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皮520背后的故事
- 来源:微型计算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苹果皮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10-12 16:16
然而,在很多人认为苹果皮520的发明者将因此而成功挖到第一桶金时,他们却自嘲说“10月份我可能就坐牢去了”。苹果皮520创新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究竟又是什么,让他们面临进退两难的困境?
苹果皮之父
一款8GB版的iPod touch 3代价格也不过是1600元左右,加上一个苹果皮520也就2000元左右,而目前iPhone3GS的价格目前还在5000元徘徊,其中的差价让人心动不已。不过,如此极富创造力的发明却是来自一对仅毕业于普通大学的兄弟之手。
22岁的潘泳,毕业于驻马店黄淮学院,专业是软件开发;25岁的潘磊毕业于郑州市黄河科技大学,专业方向是室内设计。提起苹果皮520的开发,弟弟潘泳说:“我们有分工,我主要负责研发,我哥做外形开发、采购和联系工厂。”为了推出苹果皮520,兄弟二人还专门成立了一家名为“衍生科技”的公司。据称,“衍生”取义延伸,一是纪念公司首款产品是衍生于苹果产品的配件,二是希望未来可以成为一家专注于创新和发明的公司。
事实上,苹果皮520初次从想法变成实践还要追溯到一年以前。弟弟潘泳是苹果的铁杆粉丝,他在大学里的最大梦想就是拥有一部iPhone。大三时,他曾用省吃俭用了半年的钱买了一部二手iPhone,但不到一周就因质量问题退回给卖家。此后,他又在eBay上联系了一台二手产品,结果被骗了两千多元钱。不过,直到毕业到深圳工作后,潘泳仍没有放弃他的这个小小梦想。
但普通的家境和拮据的生活,不得不让潘泳将目光转向价格低廉却没有通话功能的iPod touch上。
“当时你们是怎么想到这样一个创意的?”记者问到。性格内向的潘泳谦虚地说:“只是一个偶然的念头。其实威锋网上有很多玩家都有不错的创意,只是因为我父亲是做生意的,我和我哥也有一点商业眼光,所以决定自己动手来试试。”
“不可能”的研发想法是有了,却不代表立即就能付诸实践。从初中就开始接触电脑和程序软件的潘泳,在硬件方面几乎一窍不通。于是从2009年6月开始,还在一家电子公司就职的潘泳就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拿来学习硬件知识。
潘泳从二手市场淘来电烙铁等工具,从零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一年的时间,一个人来完成苹果皮520的整个硬件和软件开发,其中最初一半研发甚至是在工作之余进行的。这怎么可能?潘泳苦笑道:“研发过程中的确遇到非常多的麻烦,我根本没有这种经验,就只能上网到处问。”于是,在掌握了基础的电子知识后,潘泳开始经常登录国外相关论坛,找一些国外的电子或通信工程的高手询问甚至索取资料。一年下来,原本英语水平不怎么样的潘泳自嘲说自己的“英文还提高了那么一点儿”。
在苹果皮的研发有些眉目之后,2009年12月,潘泳毅然从公司辞职,专心研发。而几个月后,哥哥潘磊也从原来的室内装修设计公司辞职,和弟弟一起搬到了深圳市石岩镇的亲戚家。两人在这个10余平方米,只有一张单人床和一个工作台的单间里,创立了衍生科技公司,并完成了苹果皮520最后的攻关。
潘泳一年时间里做的事情在很多人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他简单估算了一下,大概解决了1000多个实践中的问题,平均一天要解决两个或三个问题。可事实上,天线设计、结构设计等问题,根本不是潘泳一两个星期就能解决的。怕被一日千里的市场甩在身后而错失商机的兄弟两人,不得已只能靠一次又一次的通宵来赶时间。可就是这样,还是因为潘泳太过缺乏经验,而在如何利用iPod touch的扬声器等问题上,走了很多弯路。
创新也侵权
苹果皮520的出现,引起了数码爱好者、业界人士和不少媒体的关注。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记者LaraFarrar对衍生科技的采访,甚至上了当时的专栏头条,在美国iPhone用户群体里引起了激烈讨论。一些偏激者认为发明者根本就是“小偷”。由于苹果520本身可能会影响到iPhone在中国的正常销售,且该配件在采用DOCK数据接口时,并未向苹果申请授权,越是临近产品上市,潘氏兄弟越发对此头疼不已。潘泳说:“能不能请你们帮忙联系苹果公司?我们很难找到他们。”
有关iPod系列DOCK接口的相关侵权诉讼案事实上早有先例。2008年苹果公司向特拉华州地方法院递交诉状,苹果公司在诉状中称Atico国际公司未经苹果公司许可,擅自在特拉华及其他州销售“Made for iPod”(iPod专用)的“Living Solutions”系列电子产品,对苹果公司的专利技术、注册商标构成侵权。而恰恰Atico国际公司的这些产品大都需要用到苹果公司接口专利技术,包括AM/FM便携收录机、AM/FM闹钟收音机、便携式扬声器等。这在当时被称为“苹果配件的侵权诉讼第一案”。
据本刊记者调查了解,2005年早期,苹果公司曾面向制造商以及行销商,推出了一个名为“Made for iPod”的iPod附件生产、销售许可协议。苹果公司在该协议中称,获取苹果iPod附件生产、销售许可后的制造商,应该将相关产品销售收入的10%上缴苹果公司,作为许可费用。后来苹果公司将标准提高:每销售一件产品缴纳4美元许可费用。而潘氏兄弟的苹果皮520在硬件和软件接口上一直迟迟未能获得相关授权。
CNN记者Lara Farrar说:“他们(潘氏兄弟)目前除了在了解苹果公司对于‘外部设备’方面的政策规定外,还打算与苹果公司接触,看看他们对这个外设是否有兴趣。他询问CNN是否能帮他联系上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很可惜我们无能为力。”不过潘泳面对本刊记者的采访时否认了这一点,“乔布斯怎么可能看得上我们这种小人物?当时采访是QQ上用英文沟通的,可能对方误会了。”同时潘泳承认在征求一些法律专家的意见,而潘磊更是在面对媒体采访时自嘲说“10月份,我可能就坐牢去了”。但兄弟两人还是舍不得放弃一年来的辛苦,打算一切等先把产品推出市场之后再说。本刊记者也随即联络了苹果电脑公司,想了解苹果公司目前对于这件事情的态度和看法,遗憾的是,直至本文截稿,对方仍保持沉默。
微型计算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厂商申请的关于iPod接口与连接的相关衍生专利已有52项。但潘氏兄弟俩告诉记者:
他们想过申请技术专利,但咨询过之后还是决定放弃。一方面没人能确定能否通过申请;另一方面,审批时间大概需要一年—等批文下来,他们的产品也早已被“山寨”打败。窥管见豹,苹果皮520在创新与侵权上的艰难处境,事实上是很多国内中小IT企业正面临的一个问题。众所周知,由于中国IT产业起步较晚,因而在不少技术层面的研发上都可能是站在国外既有专利的基础上而衍生出来的。那么这样的创新究竟该不该受到保护?国内IT领域中,中小企业甚至是个人创业者的创新,又该如何规避既有专利的侵权问题?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下期《微型计算机》将为您奉上最详尽的苹果皮520最终零售版的测试报告,敬请期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