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一库两网四平台”开启智慧社区

  随着时代的进步,“智慧化”生活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向往着坐在家里,通过智能设备和网络随时享受社区提供的养老、购物、就业、气象灾害预警等综合信息服务。天津将完善智慧社区顶层设计,提出总体的框架、方案和实施计划,让智慧生活为人们增添幸福。

  智慧一切

  天津市建设智慧社区在智慧服务、智慧受理、智慧养老、智慧平安、智慧医疗等五个方面迈出了有益的尝试,力争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便捷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下一步,天津将启动“一库、两网、四平台”智慧社区建设行动,打造良好的智慧社区生态圈,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智慧社区是什么?天津市民政局局长曲孝丽对智慧社区的含义做了介绍,智慧社区是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于社区服务管理,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型社区治理模式,使社区管理与服务系统互联化、物联化、智能化,包括智慧物业管理、电子商务服务、智慧养老、智慧家居、智慧医疗等,进而形成一种虚拟与实际交互的新社区形态。概言之,就是“互联网+”支持的社区管理与服务。

  看看“有智慧”的生活。天津市河西区前程里社区的智慧服务。这里按照“建家”“管家”“当家”“认家”“爱家”的“五家”理念,着眼“一个平台管服务”的思路,整合社区治理、居民服务、社工和党员管理三大功能,利用现场管理(OSM)系统,推进社区服务智慧化、标准化和精细化。“智慧河西APP”可对社区24小时监控,图像视频实时回传,自动记录社工巡检痕迹;居民可通过APP查看社区新闻、就业等信息,获取公共服务事项流程,空巢老人可通过紧急呼叫功能联系社区社工。

  “指尖西岸红”微信公众号,可实现对社区党员的动态管理、即时服务和跟踪考核,有力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新型城市社区治理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在智慧受理方面,天津市和平区把原先分散在各级、各部门的服务资源统一下放,简化市、区、街三级流程,通过在街道开设的14个服务窗口,让居民就近办理就业、社保等9大类105项民生事务,其中有30项立等可取,75项限时办结或限时答复。由过去“进百家门办一件事”转变为现在“进一家门可以办百件事”。

  在智慧养老方面,南开昔阳里社区建设了智慧社区信息化平台,利用广电网络和进入千家万户的高清交互机顶盒终端为老年人提供网上购物、预约服务、在线医疗等28个功能服务。目前,昔阳里社区已有超过半数的独居、空巢老人申请安装并使用上了该信息网络服务平台。

  在智慧平安方面,津南区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以与110及社区警务无缝对接为关键要素,以警防、技防、民防联勤联动为工作模式,自主建立了公共安全防控服务中心,在保居民平安、打击违法犯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全区入室盗窃警情数达3年来最低值,平均下降24.5%,连续5年实现命案全破。

  在智慧医疗方面,南市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建设了医疗联合体试点,整合全市顶尖的中医、西医资源服务延伸到街道社区,实现“三通两自”:使用“医指通”,可提前15天预约全市40家大医院和北京5家知名医院门诊号;使用“医卡通”可提前一周预约总医院各科室专家号;使用“一号通”可借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体机,自助完成社区医院的挂号、划价、查询等全部门诊过程;使用“自动发药机”,把发药差错率降为零,提高了工作效率。运行4个月来,发药14121人次,处方28185张。

  让百姓共享

  在标准化建设中,采用“一库两用四平台”。“一库”指的是社区综合数据库,以社区数据整合为核心,打破社区内的信息孤岛,逐步形成社区“大数据”基础库,为智慧社区应用提供数据基础;“两网”指社区公共区域无线覆盖网络和社区管理与服务物联网,比如通过手机能够及时查看车辆存放位置和安全状况;“四平台”指建设社会事务一站式受理服务平台、社区管理与服务平台、智慧社区公共服务平台、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平台,让老百姓办任何事务都可以直接通过一个窗口进行办理。

  让“智慧”走进每个社区。智慧社区建设已经从政府主导进入到政府引导全社会参与的新阶段。智慧社区不单纯是社区信息化,更是提升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和运行水平的新模式、新路径,是整合社区内人、地、事、物、组织、房屋等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并合理运行、运营的手段,是推动“互联网+”与社区各种人、事、物、服务等资源融合发展的载体。建设智慧社区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鼓励引导更多市场主体和市民积极参与智慧社区建设,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共同构筑面向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智慧社区生态圈。

  群众幸福是平安河西、美丽河西、繁荣河西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河西区集中力量组织实施民心工程,积极发挥全国文明城区的示范作用,让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日前,河西区启动市容环境管理(2015—2017)三年行动,进一步加大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为群众打造更加宜居舒适的生活环境。按照规划要求,将建立并完善标准体系、监督考核体系、大城管体系和社会共建共管体系,实现城市科学化管理上水平、市容环境景观上水平、群众满意度上水平。今年,将重点实施社区环境管理、市容园林管理等八大系统工程和天塔周边地区市容环境等三项专项整治,完成“城市管理示范区域”建设。2016—2017年,在总结示范区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推广科学长效管理新机制。

  精心组织实施20项民心工程,新增就业3万人。梧桐中学投入使用,海河中学改扩建二期进展顺利,新四中开工建设;区属二级综合医院、疾控中心和国办养老院选址建设全面展开;139片散片旧楼区完成综合提升改造(房管);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区文化中心建成。采取多种方式加快推进“300平方米”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达标。

  今年以来,新建改建社区服务设施65处,11月底前144个社区服务设施全部达标。完成两项工业燃煤锅炉改燃和4551辆老旧黄标车淘汰任务,完成11座桥梁下51个地块的综合治理。着眼于“大安全”观,成立区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开展安全工作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和危险化学品整治工作,大力化解信访积案、安全隐患、不稳定因素,持续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3月以来,为巩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成果,河西区深入研讨“社区精神”,并在全社会进行“社区精神”表述语征集提炼。最终,“崇善包容互助和谐”被确定为河西区“社区精神”表述语,正式向社会发布。通过各类媒体向社会公布,组织开展投票活动,使“社区精神”成为核心价值观的身边表述,促进了市民的价值认同。

  下一步,河西区将解决百姓就学、就医、就业、住房等最基本生活问题,作为民生工作的关键,不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和解决民生难题的力度,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深入实施市容环境管理三年规划,持续改善城市面貌。进一步弘扬河西区“社区精神”,不断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管理的长效机制。持续强化社会稳定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努力确保社会安定和谐。

  本报记者 李晓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