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中国需要本土化的精益管理系统?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监管环境等远比国外复杂。成功楷模丰田模式适合于产品种类少、零件多、定制化程度低、大批量制造的模式,而中国制造业形态中多为离散型、定制化程度高的制造模式。多数中国企业确实有困难去运用精益管理思想解决自己的问题。中国已经走过了低价低质的竞争时代,客观上将走入精益制造时代。
睿智的企业家都清楚管理的重要性。管理是最神奇的生产力,好的管理可以创造出成百上千万乃至更多财富,差的管理必然导致巨大损失甚至灭亡。
改善管理是投入最小、收益最大、风险为零的投资!企业仅投入浪费的10%或资产的1%,结果是80%的浪费消除、资产回报翻番、销售额大幅上升,这还不足以下决心立即行动吗?
茅于轼在序言中写道: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高增长,现在增长率回落到7%左右。企业都面临劳动工资升高,出口市场经济不景气,内需又很疲软这样一系列的问题。企业普遍感到日子越来越难过,纷纷要寻求对策,思考出路何在。我认为就是创新和升级。
过去我国企业所走的道路基本上是粗放型的,靠低劳动力价格,低资源成本,高增长带来的旺盛购买力,和开放的国际市场,因而比较容易地赚取利润。这条道路也是一般发展中国家所选择的共同策略,它有其必然性。然而这条道路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因为低工资是对劳工的伤害,环境和资源的低成本是对资源的滥用和对污染的放纵,这种方式显然是不能持久的。我国主要的劳工来源是农村,现在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已经不是20世纪70年代吃不饱肚皮的变相农奴,而是80后有知识,懂维权的新一代工人,他们不能忍受过大的贫富差距,急迫要求提高工资待遇。再加上人口结构的变化,劳动力年龄段的人数开始缩减,民工荒已经是一个现实,所以涨工资是不可避免的新局面。在环境污染方面形势也已不可漠视,国内国际各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所以改变增长方式是迟早的事。最近国际环境正处于不景气的低潮,使得这一改变变得非常紧迫。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