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利明:没有诗和远方的投行男不是好制片

  • 来源:世纪人物
  • 关键字:柯利明,投资,儒意影业
  • 发布时间:2016-01-05 10:56

  从掀起青春片潮流、席卷7.26亿票房的《致青春》,到收视、口碑双收的大剧《琅琊榜》、再到两周网络点击破25亿的《芈月传》,背后的同一IP所有者及投资方之一——儒意影业,商业下注似乎鲜少失策。而其掌舵者执行董事柯利明也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人物。

  “五年以后中国电影票房可能会接近1000亿。”对于中国影视产业未来的发展,柯利明日前在接受新华网独家采访时坦言十分看好,“现在进来的投行资本如果投对了的话,很有可能获得超过预期的回报。”

  12月3日,全国总票房突破400亿元,业内人士估计,2017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在经济饱受增速下行周期困扰之时,中国影视文化产业何以逆势上扬?

  挟IP以令资本

  2015“IP为王”,各类IP充斥着中国的大小荧屏,且大有继续霸屏2016的势头。热钱趋之若鹜,IP的价码也水涨船高。有言道:“这年头不谈IP,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文化的。”

  IP,字面上的意思是知识产权,然而在大佬们心中的定义却各有不同。在柯利明看来,它更像是情感的载体,“包括有价值的启示、离奇的故事、先进的思想,都可称之为IP。”

  事实上在数年前,儒意影业也极有远见地“囤得一手好IP”。柯利明从香港对冲基金转行接管哥哥创立的儒意影业,先于2011年成立了儒意图书公司,收购了一批畅销书图书的版权。当时IP的概念还没有那么火,如今购买畅销书版权已成行业共识,但有多少人能想到在五六年前就购买多部热门作品的影视改编权呢?这背后,是对知识版权的尊重,“那时大部分人是不买版权的,他们觉得抄袭和借鉴就可以了。当然我也非常幸运,在版权方面获得了那么多作者的信托。”

  “电影行业是最容易变现的,而且每年增长超过30%,我进来投资的增长率不会低于20%吧,除非我太笨。如果在行业里面找到增长点可能会更高。”柯利明现在回顾过去,更多的还是觉得自己运气还不错。

  在影视业,资本将IP推向了神坛。如今,改编自网络小说的《琅琊榜》获口碑、点击双红,《芈月传》也在开播两周便实现25亿点的网络点击,而儒意影业在上演“点石成金”的同时也再度获得资本追捧——10月7日,A股上市公司天神娱乐公告拟13.23亿收购儒意49%股权。

  然而与美国漫威、迪士尼动辄百亿美元级别的IP产业链相比,在中国,IP的大旗刚刚擎起,对单一IP的“疯狂掠夺”引来了原创资源枯竭的担忧。而围绕IP构建健康的生态,才会在影视文化产业形成真正号令资本的力量。

  竞合的影视格局

  BAT的进入,无疑加速了影视、游戏,乃至泛娱乐行业洗牌与格局的再塑。加上华谊兄弟、光线传媒、万达影业等传统大鳄,如何在坐拥强大资本的巨头中谋得影视行业生存之地?一些处于劣势的小影视公司是否必然落得被资本巨头并购的结局?

  在柯利明看来,事情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糟糕。“国内寡头经济、整合经济是电影市场的趋势,竞争是必须面对的事实,但这既是坏事又是好事,随着BAT对资源的垄断,产量、整合能力以及行业公信力会加强,也很有可能在吞并同业的同时,培养新的公司。”

  此外,BAT用天生的互联网基因彻底打通了行业的各种渠道,柯利明谈得最多的也是“渠道”。“互联网做到了让以前只能在巨幕上播放的电影无处不在,它还提供了创作者和消费者之间直接和间接的交流方式,观众可以用很民主的方式及时监督,让制作人能够更加清晰地反思作品。”

  从个体来看,柯利明指出将来制片人这种综合型人才会越来越多。“制鞋的往往没有卖鞋的赚钱,华尔街也是,分析师没有卖衍生产品的赚得多,这就是盈利模式。”

  柯利明更愿意用“竞合”来形容当前影视产业的格局,“5年后电影行业会是一个非常繁华和多元化的市场。”

  相比规划儒意影业未来上下游的布局,柯利明则更愿意谈12个月以内的打算,“内容为王”则是他一成不变定律。

  “未来我们的方向还是扎扎实实地做产品。因为不管如何多元化,儒意影业还是一个‘做鞋的公司’,但我们也‘卖鞋’,我们会和更多的平台、推广方合作,根据市场反映不断的调整、优化、反思。”

  他说道。

  在巨头进击的格局之下,仗谁也不能单打独斗。“演员、导演、广告资源等等都要整合在一起,跟同行竞合既是痛苦也是幸福。”

  没有诗和远方的投行男不是好制片

  80后的柯利明年少时远赴澳洲留学,学成归来后进入金融行业,但是最终将事业定位在影视行业,起因只是他喜爱电影。五年间,他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发展成业内鼎鼎有名的影视文化公司,自己也从白手起家的门外汉,变身极高票房命中率的快投手,凭借的就是他精明的商业头脑和理想主义情怀。

  做金融的经历让他在风险分析、大数据思维方面如虎添翼。他用统计学中的“赌马效应”分析影视市场,“我曾经关注过这匹马,我会想知道这个马是输还是赢,如果有机会在同等条件下会想着买它,它有很多这样的概率。”

  在柯利明看来,IP是原创,也同样是一个概率——一个人将想法出成书,再被图书编辑相中,在电子书免费的时代还能卖上百万册,本身就具备百万级别受众基础,“一本书20块,要加5块钱就能买到电影票,还能把书立体化,这一基础很重要。”

  但理性的数据分析并不绝对,在如今中国庞大而复杂的市场之中,在故事及其情怀上,要试着引领观众,甚至超前于观众,才能更精准把握受众偏好。柯利明表示,像《老男孩猛龙过江》这类电影作品这都是为这个时代群体量身定做的,激发受众的“动心”和“好奇心”从而产生购买欲望。“我不能说我的电影是一个好电影,但是起码是一个具有娱乐性的东西。”

  至于精品,关于商业性与艺术性的争议从未间断,叫座与叫好似乎成了影视领域的一种悖论。互联网的颠覆和大数据云计算的运用让资本的嗜血性体现得更淋漓尽致,但人们的另一个关注点是,我们的品味究竟是更好还是更坏?

  “极致的数量即转换成品质”是在技术圈里面广为流传的一种概念,“做精品需要有量的积累,因为你都没有见过失败是什么”,柯利明直言,“这个行业哪怕今天是乱象,但首先要蓬勃发展,要让人看到机会、有人流量,其中素质参差不齐的,就像是沙子一样通过水慢慢淘,泥沙俱下的状态反而让很多人成长。”

  责任编辑/卢春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