看,此次调整解决了空天防御力量整合这一难题,结束了久拖不决的军兵种间争议,加速了俄军事改革进程。

  促进了太空军事化发展进程 太空军事化已成为各强国的发展方向,但还没有哪个国家像俄罗斯这样从军队军兵种结构上作出如此大的调整。俄空天军不仅包括庞大的太空监视和反导部队,还包括由卫星发射及控制部队组成的空间防御与反卫星部队,这使得包括太空进攻与防御力量在内的空天部队不再局限于兵种而是具备了军种地位,这将大大促进俄太空军事力量发展,进而刺激美国等国家加速太空军事化进程。

  开创了空天力量发展新模式 美俄由于军事思想不同,在空天力量发展上采取了不同模式。美国基于全球进攻与全谱防御的认识,将军事航天与航空以及战略导弹力量集成在单一的空军军种内发展,而俄罗斯由于立足本土防御与攻击,因此即使是苏联解体,也没改变其导弹部队、军事航天部队和太空防御部队相互独立的形式,虽然经过多次改革和尝试,但空天防御力量始终难以与空军融合,更难以与战略导弹部队融合,而来自于美国的空天战略威胁要求空天防御必须实施统一指挥,一体化建设,才能实现空天防御兵力兵器的有效使用。因此可以说,俄军此次将空军与空天防御兵融合组建新的空天军开创了空天力量发展新模式,俄根据自身特点的此次调整值得许多国家关注与研究。

  文/李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