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王”遭遇粮价“滑铁卢”:连续亏两年就要撂挑子
- 来源:世纪人物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粮价,柳学友,农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1-05 11:26
今年三大主粮的全线下跌,亏损严重的种粮大户和粮食经纪人,却只能默默承受。甚至有经纪人因为未能及时兑付卖粮农民的粮款,以及无法承受巨额亏损,自寻短见。不过,业内人士称,这只是极端个例。
受益于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时收储政策,多年来粮食价格连续上涨,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以及作为粮食流通体系中重要一环的粮食经纪人形成了粮价只涨不跌的预期。
于是,种粮大户将小农户的土地流转过来,扩大经营规模,然后放心卖给中储粮或市场。经纪人则按照往年粮价只涨不跌的预期,参考国家收储价格从农户手中收购粮食,有些甚至贷款收购。行情持续看涨的农业也吸引了不少参与土地流转的资本和敞开进行收购的粮食经纪人加入。
但今年三大主粮的全线下跌,让这一切成为泡影。亏损严重的种粮大户和粮食经纪人,却只能默默承受。甚至有经纪人因为未能及时兑付卖粮农民的粮款,以及无法承受巨额亏损,自寻短见。不过,业内人士称,这只是极端个例。过去市场行情好的时候,有些经纪人也赚了不少,有一定的可承受能力。新近涉足经纪人行业的会损失惨重一些。
种粮大户的崛起
51岁的柳学友是河南省信阳市息县的种粮大户,今年是他包地种粮的第14个年头。
柳学友说,他们这代人小时候都知道缺吃少穿的滋味。2001年,心疼村里不少耕地撂荒的他,以每亩地15元的价格承包了村里30亩抛荒地,考虑只是“多种点粮食保证有饭吃”。
考虑到当时粮价虽然不高,但是耕种规模效应仍然明显,种的多了也肯定能致富。于是,柳学友用东拼西凑的一点钱开始了规模化经营的起步。到2004年,他的承包规模已经达到400多亩地,一年能有20万左右的收入。
但规模的扩大让柳学友遭遇到瓶颈。因为土地承包价逐年上升,变成了一笔不小的开支,同时购置各种农用机械设施以及耕种所需要的农药、化肥、种子等农资都需要大量资金流。在自有资金有限的情况下,2004年到2008年,柳学友的种植规模一直徘徊在几百亩的范围。
2008年,一处一千多亩规模的闲置国有农场让柳学友心动不已,这对他来说种植面积将扩大近两倍。彼时,中央从2004年开始已经连续下发了五个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一号文件。2005年底,全国人大也高票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一系列种粮补贴、惠农措施逐步开始实施,种粮致富成为农民的一种不错选择。在当地邮储银行推出的小额信贷业务帮助下,柳学友“拿下”了那块地,这成为他事业的转折。
2009年初,河南省遭遇持续干旱,给全省粮食丰收带来严峻考验。当年2月7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河南省许昌市考察指导抗旱工作,并于当天晚上召开会议,听取河南省部分地市的旱情和抗旱情况汇报。作为种粮大户代表,柳学友参加了会议,并向总理反映抗旱缺少打井设备。温家宝当即指示有关人员解决这个问题,随后打井机纳入农机补贴范围。
从此以后,柳学友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种粮户”。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他承包的规模逐年扩大,现已流转土地16000多亩。柳学友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16000多亩地大部分转包给了近百十户合作社成员,每亩地的转包价格一年在500元上下。
位于河南省南部的息县被誉为“中原粮仓”,2014年,粮食产量突破百万吨大关,实现了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十一连增”,连续第九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称号。柳学友称,耕作都实现了机械化,效益也有很大的提高,单是一季小麦纯收入就有60万元。
今年39岁的戚秋阳,早年经商做钢材生意,看到现代农业的机会以及国家对农业的大力扶持后,转身投入现代农业。2013年3月,戚秋阳在家乡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创办了盛康家庭农场。现在,农场已流转土地3000多亩,另外还托管土地4000亩。他计划明年增加到15000亩,土地可以入股,也可以托管。
盛康家庭农场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管理科学化、软硬设施标准化。但自成立以来,用于购置大型收割机、深松机、秸秆还田机、烘干机等各类农机50多台,戚秋阳投资了1700万元。
从传统小农经济向现代农业转型,适度规模是条件之一。再加上,城镇化的发展将农村劳动力吸引到城市打工,这部分人群有的成为兼业农民,有的直接撂荒弃耕。为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政策鼓励承包经营权流转。
河南省农业厅统计数据显示,河南土地流转大致从2009年开始加速,目前流转总面积3393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土地的34.8%。自2011年至2013年的监测显示,流转总面积年均增长率达5%。
在平稳递增的表象背后,内在的流转结构也在悄然调整。其中农户流转面积的年增长率下降,而企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主体的增长率则始终保持在40%以上。
卖粮难出路在哪儿
在豫南,从省直管县新蔡县,到信阳市息县,到驻马店市平舆县、确山县,再到南阳市社集县,10月上旬寒露后就播种完毕的冬小麦于当月末已经出苗,并陆续进入冬前分蘖期。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沿路采访发现,农民切身体会到今年粮价的回落对他们的影响,对种粮大户、粮食经纪人的冲击尤为严重。
对于在外打工的兼业农民来说,往往是粮食收获的农忙时节返乡充当农活劳力,帮助农村家中留守的老人、妇女,收获之后就匆匆忙忙返回打工所在城市。他们大多不会付出太高的时间成本去卖粮或等待粮价攀升,一般都是家中留足口粮,余下的粮食按照市价卖给粮食经纪人。
不论是种地农民,还是地方政府工作人员,都对记者表示,只有几亩地的普通农户外出打工一个月挣的钱都要比在家务农的净收益要多,这就使得他们并不是特别在意卖粮食所带来的收入。与其静待粮价每斤涨0.01元,哪怕是1万斤才只有100元的增值,倒不如及时出手好返回城市继续打工。
驻马店市平舆县有岳姓村民反映,小户们“船小好掉头”,对于出去打工的农民,哪怕将土地撂荒都不在乎。不过,无法外出打工的老年农民,粮食价格再低也必得种,毕竟得糊口吃饭。“老实人还是指望几亩地。”
相较于过去,今年小农户们的净收益减少了一大半。不过他们抱着“宁可种一些也比不种地强,况且还有农业补贴”的心理,仍然耕种在自家地块上。当然,也有一部分农民以及种植大户选择“惜售”,他们将粮食晾晒之后就储存起来,静观粮价回升。在南阳市社集县,甚至有些农民并未将玉米脱粒。
“卖粮难”更多的体现在包括柳学友、戚秋阳在内的大户身上,而且冲击也较为严重。
河南是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执行省份,今年却因为遭遇阴雨天气,小麦品质受到影响而不能进入中储粮储备库中。号称“河南粮王”的柳学友领教过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2011年的大旱,让他亏了70多万元。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仅仅靠种粮来致富,跟赌博差不多。“那一年,我认识的一个种粮大户,因为亏得太厉害了,最终还不了高利贷,被逼得上吊了。要不是亲戚朋友帮忙,我的下场也跟他差不多。”
收储道路走不通,就只有选择走市场道路。而玉米价格也9月份收割以来一路走低,一斤0.8元、0.7元,甚至连0.6元都有,而国家的玉米临储挂牌收购价(国标三等质量标准)为1元/斤。尽管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执行区域为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但是业内人士认为,全国是统一市场,价格具有传导性,河南也同样会受影响。而且对种粮大户来说,在哪里都要承受玉米价格下跌所蒙受的损失。
柳学友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现在就是“乱找”市场,那些路子比较广的粮食经纪人朋友就没少帮忙。虽然农场仓库里还有二三十万斤小麦没卖,但是已经采取了熏蒸、烘干的保护措施。“现在就是先放着,但要等到各方面开始要钱了,比如要交承包费、要还赊欠的种子化肥费的时候,就得处理掉了。即使粮食价格便宜也得出手卖掉。”
戚秋阳也在等待粮食经纪人的上门询价销售。面对前期的大量投资,为了打捞沉没成本,他仍然作业着流转和托管来的土地。“少种是不行的,只能调整种植结构,比如种一些花生、蔬菜之类的经济作物来平衡。”
保护农民利益保障粮食安全
今年9月18日国家下发通知下调了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价格,确定为每斤1元(国标三等质量标准),相比2014年内蒙古、辽宁1.13元/斤的最高水平下调了11.5%。事实上,这个时候华北玉米已经快要成熟收割,也就意味着,种下去的玉米覆水难收,政策的突然调整,使得种粮大户的利益受到损失是注定的。
柳学友说,这个(政策)很突然,既然农民利益受损,政府就应该出台配套政策,给予大户一些补贴,不能让农民亏得太狠。尽管过去农民受益于托市收购和临时收储政策,规模经营时间长的农户可以承受得起这次损失,但种粮食顶多撑两年,要是连续两年亏损,到第三年就撑不下去了,很容易撂挑子。
对于柳学友等只是埋头种地的农民来说,市场触觉稍显迟钝一些,自然会感觉到“突然”。但上海汇易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分析师李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他们在今年3月已经向全行业发出了粮价会大幅下跌的预警,即粮食价格会发生变化,局部地区甚至会失衡。因为国内外市场存在较大差价,自去年底和今年春节前中国进口厂商大批下了订单,品种包括DDGS、高粱和大麦等,数量超过千万吨,远大于南方上半年增加的实际需求量。
这是否会影响到粮食安全呢?在本报记者采访中,不论是小农户、种粮大户,还是粮食经纪人,大局意识都很强,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如果粮食价格太低,会影响到农民的种地积极性,土地就会抛荒,国家就会依赖进口,粮食价格的话语权就会掌握到外国人手里。
柳学友认为,粮食的价格不能像猪肉一样,忽高忽低。国家要重视这次粮价下跌,防止打击农民的积极性,要不然农业就要出问题。相比小户,种粮大户肯定是最受影响的群体。“国家为啥要重视我们,在于今后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粮食的品质都压在大户的身上,这是我们的主要事业。”
在谈到明年的市场行情时,柳学友说,谁也预期不了,但是大家都比较害怕再出现今年的情况,要不然撂挑子的农户肯定不少。由于土地转包合同是一年一签,今年已经有终止流转合同退地的农户了。
全世界大部分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不重视农业的发展,美国也不例外,只是,在支持农业发展的方式上更为市场化,这样既可以达到政策预期又可以提高政策效率。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曾称,现在不论是最低价,还是临储价,一定程度上都是把价格和补贴合在一起。
他解释,未来走势是“价补”分开,价格的形成机制是贴近市场,注意保护农民的合理的利益。把改革和补贴分开之后就可以激活市场,农民按市场价卖粮,经营主体按市场价收粮,这样就把粮食市场搞活了。如果市价过低,政府要采取适当的政策,直接补贴农民,但是和价格分开。
对于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时收储政策,李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政府制定政策让种粮大户产生预期心理是没错的,而且政策制定的初衷也是着眼于提高农民种田积极性,只是因为这种临储收购价格只能上涨不能下跌,由中央财政大包大揽的扭曲市场方式现在亟待改革,可以借鉴国外成熟模式的农民收入保险方式,即政府可以用较少的钱,运用现代金融手段,解决长期很难破除农产品市场大幅波动伤农的大问题。
责任编辑/J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