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潜入印度洋

  • 来源:兵器知识
  • 关键字:动力潜艇,中国制造
  • 发布时间:2016-01-04 10:13

  日前,巴基斯坦国防生产部长拉纳·侯赛因对外界透露,中巴两国已敲定中方为巴建造8艘常规动力潜艇的协议,建造计划将会马上开始。虽然这则新闻早在2015年4月就已漏风,但“中国制造”从来都不缺少镁光灯,况且有“枭龙”在前,两个老朋友之间的合作令人期待。

  水下的曙光

  1971年,在阿拉伯海这一极具战略价值的海域,一艘名为“汉果尔”号的潜艇只身面对早已手握战争制海权的印度海军。印军两次围堵卡拉奇港口的“过分之举”使“汉果儿”号的作战行动显得有点“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然而,它并未像它的前任“加奇”号一样人舰覆没。“汉果儿”号不仅用一枚鱼雷解决了印度海军14型反潜护卫舰“库卡里”号,给印度海军制造了前所未有的水下恐慌,而且更为神奇的是,在接下来历时9天的逃亡之路上,它竟然成功避过了印海空军的围追堵截和近200枚深水炸弹的攻击,最终安全返回卡拉奇港。

  虽然巴基斯坦在这场印巴之间爆发的第三次战争后“失去了孟加拉”,但“汉果儿”号却首开二战后潜艇击沉水面舰艇的纪录,倒霉的“库卡里”号也成为二战后第一艘被击沉的护卫舰。对于贫弱的巴基斯坦来说,潜艇巨大的“非对称”作战优势无疑使其看到了一缕在印度洋与对手抗衡的曙光,于是,这个南亚地缘政治棋盘上最重要的棋手之一踏上了追求潜艇的漫漫长征路。

  “阿戈斯塔”老矣

  巴基斯坦海军拥有的5艘现役潜艇均为法国制造的“阿戈斯塔”系列,包括2艘“阿戈斯塔”70型和3艘“阿戈斯塔”90B型。原本前2艘“阿戈斯塔”70型潜艇的买主是南非,但由于1978年联合国通过了对南非武器禁运的决议,法国货一夜之间没有了下家,一直在国际军火市场寻觅潜艇的巴基斯坦立马联系上了法国人,一个漂亮的“捡漏”就这样完成了。

  或许是这个偶然得不能再偶然的机会让法巴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交易关系,又或是“阿戈斯塔”70型潜艇确实很合巴海军的胃口,1994年,巴基斯坦又从法国订购了3艘“阿戈斯塔”90B型潜艇。该型潜艇继承了法国先进的鱼雷和声呐技术,水下排水量1760吨,潜深320米,水下最大航速20节,综合作战能力较强。尤其是三号艇“哈姆扎”号还加入了一个200千瓦的MES.MAAIP系统,使该艇的水下续航力增加了近3倍,下潜深度达到了350米,明显提升了巴海军水下隐蔽活动的能力。

  话虽如此,但“阿戈斯塔”90B型潜艇毕竟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产物,而更早的“阿戈斯塔”70已处于退役的边缘,况且在柴电潜艇“AIP化”的今天,巴海军在水下真正能够一战的恐怕只有一艘“哈姆扎”号,换装需求十分迫切。

  14比5背后的危机

  谈论巴基斯坦永远绕不开印度,这个将印度洋视为“印度的洋”的国家从未停止过扩充海军力量,曾经在潜艇上吃过亏的印度理所当然地把潜艇部队作为海军发展的重点之一。

  印度的潜艇部队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经过近50年的发展,已成为一支较强的水下作战力量。目前,印海军拥有14艘潜艇,其中包括9艘俄制636型(北约代号“基洛”级)和4艘德制209型常规潜艇,以及1艘从俄罗斯租借的971型核动力潜艇(北约代号“阿库拉”级,印度将其命名为“查克拉”号)。

  尽管早期的209型潜艇因维护问题已大多难以出海,636型潜艇也同样因维护以及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故,仅有半数能够出海作战,但印海军的现役潜艇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仍然超出巴海军不少。

  如果仅仅是这样,巴海军还能勉强接受这个14比5的数据,毕竟两国综合实力差距太大,而巴基斯坦的主要目的也只是自保。然而,志在远洋的印度可不这么想。10月29日,10年前法国同意出售给印度的6艘“鲉鱼”级潜艇的首艇“卡尔瓦里”号开始海试,剩余5艘潜艇有望在2020年前全部交付。同时,印度雄心勃勃的核潜艇计划的首艇“歼敌者”号也已经开始进行海试。更有消息称,印度正在与日本洽谈引进6艘“苍龙”级潜艇的军售协议,进展顺利。面对着不断扩充实力的印海军潜艇部队,巴海军如果再不进行新的补充,那么不仅44年前被堵在家门口“围殴”的悲剧还会上演,而且将不会再有第二艘“汉果儿”号。

  14比5的背后危机四伏。

  并非只是钱的原因

  装备老旧,对手太强,这些问题巴海军绝不可能视而不见,只是苦于四处求购均是无功而返。事实上,国际军贸本身就不是一项单纯的买卖,错综复杂的政治因素经常使买家揣着大把的现金却购买无门。尤其是潜艇这种蕴藏着巨大作战价值的战略装备,并不会轻易就能买到,亦或是不会轻易地买到性能先进的,而任何一个国家显然都不想要过期的装备。

  在购买潜艇上,巴海军自然第一时间将希望寄托在了此前因为偶遇而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的法国,而且巴海军装备的主战潜艇均是法国货,在使用训练上也存在一定的继承性,有助于更快形成战斗力,一切似乎看起来都这么理所当然。不过,这次印度出来搅局了。上面提到的6艘“鲉鱼”级潜艇就是法国与印度的交易内容,只认钱的法国人完全听从出价更高的印度金主的指令,对巴基斯坦说“不”当然就是第一条指令。美梦破灭的巴海军将目光转向了英德两国。以大洋立身的英国在潜艇设计上功力深厚,然而造化弄人,1994年英国通过了防务评审要求实现潜艇全面核动力化,最后4艘常规动力潜艇于1998年打包卖给了加拿大,如今早已无货可售。德国倒是有货可卖,但让贫弱的巴基斯坦花费超过20亿美元去购买3艘214型潜艇显得有些不可思议,事实也正是如此,没钱用来任性的巴海军只能搁置了这项采购计划。实际上,巴海军最有可能的购买途径是从“亲密盟友”土耳其处获得德制209型潜艇。但希望获得更新设计、更高性能潜艇的巴海军最终也没有劳烦自己的盟友。

  显而易见,巴基斯坦四处求购潜艇而不得的原因并非只是钱的原因。

  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据推测,此次巴基斯坦海军向中国采购的很可能是S-20型潜艇,这是一款基于039B型常规动力潜艇(北约代号“元”级)改造的专门用于出口的型号。S-20长约66米,宽约8米,高约8.2米,水面排水量约1850吨,水下排水量约2300吨,水下最大航速约18节,在16节航速时的续航力约8000海里。相比之下,039B长约78米,宽约8.4米,水上排水量约2300吨,水下排水量约3600吨,水下最大航速约20节。

  毫无疑问,039B的性能要好于S-20。不过,039B属于大型远洋攻击型潜艇,采购单价和使用成本都比较昂贵,不适合巴基斯坦这类中小国家使用。S-20虽然性能有所降低,但是采购单价和使用成本都要低于039B。而且根据此前中巴联合研发“枭龙”战机的经验,S-20必然会参照巴基斯坦的需求与现有作战体系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升级。加之从作战环境上看,巴基斯坦的海岸线很短、很集中,在巴领海这块相对狭小的区域中,即使未来10艘潜艇中因维修、保养、升级而有一半无法出海,剩下的5艘也完全有能力保障卡拉奇与瓜达尔两个重要港口在战时不会受到历次印巴战争中的那种严密封锁。

  因此,虽然S-20肯定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常规动力潜艇,但在国际军贸市场上,“不求最好,但求最贵”这句经典的电影台词一定是倒着念的。武器装备“最好”的含义永远等于“最合适”,巴基斯坦选择S-20最合适。

  没钱也要赶潮流

  从目前来看,“AIP化”将是未来常规动力潜艇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加速推动本国常规动力潜艇“AIP化”,“AIP”几乎成为了先进常规动力潜艇的代名词。

  然而,S-20原型并不包括AIP系统,客户可以视情购买加装了AIP系统的S-20P型,当然价格也会高出不少。追求性价比的巴基斯坦会选择“赶潮流”吗?答案是肯定的。

  从地图上看,巴基斯坦潜艇基地卡拉奇距离印度海军在西海岸的两大海军基地——孟买和卡达姆巴海军基地均超过1000千米,而现代常规潜艇的水下续航力一般在500千米左右,因此潜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上浮充电。考虑到系统安全性、充电速度等,潜艇在余电接近60%的时候就需要进行充电,这样潜艇的上浮就比较频繁,容易被空中反潜巡逻机发现。在印度从美国已引进先进的P-8I反潜巡逻机的情况下,巴海军潜艇如果不具备AIP能力,很难对印海军基地形成有效威胁。根据相关资料,中国常规潜艇采用的AIP系统是斯特林发动机,从采用了同样AIP系统的瑞典“哥特兰”级潜艇的数据上看,潜艇在以4节速度潜航的时候,水下续航力约为3000千米。这个航程足以保证巴海军潜艇长途奔袭印海军两大基地,至少上浮充电次数大为减少,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印海军反潜的范围和难度。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春潮”级的“潜潮”号潜艇当年加装斯特林发动机后,长度增加了大约9米,排水量增加400吨左右,因此S-20P的长度和吨位肯定比S-20要大一些,估计水下排水量会超过2500吨。吨位增加带来的直接优势就是潜艇水下活动时间明显增长,作战能力也随之增强。

  所以巴基斯坦即使没钱也一定会赶AIP这个潮流。

  50亿美元很贵吗?

  也许会有人说,对巴基斯坦而言,“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倒着念也不对。原因很简单,此次中巴之间的潜艇交易金额高达50亿美元,每艘均价约6亿美元,相对于印度正计划采购的日本“苍龙”级潜艇每艘6亿美元的报价,吨位只有“苍龙”级6成左右的S-20P售价明显过高,完全不符合“巴铁价格”。然而,如果从巴基斯坦角度把视野放大了看,答案或许不同。

  从外交战略上分析,中国与巴基斯坦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战略伙伴关系,不管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从军队交往来看,都有着很深厚的传统友谊。正如2010年那笔价值10亿美元的JF-17(中国代号“枭龙”)战机销售协议一样,此次潜艇交易必然会更加深入地推动中巴两国在军事领域的长期合作。对于贫穷落后、时刻面临印度“恐吓”的巴基斯坦来说,抱住中国这个“大腿”还是很有必要的。

  从强化国防上分析,任何国家都希望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国防工业体系,巴基斯坦也不例外。而相比其它任何国家,巴基斯坦是幸运的,因为它有中国这样一个有实力、有愿望的朋友,实实在在地帮助其建立系统、适中、高效的国防工业体系。具体来说,在这50亿美元的合同中,中国极有可能与以往军售一样同时提供装备和技术,而后者正是巴最想获得的。一方面,中国会向巴基斯坦转让全套的S-20P的技术,就像当时F-22P型护卫舰的销售模式那样。甚至中国还可能帮助巴基斯坦筹建、升级本国的潜艇工业,使巴具有独立建造潜艇的能力。另一方面,中国会配套出售国产鱼雷、潜射远程反舰导弹,甚至还会对巴基斯坦现有导弹研发、生产体系进行改造升级,从而使巴基斯坦日后具备自行供应较大规模潜艇部队的各类弹药,以及对相关弹药进行功能拓展的能力。除此之外,巴基斯坦希望以此为契机向中国购买更高端的导弹技术,因为巴海军正苦于无法突破潜射巡航导弹的技术瓶颈,而潜射巡航导弹将是未来对印度的一个有效的反制措施和威慑手段。有鉴于此,巴基斯坦花费50亿美元从中国买来的绝不仅仅是8艘潜艇,而是其本国国防工业体系的完善与提升。

  更加贴心的是,中国很可能向巴基斯坦提供一笔长期贷款来支付这项新协议的开销,贷款利率可能低到接近无息贷款,毕竟中国也希望自己的装备能够在实战中得到检验。

  现在再看这个问题:50亿美元很贵吗?当然不,很划算。

  “中国制造”与“万国军”的较量

  如果印巴两国的潜艇外购计划如期进行,那么可以预见,未来在印度洋水下将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以S-20P为主力的巴海军潜艇部队对决装备了来自德、法、俄、日和印本国的6型潜艇的印海军潜艇部队,这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制造”与“万国军”的较量。

  从作战性能上看,S-20P可以视为039B的“全比例缩小版”,它继承了母体几乎所有的优秀设计。

  据推测,在艇身设计上,S-20P的艇身采用了先进的水滴形设计,有比较粗壮坚固的壳体和较短的锥形尾部,其指挥台围壳线条更加圆滑,高度比先前的039G型潜艇更加低矮,特别是围壳与艇体的衔接处出现弧线状整流罩,能够显著降低水下航行的阻力。

  在噪声控制上,S-20P充分吸收了俄制636型潜艇的水声设计:在艇体上铺设消音瓦,推进装置也采用安静的大侧斜低速螺旋桨等,同时进行了现代化改进,噪声控制能力应该强于636型潜艇。

  在水声性能上,S-20P的水声探测系统比较先进,其装备的综合声呐系统除了艇艏阵和舷侧阵之外,还有拖曳声呐,这是中国首次对外公布常规潜艇可以使用拖曳线列阵声呐,这说明国产常规潜艇的水声系统已经达到国外先进潜艇的水平。

  在火力配备上,S-20P艇艏设计有6个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以发射“鱼”3改进型线导反潜鱼雷、“鱼”5型热动力自导反舰鱼雷、“鱼”6多用途反舰/反潜热动力线导鱼雷和“鹰击”系列反舰导弹等多种武器,性能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对比来看,S-20P的综合作战性能应该处于印度潜艇部队作战能力的中等水平,即高于209型和“鲉鱼”级,低于636型和“苍龙”级(971型和“歼敌者”号是核动力潜艇,不在比较之列)。当然,前提是印度海军能够顺利实现其潜艇外购和自研计划,不过根据以往的经验,似乎没那么乐观。

  实际上,不仅在水下,“中国制造”正帮助巴基斯坦逐渐构建具有本国特色的海空作战体系,即以JF-17战机为核心的空中作战平台,以F-22P为核心的海上作战平台和以S-20P为核心的水下作战平台。这对于一个海上利益并不多的防御性临海国家来说已经足够,况且自承一脉的作战体系也更容易形成合力。从这个角度上看,头脑混乱的印度显然不具备这样的优势,东拼西凑的装备尚且不论联合作战能力,技术保障恐怕都是一道大坎。

  可笑的“担忧”

  对于印度来说,中巴两国一个被视为“对手”,一个被视为“世仇”,“对手”给“世仇”添置家当无疑会使这个号称拥有“世界第三海军”的国家神经紧张,不说点什么好像对不住“世界观众”。事实上,早在2015年4月中巴潜艇交易消息透露之时,就有印度媒体对此发出“担忧”之声,认为中国在向巴基斯坦出售常规动力潜艇的同时也会转移相关技术,此举将打破南亚地区的军力平衡。最近军售协议正式公布后,印度一些媒体和观察人士更是渲染“中国出售给巴基斯坦的潜艇非常先进,而且中国将凭此增强在印度洋地区军事存在”。其实仔细想想,这些“担忧”着实可笑。

  从法理角度来讲,交易是合理的。只要中国出口的武器不违反相关国际条约,那中巴之间的这笔军售贸易就是正常的。即使中国可能会向巴基斯坦转让潜艇建造技术,也是国际军贸的通行方式,并无任何不妥。印度此前从法国购买的“鲉鱼”级潜艇,采用的就是“法国生产+印度生产”的模式。前不久,日本与澳大利亚商谈将日本目前最先进的“苍龙”级潜艇出售给后者,同样也基本决定在进入建造阶段后将相关技术转让给澳方。以订单换技术的常规武器交易已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方式。

  从巴基斯坦的国情看,交易是合情的。前文提到,巴基斯坦海军潜艇部队面临无艇可用的尴尬局面,难以满足最基本的国家防务安全需要,迫切需要采购新型潜艇以补充处于空白边缘的水下作战能力。而为中巴军售操碎了心的印度则在海军建设上大步向前,不仅四处购买,还大力研制。“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事情美国人干得不少,但印度还没学到家。

  纵观2005—2015年的世界常规武器出口排行榜,美俄德英法长时间领先中国一大截,即使近两年中国武器出口排名上升至仅次于美俄的第三位,但出口内容也大多是低端产品,购买国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自保,对地区安全形势根本构不成任何威胁。

  如此来看,印度方面此起彼伏的各种“担忧”之声实在是令人莞尔,仿佛只有中国制造的潜艇能够发射导弹。

  早已失衡的印度洋“军事天平”不会转移

  与大西洋和太平洋不同,印度洋虽然紧邻中东能源核心区,但其海域上极少有类似关岛这类的高端海空基地。因此无论是美国还是印度,都是通过舰队巡航的形式对印度洋进行掌控,保证域内关键航线的畅通即可。未来普遍装备远程潜射反舰导弹的巴基斯坦潜艇将对缺编严重的印度双航母编队构成不小威胁,得益于AIP系统的巴基斯坦海军将具备长时间水下活动的能力,这对印度的水面舰艇具备一定的威慑能力。另外,如果巴基斯坦自研的“巴布尔”巡航导弹成功装备到潜艇上,巴基斯坦将具备对印度大陆纵深目标进行远程精确打击的能力。据此,很多专家学者断言这笔潜艇交易将使印度洋的“军事天平”渐归平衡。事实果真如此吗?

  印度海军目前拥有各类现役舰船约155艘,其中包括2艘航母,2艘船坞登陆舰,5艘坦克登陆舰,11艘驱逐舰,19艘护卫舰,14艘潜艇,其它战斗支援舰20艘,以及导弹艇、巡逻艇、扫雷艇、登陆艇等作战舰只。其中不乏“德里”级驱逐舰、“克里瓦克”级护卫舰等先进装备。而且其国产新型航母、“加尔各答”级驱逐舰和国产核潜艇“歼敌者”号都在紧锣密鼓地制造和海试中。这样看来,印度洋的“军事天平”实际上严重失衡。

  客观来讲,即使有中国的鼎力相助,巴基斯坦要获得这8艘潜艇并形成战斗力,至少也需要8~10年时间,这么长的时间里可以发生很多事情。因此,诚然8艘先进潜艇能够大幅提升巴海军的作战能力,甚至使其获得对印海军在局部上的优势,但并不能弥补海军整体实力上的差距。巴此举更大的目的在于别让“天平”倾斜得更厉害。

  文/杨王诗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