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跤拳双冠王卜恩富

  • 来源:新体育
  • 关键字:摔跤,拳击,卜恩富
  • 发布时间:2016-01-04 16:17

  1934年,南京举办国术、拳击比赛,卜恩富获得拳击中量级第一名,荣膺“拳王”称号,从此扬名中外。俄国领事馆特地邀来俄国拳击冠军马夫洛格、亚军阿尔桑柯,点名要和卜恩富较量。

  卜恩富1911年生于天津市和平区芦庄,弟兄六人,他排行老三。他的童年是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度过的,父兄的艰辛经历被小恩富记在心中,生活困苦,度日艰辛,培养了他坚毅、上进、从不服输的性格。后来,卜恩富为养家糊口,干过木匠、消防队员等许多行当,还给外籍拳击手当过陪练。正是这段陪练生涯,使卜恩富掌握了西洋拳法,再把中国式摔跤揉进去,形成独特的拳法,从而战胜了洋人。

  铁拳扬国威

  卜恩富自幼喜好武术,7岁起就泡在跤场,因为习练刻苦、悟性聪慧,十几岁练就了一身好功夫,成为擅摔好斗的硬汉。长大成人后,他有幸拜曾任清宫大内“善扑营”副统领崔永福为师。崔永福绰号“小鬼崔”,是大名鼎鼎的摔跤高手,每逢与人比跤,必让对手“过阴”,也就是昏死过去。跤手们见到他都为之胆寒,避之唯恐不及。名师出高徒,卜恩富在崔永福的言传身教之下,掌握了宫廷大内掼跤技艺,使自己的摔跤技术达到了新高度。

  1933年,为了养家糊口,卜恩富考入意大利消防队。在一次银行救火中,他表现出了胆大、机智、灵活的一面,立下功劳,受到总监的嘉奖,还给他加了薪水,稍后又送他到意大利商开的运动场去学拳击。卜恩富从此开始了拳击生涯。他带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好奇心跟意大利拳击教练乔麦迪和瓦利格学拳击,开始了艰苦的训练。作为陪练,教练轮番进攻,让他吃了不少苦头。后来,洋人见他意志顽强,慢慢改变了对他的态度,不到半年,他的拳艺已相当娴熟。当时,天津的英国工部局有些职业拳手水准较高,他们见卜恩富身手不凡,便与意大利人达成交易,将他转给英国人做陪练。

  1934年,南京举办国术、拳击比赛,卜恩富获得拳击中量级第一名,荣膺“拳王”称号,从此扬名中外。俄国领事馆特地邀来俄国拳击冠军马夫洛格、亚军阿尔桑柯,点名要和卜恩富较量。为了给中国人争光,卜恩富昂首挺胸,走上拳击台迎战。首日与阿尔桑柯对阵,卜恩富并没使出全力,在第二回合就将其击倒获胜。两天后迎战马夫洛格,此人人高马大,盛气凌人,体重超过卜恩富15公斤。前4个回合,卜恩富点数上并没领先,但他沉着应战,以柔克刚,把摔跤技术运用在拳击上,在第五局看准机会,把全俄拳击冠军击倒在台上。裁判数到10,对方也没能站起来。此胜大长了中国人民的气势。

  半年后,美国花旗洋行在天津邀来曾获得过全美冠军拳手的卡迪逊,想给卜恩富点颜色看看。卜恩富为了战胜美国拳师,闭门苦练,悉心揣摩钻研,而后胸有成竹地站在拳台上。人们都认为这场比赛势均力敌,应该打满全场,哪曾想在比赛的第一个回合,卜恩富就用一记凌厉的下勾拳将卡迪逊击出拳台,又一次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跤王首夺魁

  卜恩富还从师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学习形意拳、大成拳,边学边钻研摔跤技术,并把形意拳中的意念揉进摔跤中去,如虎添翼,产生不同凡响的效果。这样的改进缩短了跤手从基本功到实战之间时间,也延长了跤龄。

  1935年10月,卜恩富代表河北省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第六届全国运动会摔跤比赛,对手均为国内顶尖高手,比赛采用双轮淘汰制。卜恩富首先遇到的是孙荣,他以3比0战胜对手,之后又遇到了海友义、左锡五、苏祥麟三位高手,同样以3比0胜出。最后,他遇到了较为强劲的蒙古族高手佟顺禄。比赛中,佟顺禄给卜恩富制造了一些麻烦,但卜恩富凭借扎实的功底没给对方机会,连胜三局进入决赛。

  决赛的对手是大名鼎鼎的满族摔跤高手宝善林。宝善林是北京人,早年在北京天桥设跤场,开创了自己独特的“掼跤”艺术,是当时摔跤界的代表人物。此次运动会,他夺冠呼声最高,大会主办方甚至早已做好了绣有“中量级第一宝善林”字样的锦旗。决赛开始了,宝善林技艺精湛,第一局胜出,以1比0领先。第二局,卜恩富以灵活多变战术胜出,二人打成平手。关键的第三局开始了,卜恩富使出全部技艺,特别是他根据大成拳技法独创的“跨栏”绝招,将一百多斤的体重压在对手腿上,任凭对手左摇右晃、前伸后撤,都无法甩掉。宝善林无所适从,加上宝善林已35岁,体能大不如前,最后被摔倒在地。24岁的卜恩富以2比1战胜宝善林,获得中量级第一名的“跤王”称号。大会组委会戏剧性地把锦旗上宝善林的名字抠掉,换成卜恩富。

  1936年3月,上海举行国际拳击比赛。卜恩富应邀参加,一路战胜各国拳手,杀入决赛。在决赛中,他以灵活多变的战术与美国著名水兵拳手兰柯斯根周旋。比赛过半时,卜恩富一记下勾拳把对手击倒在台上,勇夺冠军。赛后,卜恩富挥动拳头高声喊道:“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这是继第六届全国运动会的摔跤比赛夺冠后,又在国际拳击比赛中夺得冠军,成为名副其实的摔跤、拳击双冠王。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卜恩富和全国人民投入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用自身技艺打击日寇、汉奸,保卫国家。为了充实技术,除了摔跤、拳击,他又练习击剑、游泳,并且取得了优异成绩,他把拳击、击剑灵活多变的手法、步法,出击爆发力的“寸劲”,四两拨千斤恰到好处的“雨劲”,国际摔跤柔韧而又强有力的腰功等,都揉进摔跤之中。

  毕生献跤场

  解放后,卜恩富受中央军委聘请在东北工学院任教,在东北军区教授擒拿、格斗、打击、摔跤、拳击、击剑、自行车、射箭等运动项目,为军队培养了大量人才。小说《林海雪原》中的侦察英雄、绰号坦克的刘勋苍就是其中之一。刘勋苍的原型叫刘蕴苍,由于受过卜恩富的摔跤、拳击传授而身手不凡,单兵作战能力特别强。剿匪小分队出发时,刘勋苍常常打尖兵。以他的作战素养,打趴下三五个土匪不在话下。

  卜恩富为拳击、击剑和中国式摔跤在辽宁地区的开展、提高做出了很大贡献,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如拳击的王修纯、杨金亮、郭福林,击剑的李晓敏、窦万灵、王克温,摔跤的董永山、兰树生、兰树铭、刘生才、郝立春、刘国兴、关桂林等名将均是他的学生。尤其是国家女子柔道队教练刘永福在柔道训练之中运用卜氏训练法和卜氏摔跤技法,成了金牌教练。

  后来,卜恩富被调到解放军八一体工大队任中国式摔跤总教练,还先后担任过北京先农坛体校和朝阳区体校摔跤教练,传授摔跤、拳击、大成拳等武艺。卜恩富的学生遍布全国乃至世界,为了让中国式摔跤传遍全世界,也为使卜氏摔跤技法发扬光大,他的学生分别在德国、加拿大、美国、法国等地传授技艺。

  1986年,一代跤拳双冠王卜恩富因病逝世,享年75岁。卜恩富一生都在探索、研究中国式摔跤,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式摔跤运动,为发扬光大中国式摔跤做出了卓越贡献。

  文 李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