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亮:“互联网+”战略助推转型升级

  成立于2000年,2003年上市,有着深厚航天背景的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信息”)紧紧抓住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大机遇,经历了十五年的飞速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中国信息安全领域的领军企业。在“互联网+”新业态下,航天信息该如何顺应潮流转型升级?且听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於亮娓娓道来。

  成长于国家使命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实施以增值税为主题的流转税体制,一时间非法开票盛行,造成国家税款的大量流失。当时的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成功研制出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承担起“金税工程”的核心项目,有效地遏制了违法的发票活动。2000年成立的航天信息成为防伪税系统的研制、生产和服务商。带着国家使命,乘着政策东风,凭借独家技术,航天信息就这样成长了起来。“防税务系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试点升级到全面开始营改增,给国家的税制改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於亮不无自豪地说,“伴随着税制改革和国家经济发展,航天信息自身也成长了。”在他看来,抓住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机遇和重大项目,是航天技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为航天科工控股的企业,航天信息的基因里带着深深的航天烙印。在於亮看来,这个基因总结起来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这体现在每个航天信息人的身上。

  但是仅仅能吃苦还是不够的。“另外一个成功的经验,是航天信息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航天信息服务的客户就两类,一是政府,一是企业。对一个企业来说,盈利是天经地义的,但是也不能唯利。在航天信息十五年的发展中,始终将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在做好社会效益、社会责任的同时,努力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於亮表示。

  “三个一”引领成功之路

  毫无疑问,航天信息在这十五年间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总结起来,於亮认为,这还归功于航天信息自己的特色:“依靠航天的大背景,航天信息经过十五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由研发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市场销售人员等组成的一只有水平、有能力、能战斗的良好的人才队伍。有事业心、有荣誉感有责任感的人才队伍,是做各项事业成功的基础。”这是一个“一”——一支人才队伍。第二点是航天信息形成了一批核心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同时最后一个也是航天信息比较有特点的,也是跟其他IT企业应该来说是明显的优势的,就是航天信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遍布全国的营销服务体系。

  於亮介绍说:“目前航天信息已经在所有的省市计划当中都有自己的企业,所有的地级市都有自己的企业。将近三分之一以上不到一半的县有我们的办事机构,那么航天信息遍布全国的营销服务体系,应该说也使航天信息能够更快地把优秀的产品和技术方案,很快地推广落地。同时,也给各地政府部门、企业用户提供优良的产品和服务。”

  另外,航天信息也找到了一条适应自己的、有成功经验的商业盈利模式,那就是“产品+服务”。於亮认为,航天信息不仅仅是卖产品,同时还为企业提供持续的增值服务,助力企业发展。

  用变化应对转型升级

  在采访中,於亮提到,十年前他读过的一本书《我看英特尔》中的一句话让於亮至今记忆犹新——IT企业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IT行业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新业态、新模式、新思路、新技术层出不穷,作为企业来说,要想长期发展,就要不断地变化。航天信息亦是如此。

  “航天信息因税务的信息化建设而起,因税务的信息化建设而荣,也因税务的信息化建设而壮大。但是航天信息若想要实现建设国际一流的目标,光靠税务信息化是不足以支撑整个变化的。”航天信息并没有因为成功而裹足不前,而是做出了二次创业转型升级的决定,规划将以金税企业市场一个领域独大的现状逐渐发展成以金税、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和金融电子支付三大业务板块的“鼎力”的业务格局。

  对于转型升级,航天信息有着自己的看法。首先是要继续在税务领域深耕,以“营改增”重大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巩固航天信息在税务领域的优势地位;同时要结合电子发票等一系列新技术、新领域,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与此同时,航天信息也在积极培育发展互联网基因和应用产业。於亮解释说:“航天信息的很多业务就是面向各级政府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按照国家互联网+行动战略,航天信息深耕几个重点行业,像公安、治安、出入境、粮食、交通、跨境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安全在这些优势行业继续巩固航天信息的地位。另外加大投入加快发展,使它尽快形成航天信息的支柱地位,同时也在逐渐开发一些新领域,跨界,这个是互联网,你就是加大投入,加快发展。”

  在电子支付领域,航天信息在两年前便已经开始布局,加强在金融电子支付方面的投入和不足,形成产业链,促进金融及电子支付尽快成为航天信息的支柱产业。在这个过程里,数据是关键。“数据就是资源,加大大数据的分析研判,形成相应的产业链,把加大企业征信作为一个发展方向,也是基于航天信息这个数百万客户的大数据来形成产业链,来形成新业态,形成新的产业模式。”於亮说。

  航天信息的转型升级思路已经很清晰,重点是抓好各项工作,将全国的两万多人和近151家企业统一思想,共同转型升级,一边发展一边转型。而对于於亮来说,这并不容易:“短期中期长期工作要统筹安排,协调布局,这是航天信息现在面临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事在人为

  像电影里所说,21世纪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人才。如何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是企业面临的永恒问题。对此,航天信息已经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机制,概括起来有几点: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或者是环境留人)、用待遇留人。

  於亮在谈到这点的时候很骄傲:“培养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为他们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有竞争力的薪酬和未来的发展空间,让我们拥有了一支比较稳定的团队。”

  安全问题尤为重要

  在传统业务进行“互联网+”升级的同时,整个产业链面对的重要问题就是安全问题,没有安全,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於亮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说:“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航天信息理论上是靠信息安全起家,也是靠信息安全发展,我们给所有行业提供的解决方案中都有自己的核心安全解决方案。”

  航天信息自己制定的“十三五”规划核心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一个能力、一个网络:一个核心就是以信息安全软硬件技术产品为核心,一个能力就是给行业提供这种整体行业解决方案的能力,一个网络就是完善全国服务体系。“在安全领域,尤其是涉及国家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的信息安全,还是应该依靠像航天信息这样的国内企业。”於亮表示,“作为央企,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承担起这份重任,在信息安全领域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本报记者 陈曲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